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改学 赵厚福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技术实践也发生了变化。宏观的教育技术事业领域主要表现在教育技术机构职责的改变,进而导致了学科研究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变化,也就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改变。两者又共同促成了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改变。无论是教育技术事业,学科还是专业都应该顺应变化,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技术;事业;学科;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1—0027—04
一 从教育技术的几个宏观概念谈起
任何一个专业都不能回避对学科、专业和事业三个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教育技术专业也不例外。而要想把握它们,还需要从更上位的概念出发,那就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现象。
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其研究对象应该是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一个子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即“借助现代媒体的教育”现象,或者说是“有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的学习、教学、教育”现象,笔者将其称为教育技术现象。
现象可以从形式上分为实践和理论两种,教育技术现象也不例外,即教育技术现象包括教育技术实践和教育技术理论两部分。
教育技术的实践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去分析。微观的教育技术实践就是有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的教学活动。当然这些教学活动所属的教育领域是非常广泛的: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既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也包括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既包括传统围墙学校教育,也包括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践教学;既包括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包括企业员工的数字化学习。
宏观的教育技术实践在很多场合都被称为教育技术事业。教育技术事业是整个社会有目的、有组织开展教育技术活动的统称,主要指各电教系统,包括为保障教育技术活动顺利开展而设立的教育技术机构及其相关制度。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由早期的学校电教系统、党员电教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扩展到现在的网络教育系统。设立的电教机构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教馆、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和山东教育电视台,以及现在的68所网络教育学院和各级各类学校中的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等。此外教育技术产业也是教育技术实践的重要领域。
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角度讲,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教育技术理论则是对教育技术现象(及包括宏观的教育技术事业和产业,也包括微观的教育技术活动)及其规律进行研究而产生的知识体系。通常将某一门类的知识称为学科,因此也可以把教育技术理论称为教育技术学科。
教育技术专业是培养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微观的教育技术活动,还是宏观的教育技术事业和教育技术产业,都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去从事和发展,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就需要社会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这就是教育技术专业。
教育技术专业所培养的知识和技能则主要来自教育技术学科,是通过对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而得到的。但专业知识绝不仅限于学科知识,还包括其他学科的、作为本学科基础的知识。因此专业知识的集合通常大于学科知识的集合,但学科知识通常是专业知识的主体,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实践,无论是教育技术事业、产业还是教育技术活动都是随着整个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在21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电化教育先驱们利用广播、电影手段进行的主要是广大民众的识字、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等工作;七八十年代的广播电视教育则主要是为弥补高等院校和成人教育的不足而设立的。教育技术专业也应该紧紧把握新时期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技术实践服务。
二 教育技术事业的新工作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7月1日,两部委印发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该工程。该工程将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
“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
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组织研究制定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重点建设1500个专业点(每个专业点支持建设经费150万元)。
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组织高校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每门20万元)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每门10万元)。
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每位l万元)。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个200万元)。
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重点建设30个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每个500万元)。
在这五个方面内容的建设中,教育技术能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可以开展的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在“本科教学工程”的第三条中指出,要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2011年8月30日)的第十二条也指出,“改进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以上两个文件都说明在依托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探索四种教育教学方式方面教育技术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二是教育部拟组织研究制定的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专业规范,教育技术学专业已在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十一五”期间就接受了教育部委托,经过多次研究和修订,是已于2012年4月9日拿出了规范的最后一稿,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及拟定的专业规范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历史与学科基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与创新训练体系:教学条件与附录等。
三足在优质资源建设,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方面。教育部从2011—2012年连续发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开放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实施办法和推荐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2012]6号,2012年11月19日)第三条建设条件中指出,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教师教育骨干和教育技术人员。其中多处提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吸收擅长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共享使用的人员参加:精品课程必须适合网上公开使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的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共享平台;展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服;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开放课都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以上这些方面,教育技术人员可以做的工作也很多。例如设计教学方案、拍摄视频教学过程、建设多媒体资源等等都可以由我们来参与完成。
四是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教育部于2012年7月12日发出教育司[2012]107号“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育部以提高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在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中重点支持建设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其工作任务有6项,即开展教师培训;开展教学咨询服务: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承担促进区域内高校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等任务。这六条大都提到了教育技术的工作任务。第一条开展教师培训指出,面向学校全体教师,重点是中青年教师、基础课教师和研究生助教开展培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第二条开展教学咨询服务,满足本校特色化人才培养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教育技术也能提供条件。第三条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指出,着重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与技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与技巧,提高教学能力都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五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更是我们教育技术应尽的首要责任。特别是在开发集成各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共享机制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更多。
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及很多职业技术院校都要成立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据了解,有些学校的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在是在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这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空间。
三 当前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
