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夏县方言的重叠名词AA式,其构成形式多样,它是一些语素重叠后具有了名词的性质,这些语素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夏县方言的重叠名词AA式的语义也很丰富,有自己独特的语义表达,可以表示程度、特指、生动等语义。
关键词:夏县方言 重叠 名词
山西夏县方言中,重叠名词AA式构成形式多样,基式不仅有单音节形容词,还有名词;重叠之后词性可以是形容词,还可以是名词性的以及动词性的;重叠式形容词AA式语义丰富,可以表示程度、特指、生动等。本文主要介绍重叠式名词AA式的语义特征。
一、语义不同程度的变化
夏县方言中,有些重叠式名词AA与基式在语义上并无多大变化,所指对象完全一致,如“爸爸=爸”“花花=花”“盆盆=盆”等,它们只是在使用环境、适应对象、语体色彩或音节节奏上有些不同。
有的重叠式名词AA的语义在基式上附加有“细小、繁多、琐碎”等义。如:
(1)面合头多少虫虫。(面里生了好多虫子。)
(2)兀合头哪里都是蛾蛾。(屋子里到处飞的都是蛾子。)
(3)喔毛衣叫虫打呀,上头多少眼眼。(毛衣让虫子蛀了,上面有好多小窟窿。)
以上三例,“虫虫”指米面中生的小白虫,“蛾蛾”指米面中的小飞蛾,“眼眼”指小窟窿,它们都在原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称”的义,而且有“量多”义。
有的基式是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AA式名词,重叠后词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后表示特指,如“面面”特指粉末,“水水”特指菜汤。
有的重叠形式完全相同,但作为儿语所指和成人语词所指不同。如儿语中,“牛牛”指牛,只是音节有了变化,词义不变。成人说“牛牛”则指麦、豆类粮食作物受潮后生出的小黑虫,这些小黑虫可将麦粒蛀空。儿语“菜菜”指菜(蔬菜),成人说“菜菜”则指用野菜拌面之后蒸熟的食物,属于转义重叠。有的单音节名词与重叠式则表示两种完全不同的名物,可称为别义。并且,名词重叠后大多从指称大类事物转为指称下位的小类事物或类似事物。例如:
“人”指一般人,“人人”指炭燃烧时形成的人状物。
“床”泛指睡卧的家具,“床床”专指低矮的小凳子。
“皮”指外表,“皮皮”指糠皮或人皮肤上的皮屑。
“牌”指牌子、牌片或纸牌,“牌牌”专指围嘴儿。
“脚”指人的脚,“脚脚”专指妇女缠的小足。
上述重叠式名词的词义虽与原义有联系,但明显不同,大多是泛指与特指的差异。这种现象在解州片的万荣方言、河津方言中同样存在。
少数单音的亲属称谓词重叠后,词义发生较大变化。如:爷(爷爷)—爷爷(指太阳或老天爷)、娘娘(奶奶)。
基式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的AA式名词,重叠后语义与基式相比发生变化后也表示特定的事物,如“甜甜”指甘蔗或玉米茎底部较甜部分或较甜的高粱杆;“瞎瞎”指不好的事情;“弯弯”指弯曲的东西。有时是用某种人的特征来特指一类人,如“尖尖”特指精明的人;“憨憨”特指敦厚得有些傻的人;“巧巧”特指心灵手巧的人。构成AA式的形容词主要是表示性质、状态且形象性强的词,如“尖、大、小、弯”等。
基式是动词的重叠式名词也有特指意义,如动词“打打”指破损的餐具;“破破”指衣物等不好的状况;“疯疯”指疯子或情绪过于激动有疯狂举动的人。夏县方言中这类动词或动词性语素的AA式名词,基式在普通话中多是子尾,如:盖盖——盖子、垫垫——垫子、罩罩——罩子,重叠后口语色彩增加,有的含有“细小”义,如“锯锯”指“小锯子”,“垫垫”指“小垫子”。
夏县方言基式是量词的重叠式名词,与基式比较,语义除了具有表名物兼表计量的双重作用外,还有对名词概念意义的扩大,对名词色彩义的强调。夏县话中的“人人”指“每一个人、所有的人”,显然比“所有的人”“每一个人”简洁,并且声音和谐。
普通话中有的名词重叠式AA与基式的语义差较为显著。如“面面相觑”“心心相印”“官官相护”,其中的“面面”“心心”“官官”可分别理解为“面与面”“心与心”“官与官”,在夏县方言中则是增添了儿语的口语化色彩。
二、表示“逐指”“每一”
夏县方言重叠名词AA式扩大了名词的概念意义,扩大了指称事物的义项空间,有表示“逐指”、含有“每一”的意思。例如:
(4)他这个人很要强,事事都要争先。
(5)他就能天天不用上学啦。
(6)村村都安上电话啦,方便多啦。
“事事”“处处”“天天”“月月”“村村”“家家”“户户”分别为“每一件事”“每一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村”“每一户”的意思。
三、语义基本不变,和普通话中的子尾和儿尾相对应
夏县方言中,基式是动词或动词性语素的重叠式名词AA,从语义特征上看,这类AA式名词的基式在普通话中多是“子尾”。如:盖盖——盖子、垫垫——垫子、罩罩——罩子,重叠后口语色彩增加;基式是名词的重叠式名词,既有儿尾也有子尾,如饼饼——饼子、袄袄——袄儿。有时基式是形容词的重叠式名词后面加“的”,表示定指。例如:
(7)给我拿兀外大大的,我不想要小苹果。(给我拿那个大的,我不要小的。)
(8)兀外红红的(衫衫)好看,绿绿的有些山气。(那个红色的上衣漂亮,绿色的有些土气。)
例句中“大大的”特指那个大的苹果,“绿绿的”特指绿色的衣服。
四、增加语体色彩,体现亲切、喜爱、童真之情
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特质是重叠使用名词,这是童趣的一种反映。成人为了便于和儿童沟通,也多用这种重叠式口吻跟孩子交流,体现出亲切喜爱之情,与基式相比口语色彩浓厚。
夏县方言中,有时原本固定的词语可以拆开,将其中的一个语素重叠使用,如“汽车”在儿语中可以说成“汽汽”,“苹果”说成“果果”,“面条”说成“面面”,这种语言现象在山西方言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一致性。
五、表示量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夏县方言中,有的重叠式名词与基式比较,表示量的范围有所减小。如“尖尖”指顶端最尖的部分;“头头”指小范围的领导者;“缝缝”指缝隙中最狭长的部分。这类名词主要是常见的工具、食品、器皿、家什等。在晋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六、突出形象色彩义
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和名词活用外,名词一般不作状语,作定语时也是主要起限制作用,但有相当数量的具有形象色彩的名词,其重叠后既能作状语,也能作修饰性定语,其表义作用相当于一个比况短语,既保留了名词的形象意义,又带有形容词的某些语法功能,而比一般形容词更具形象、生动的表现力。这类名词叠加一般不能单说,只能在短语或句子中充当修饰成分。如:
(9)小娃吓懵了,木木地站在兀达。(小孩儿吓坏了,傻愣愣地站在那儿。)
“木木”指“象木头似的毫无表情、呆滞,具有形象色彩。
(本文是山西大同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成果及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夏县方言语法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
[2]侯精一,温端政主编.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Z].太原:山西高
校联合出版社,1993.
[3]侯精一著.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岳中奇.名词AA重叠式的语法性质及功能[J].语文研究,2006,
(4).
[5]华玉明.汉语重叠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6]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解超迪 山西大同 大同大学文史学院 03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