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鸟及其文化蕴含

2013-04-29 00:44尹荣方
华夏文化 2013年1期
关键词:鹊巢八哥布谷

尹荣方

均平之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鸠是十分重要的鸟。鸠鸟的种类很多,《左传》中记载有祝鸠、睢鸠、鹅鸠、鸠、鹘鸠、鳲鸠这“五鸠”,是“鸠民者也”。其中的鳲鸠,杜预注:“鳲鸠平均,故为司空。”《诗经·曹风·鳲鸠》:“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毛传》云:“鳲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暮)从下上,平均如一。”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鳲鸠,今梁宋之间谓布谷为,一名击谷,一名桑鸠。按鳲鸠有均一之德,旦从上而下,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古人认为《牖鸠》一诗,是以鳲鸠起兴,以鳲鸠养子之均平,讽刺在位君子,用心不一。也有人认为是赞美君子用心的均一。这且不说,关于尸鳲鸠之均养子,的确是古代的一种传承,汉刘向《说苑·反质篇》:“鳲鸠之所以养子者,一心也。君子之所以理万物者,一仪也。”鳲鸠是什么鸟?陆玑以为是布谷,《尔雅》:“鳲鸠,鳲鸦。”郭璞注也认为是布谷:“今之布谷也,江东呼为获谷。”谓布谷鸟即鳲鸠者,实是古代一种主导性的意见,但我们考察布谷的习性,却无所谓养子均平的特征。《诗经-召南·巢》篇《毛传》说鸠“性拙”,清代学者郝懿行云:“笺于鹊巢言其性拙,传于养子言其平均,俱缘诗生训也。”

鳲鸠的真身大约无关于布谷,鳲鸠来源极古,它出于《山海经》,原来或是作为一种符号而存在的,《西山经》:“又西百七十里,日南山,鸟多尸鸠。”《山海经》中的鸟有些原是象征图像,如“毕方鸟”,《山海经·海外南经》谓: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被称为“毕方鸟”的生有人的脸只有一只脚的鸟形“神像”,在《西次三经》里也曾出现:

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日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火。

《文选·东京赋》薛综注所传“毕方鸟”的形象似略有不同:

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者,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

虽说在薛综眼中“毕方鸟”已成为能衔火带来火灾的神鸟,但关于这个“毕方鸟”的原型,袁珂先生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实则“毕方”当是“焊蝌”一词之音转。《神畀经·西荒经》云:“人尝以竹著火中,爆.肼}而出,臊(山枭)皆惊惮。”“爆蝌”即“焊”也。或又作“蝌烊”,《集韵》曰:“竹火声。”“爆”——“烊-肼}”,盖无非竹木燃烧时嘈杂作声也。音转而为“毕方”,故《淮南子》云:“木生毕方。”《广雅》云:“木神谓之毕方。”《骈雅》云:“毕方兆火鸟也。”则“毕方”者,生于竹木之火,犹今之“火老鸦”也。神话化遂为神鸟毕方,或“见则其邑有火”,或“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又转而为致火之妖物矣。(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89页)

袁珂先生认为作为致火之妖物的“毕方鸟”是竹火的神化,乃竹木燃烧时拟声词“焊蝌”的“象”。上古时代,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狩猎活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燃烧竹木,燃烧竹木在给人们带来利益与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灾难,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使我们的先人觉得必须给它立一个“象”让它起到某种提示警戒的作用,只要想一想现代社会防止火警的标志之多,就可以明白先民的这种创造的必要性与他们的聪明了。

“比目鱼”、“比翼鸟”、“比肩兽”、“两头蛇”等图象,也非自然界实有之物,都是我们的先民所造之“象”(符号),这里谈谈“比翼鸟”,这种“鸟”在《西次三经》中被称为“蛮蛮”,它的特征如下:

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郭璞注《尔雅》:“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飞。”可知比翼鸟的特征是两鸟相合才飞。每鸟只有一目一翅;在颜色上一鸟青色,另一鸟红色,两鸟合起来呈半边青半边红的色状。这种性状的鸟,不符合生物学的原理,自然界绝对没有。所以《本草纲目》一类书籍也不加罗列。“毕方鸟”、“比翼鸟”之类《山海经》中的“神鸟”的存在,可以给我们以极大启示,所谓养七子平均如一的“鳲鸠”或许原来也仅仅是表示“均平”一类抽象概念的符号罢了,这种符号用于某些仪式,后人不解,遂附会为现实中的布谷之类的鸟。《山海经》中此鸟名“尸鸠”大可玩味,“尸”是上古祭祀礼仪所必有之对象,古人在鸠前加一“尸”字,可能是为了将这种符号与现实中的鸠鸟加以区别,强调它是用于某些祭祀仪式的图像而已。

