刘松榕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新教材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探究性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在开头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以下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设计导入的方法,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1.语言类——聆听历史
(1)讲故事。中学生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层次,其爱玩的天性并未改变,特别爱听故事。但同样讲故事,平铺直叙,一提而过,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兴趣。那么如何讲故事才能使历史课变得更生动有趣呢?
在历史课上,如果声情并茂地讲述历史故事,学生就会紧随故事的节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故事中,注意力也被吸引到课堂中。当然,我们所选的故事应紧扣课文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具有思想陶冶作用。
(2)演讲。易中天的《品三国》可谓是现代点评历史的典范。学生在每一新课开始前,都应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新闻报道等。在课上用三四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这里的评就是融入自己的观点。
(3)诗歌。比如在学习《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以下引用课文均来自人教版历史)时,我让学生先念歌谣:“列强入侵硝烟起,英法日美蜂拥来。割地赔款又通商,‘前进宾馆‘门户开”,再详细解释,从而轻松掌握本课的课标要求和知识点。
2.图片——美化历史
看着一幅幅精美图片跃然眼前,仿佛身临其境,忘记身在课堂,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
(1)新闻图片。如讲《1787年宪法》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有关美国历史与现状的图片资料,如美国的国旗(让学生领略其霸气)、自由女神像、哈佛大学、纽约世贸大厦等景观(让学生感受其自由、先进)。导语:今天,我们一齐探讨美国的政治制度,看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当地名胜古迹。我是县市摄影协会会员,有较多的机会到本地参观与拍摄一些名胜古迹,因此经常利用这些图片在课上展示给学生,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如讲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我就将世界上最小、最大、最高、最奇特的土楼照片展示出来,联系我县福建土楼申报世遗成功情况,加以适当的讲解与分析,使学生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建筑有初步的认识,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而奋斗的感情。
(3)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有助于学生树立空间概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并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例如,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为什么没能持续发展,进而较早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仔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后的新旧教并立》等图,得出意大利资本主义未能持续发展的原因:(1)政治方面,封建割据;(2)经济方面,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3)思想方面,未能改变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3.音像——身临历史
(1)音乐:流行歌曲、革命歌曲、古典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应用旋律,可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入戏”。
讲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时,我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导语: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把我们带到了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而歌曲中巧夺天工的作品——“青花瓷”是如何产生演变的呢?又是占据了什么地位?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探个究竟。
还可以应用歌词,重温历史,激发兴趣。歌词往往是历史的缩影。应用歌词,重温历史可以有效点燃学生的激情。如讲五四运动时,我用了《共青团之歌》:“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在激情澎湃的乐曲当中我们开始追溯青年节的由来,由此导入新课。又如讲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以一首《走进新时代》导入,并设置了一道材料解析题:中国人何时当家做主?中国人是如何以主人翁的身份开创了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道路呢?在一种轻松愉悦又具思考性的气氛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的问题,整堂课学生非常活跃。
(2)电影、电视、网上视频、FLASH制作等。历史学科具有一度性和过去性的特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能再现,这是历史教学的难点问题。影视教育把形、声、色、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历史的真实现象,大大增强历史教学的活泼性、生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如观看电影《女王》片段,然后讲解:戴安娜的婚礼,让人们看到了童话中“灰姑娘变成了公主”的现代版本;而戴安娜的葬礼,让人们感到英国的白金汉宫的冷酷无情,同时也激起英国全民大讨论:“要不要女皇,要不要君主立宪制?”那么请问,英国的女皇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专题七第一课《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又如大型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世界各国崛起的原因,包含各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成就及影响。
推荐浏览历史网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观看大量的影视资料。
4.历史剧——再现历史
依剧本表演、改编,或自编自演。
编演历史剧不是一日之功,并非适合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提前准备,捕捉,然后让学生自己分工排练,当然教师应加以宏观指挥,以免离谱。必要之时,教师也可闪亮登场,这样效果将更佳。
将历史剧搬进课堂,学生仿佛看到鲜活的历史,有身在其中的感受。若有创新,也可将历史反串,让学生找错,学生会更踊跃参与。如此一来,学生锻炼了表演能力,增进了知识,丰富了课堂。
例如讲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事先让几位学生自行设计精心组织一场历史剧,让学生扮演周恩来、张学良、蒋介石及其夫人。于是学生找资料,模拟语言、学谈话姿势,甚至坐下来看《西安事变》的电影。结果,当堂表演时,学生将历史人物的特定场合、语言语气都表演到位,一展当年“西安风云”的精彩,同时将这段历史熟记于心。
5.参观名胜古迹——走近历史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地方人文景观资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是生动直观的教材,有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会带着许多心存疑团的历史问题走进现实,通过参观名胜古迹,会使许多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自己“看”出来,“记”下来,然后“讲”出来。
有一次当我们学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我就让本地(福建省南靖县靖城镇)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观本镇大房村的岱房庵,并用相机拍下庵内对联,区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甚至还涉及繁体字和民间文化等。学生举一反三,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当然,这五种方法不能代表全部,还可以采用灯谜、对联、顺口溜、新闻、田野考古、采访调查历史见证人等方法,同样可达到效果。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时要注意方法要灵活多变,有趣味性或启迪性。
总之,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因课而异,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所需的或轻松或严肃的气氛中认识和感悟历史,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李美清.论地方人文景观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伏军,汤珍云.荡起历史的双桨——谈激活历史课堂的几种方法.
[3]李铜玉.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广东教育,2006.4.
[4]安琳.电化教学尝试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5.6.
[5]叶永广.收集历史录像解决“无米之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12.
[6]叶永广.历史教学中影视信息的开发策略.历史教学问题,2000.4.
[7]刘玉华.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历史课刍议.历史教学问题,2001.6.
[8]许化宁.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历史教学,2001.9.
[9]魏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魏书生文选(第二卷)2002.10,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