从国家启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所开展的工作内容来看,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很多支持。也是保障“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能否优质实现的重要条件。从目前来看,全国高校的教育技术人员和工作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一任务呢?笔者通过调研和访谈部分院校得到的资料来分析现状。从调研的数据来看:
(1)调研的10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有l门是由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录制,9门都是由学校教务处聘请(公司、电视台或影视传媒专业)人员录制。(2)调研的10门国家级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内容2门由教务处完成,2门由影视传媒专业完成,6门由教育技术学院完成。(3)调研的全国10门其他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内容2门由电视台完成,2门由影视专业完成,6门由教育技术中心完成。(4)调研了10所大学,其中5所师范院校,5所非师范院校有无教育技术中心,结果全部无教育技术中心。机构设置情况为网络中心4个,信息中心2个,网络信息中心4个。(5)调研了10所职业技术院校有无教育技术中心,结果2所有教育技术中心,2所有信息中心,6所认为不需要。在问及是否需要教学设计和视频技术人员时,回答都需要的1所,都不需要的5所,需要视频技术人员的4所。(6)调研的10所不同性质的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中,有视频技术人员的8所,没有的2所。有教学设计人员的4所,没有的6所。(7)调研了10所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否开设教学设计课程,结果全部开设。是否开设视频制作课程,结果6所学校开设,4所学校列为选修课程。在调研的10所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中,3所两门全部开设,5所学校列为选修课程,2所没有开设。
从以上这些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制作视频公开课或者精品课程视频内容的主体较为复杂,存在聘请学校外部人员来制作完成的情况:第二在机构设置方面,传统的电化教育中心或者教育技术中心缺失严重,大多数被网络信息中心取代;第三在教学设计和视频人员的配备方面不甚全面,甚至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也存在偏差;第四在教育技术的课程设置中,视频制作课程的开设情况不理想,这会直接导致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在此方面能力的缺失。
另外,笔者结合调研数据访谈了部分院校,包括部委院校。从访谈中了解到,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工程中提出的各项任务。笔者对其中两项任务的落实策略很不理解。
一是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设计制作采用社会招标,由公司来完成。而这些学校既有教育技术专业,又有视频传媒类专业,但却不能配合学校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二是在落实建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时,大都设在教务处,任命一个教务处负责人负责此工作。这些本应该是教育技术中心或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却没能参与(当然有些学校连教育技术中心都没有)。
另外在与河南一部分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座谈中,在被问及“你们认为教育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结构中,还缺少什么”时,回答集中在数字视频方面的制能力以及相关的教学应用与传播理论。
这些访谈结果反映了与调研数据一致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教育技术实践还是教育技术专业部需要进行调整。
四 “十二五”期间教育技术任务的转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础,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和教学工程中,对教育技术工作以及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在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学前教育中部对信息技术寄予了极大的重托。从上面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教育技术从实践到理论的各个层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使教育技术在其工作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至于尴尬,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在教育技术事业层面,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责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在传统电教中心进行的电教教材和材料的制作方面,由幻灯投影片的制作和电视教学片的拍摄转向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视频资源的制作。随着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电教中心有被信息中心取而代之的现象,这也导致网络维护职责取代了电视教学片拍摄职责。现在需要重新重视这方面的职责,并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由长时完整电视教学片到片段式微视频的转向。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培训。这包括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方式。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高校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等应担负起全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咨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数字化资源开发、精品课程制作、视频公开课的摄制以及教学设计工作。拓展工作范围,寻求工作新出路。学校没有教育技术中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担负起这一工作职责。
二是建议由中央电教馆根据“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教育部名义向全国高等学校下发一个“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把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以此来明确教育技术在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自己的职责。
三是据了解,一些学校的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由于自己无能力制作,学校教务处出了费用,聘请电视台或公司来完成。建议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等应吸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参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教育技术专业层面则包括学科知识的更新以及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改变。在学科知识层面,随着教育技术实践,包括教育技术事业、产业和活动的变化,对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提出了新问题。一方面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应及时关注这些研究内容,在这些方面尽快做出研究成果,形成新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对任何专业而言,某一专业人才的培养向来都是以本学科知识为主,但绝不仅限于本学科知识。例如进行物理研究需要数学知识,进行生物研究需要化学知识等等。对于教育技术专业而言,除了本科学的新知识外,也需要针对这些新的研究内容,更新相关的理论基础,将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到专业学习内容中。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则主要受到社会需求和学科知识两方面的影响。正是由于教育技术事业的变化,导致了教育技术机构职责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要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学科研究的转向,导致了新的学科知识的产生,也导致了相关知识基础的改变,这直接改变了专业人才培养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鉴于这些原因,在教育技术专业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四是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分为三种,即师范性、半师范性和非师范性。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无论是哪一类性质的,都应该开设数字视频和教学设计课程以及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社会、学校工作需要的教育技术能力。
五是为了能进一步了解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所开展的教育技术工作,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该针对所开展的工作,明确需要掌握哪些理论、技术与实践方面的知识,建议邀请有成就、有工作经验的校友回校为不同年级的同学传经送宝、介绍经验,以社会需求、学校需求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之一。
六是教育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计划要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或者增设培养方向。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的教育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培训、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是我们工作的新起点、新任务。这也是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今后工作的新目标与归宿。此外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实习过程中,不妨选择某一高校开展这一方面的实践应用与学习,检验一下我们是否能够胜任这一工作,找出不足在哪里。
在任何社会中,变化是永恒的主题。教育技术也应该顺应这一哲学命题,不断改变。教育技术事业要顺应教育事业的要求进行改变,教育技术专业则要顺应教育技术事业的要求进行改变。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事业、专业和学科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一中国道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沙景荣,马志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事业创新扩散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3):26-29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OL]
[5]教育部.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 的通知[OL]
[6]武小龙,王莹,谢百治.对高校教育技术工作和机构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5):443-447
[7]陈仕品,张剑平.政产学研合作:探索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新 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5.21.
[8]周跃良,舒慧东,陈小微,曾苗苗.以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技 术专业教学改革——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12):39-42.
[9]刘国才,符伟智,易琴.创新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彭绍东教授 [J].现代教育技术,2004,(1):4.6.
[10]任榜坤.教育技术:发展才是硬道理[J].电化教育研 究,200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