不噎之鸟

早在《周礼》中,就有“献鸠以养国老”的记载。为什么呢?传说鸠是不噎之鸟。《礼记·月令》“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几是供人凭靠休憩之具,杖是拄杖,为老人稳步行走之需。周代养老制度向老年人授几杖,一直延续到汉代,汉代习俗,七十岁的老人,由政府授玉杖;八九十岁的老人,优礼有加,所赐玉杖的顶端饰以鸠鸟,目的使老人进食时不噎。一说七十岁的老人即赐予鸠杖。

鸠鸟寄寓人们对老人的尊重,孙氏《瑞应图》说:“白鸠成汤时来,王者养耆老,尊道德,不以新失旧则至。”

政府向老人所授之鸠杖,因为是皇帝所赐,由皇帝指定地方政府办理,所以又叫“王杖”,1959年,甘肃省武威县磨咀子18号汉墓内出土一根鸠杖,发现时,这根鸠杖竖躺在棺盖上,杖端尚系王杖诏书木简数枚,其余则散棺旁。木简长约23至24厘米,共10枚,字迹清楚。简文抄录了东汉明帝和桓帝时期颁发的王杖诏书令。这是迄今知道的最早的鸠杖实物。(朱启新《谈文说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皇帝赐老人鸠杖后来成为传统,《啸亭续录‘千叟宴》:“乾隆乙巳,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

关于为何要以鸠杖赐老人,《风俗通义》记载了另外一个传说:汉高帝刘邦与项羽战京索间,兵败。高祖躲在丛林中,有鸠鸟鸣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高祖躲过一难。即位后,作鸠杖赐老人。

唐李频《赋得长城斑竹杖》:“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宋人梅尧臣《鸠》诗云:“一世为巢拙,长年与鹊争。欲知云脚雨,先向屋头鸣。颈上玉花碎,臆前檀粉轻。何时将刻杖,扶助老夫行。”民间寿联:杖似鸠形喉不噎,筹添鹤算寿无疆。鸠杖的寓意老人康健长寿,在民间可谓一直得到传承。

性拙之鸟

在民俗文化中,鸠还以“性拙”闻名,《禽经》:“鸠拙而安。”张华注:“鸠,牖鸠也。《方言》云:‘蜀谓之拙鸟,不善营巢,取鸟巢居之,虽拙而安处也。”鸠之不善营巢,已见于《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毛传》:“牖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宋葛天民《闻鸠》诗:“蜇动犹寒在,鸠鸣恰睡余。素传鹰羽化,多占鹊巢居。报我晴何用,怜巢拙自如。年年偏惑处,风急杏花初。”元代马致远《秋思》:“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清李渔《怜香伴僦居》:“妇安鸠拙终无损,又何须笔如簧,舌如蟪。”后人用“拙鸠”比喻生性笨拙,不善营生,多为自谦、自嘲之词。

“鸠占鹊巢”成了人们熟知的成语。二千年的诗人对这种习性的歌咏,对我们判定鸠到底是什么鸟,提供了重要线索。前面我们已经指出,郭璞、陆玑等古代学者都说鸠是布谷,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清代有些学者从鸠占鹊巢的角度出发提出他们的怀疑,如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说:

鸠为“布谷”,诸家初无墒确。今布谷鸟南北都有,小儿聆听能识,其不居鹊巢甚明。崔豹《古今注》:“鸲鹆,一名鳲鸠。”严粲《诗辑》、李时珍《本草纲目》、毛奇龄《续诗传鸟名》、陈启源《毛诗稽古编》,皆谓“鳲鹆”即今之“八哥”,喜居鹊之成巢,是也。鹊性好洁,鸲鹆伺鹊出,遗污秽于巢,鹊归见;,弃而去。鸲鹆入居之。又鹊避岁,每岁十月后迁移,则鸲鹆居其空巢。吾乡谚云:“阿鹊盖大屋,八哥住见窝。”谓此。《众经音义》十八:“鸲鹆,似百舌。”《荆楚岁时记》:“五月,鸲鹆子毛羽新成,俗好登巢取养之,以教其语,今南方人犹喜弄之。”是“八哥”即“鸲鹆”,“鸲鹆”即“鸬鸠”。古者鸲鹆不逾,北方罕见此鸟,故多以为不祥,因悟古人呼“尸鸠”为“布谷”,实即“八哥”。“布”与“八”、“谷”与“哥”,皆双声字,高、郭北人,闻南方呼“八哥”,以为即是“布谷”,又无解于催耕之“布谷”异物同名,云“类”、云“盖”,皆存疑莫定之词。或以为化生,则吾无能知之矣。

这段文字很有意思,主要从占他鸟之巢的特有习性角度,又通过引证古今其他人的意见以及谚语、文字训诂等,论证所谓的鸠,乃是八哥。另一清代学者马瑞辰也认为鸠是“鸲鹆”,也即八哥:

今以目验,鸲鹆有穴居者,亦有巢居者。其巢居则必居鹊之成巢,盖鸲鹆性拙,不能自为巢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2004年,第72页)

然而,现代鸟类学家已经发现,布谷鸟的确有占其他鸟类的巢的习性,所以八哥之说,未足以推翻鸠为布谷的旧说。鸟类学家郑光美指出,布谷“杜鹃”最特殊的习性,就是它的“寄生性产卵”。它自己不筑巢,而是偷偷地将卵放在其他鸟类的巢内,由人家代为孵卵和抚育雏鸟。这种习性很早就被人们发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动物志》就已经详细记载了这种事实。我国也很早就有类似记载与传说,杜甫的《杜鹃》诗就说杜鹃:“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本草纲目》禽部卷四十九云:“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布谷喜欢在小型雀类巢中产卵,现已经知道它能向一百多种鸟类的巢内产卵。鸟类学家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布谷产卵的时间极为特别,它不像绝大多数鸟类那样在清晨产卵,而是在午后产卵。为什么如此反常?其奥妙就在于一般鸟类取食和筑巢、孵卵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上午,特别是对孵卵亲鸟来说,此时是它最恋窝的时光,几乎根本不离巢,由雄鸟衔虫供喂。到了中午及午后,气温回升,巢温也相应地比较稳定,因而雌雄鸟都双双外出活动,而杜鹃恰好在这段时间产卵,将卵放在寄主的巢内,也比较容易得手。此外有人认为杜鹃的形状像只老鹰,巢主见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加强自身的防御上,从而给杜鹃以接近巢的机会。

杜鹃在喜鹊巢内产卵的事实前些年曾得到证实,郑光美指出:

在我国山林地区还经常遇到一种大型的杜鹃,称为鹰鹃。它的宏亮的叫声能达到数里之外,在山谷中回声荡漾,此起彼落,颇为动听……它究竟在哪种鸟类的巢中产卵,过去还一直不清楚。近年来在北京百花山林区内解开了这个秘密,原来它向喜鹊的巢内产卵。在这个喜鹊巢内共发现有四枚喜鹊卵和两枚鹰鹃卵。鹰鹃产的卵为橄榄灰色,上面布满细密的褐色斑。不论从形状大小和颜色看,都与喜鹊卵明显有别。卵的长径为26.2毫米,宽径19.2毫米,卵重钾克。(郑光美《鸟之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第188—189页)

其实,古人也曾具体描述过杜鹃在鹊巢内产卵之事,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徐墩说:

按鹊于冬月作巢,至春哺觳毕飞去,空其巢,或为鸲鹆鸠雅之所居而孕乳焉。然鸲鹆不逾济,且不在九种鸟之列,于《诗》似未协。墩前在浙,见鹊巢于桐樟之上,至五六月其巢空,而布谷乳觳于中,即其鸣声不复似布谷,惟于早夕作长啸,如俗之所谓鹗者,盖鸠已化为鹰矣,因恶其声而坠其巢焉。目验如此,郭训似可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2004年,第72页)

然则鸠占鹊巢之鸠,古人以“布谷”也就是杜鹃释之,大约是正确的,鸠因自己不筑巢而被人们赋予“性拙”之名,也并不偶然。

(作者:上海市浦东华夏西路5677号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邮编201204)

猜你喜欢
鹊巢八哥布谷
布谷鸟
布谷,布谷(外一首)
快嘴八哥
二鹊救友
两只八哥
记比邻双鹊
聪明的八哥鸟
我坐在宽大的群里(外一首)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助力实训课程改革
八哥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