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 《水浒传》

2013-04-29 00:44李子迟
名人传记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

李子迟

“《水浒传》至少要读三遍”

毛泽东熟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中一部便是《水浒传》。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看《水浒传》,他在进入私塾蒙读的时候,就已经 熟悉《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了,这时是1906年,他十三岁。从读“水浒”,到介绍“水浒”,到评论“水浒”,《水浒传》贯穿了毛泽东七十年的读书生涯。

据毛泽东自己回忆,《水浒传》是对他少年时代影响最大的一部书。20世纪20年代初,他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所发售的一百余种中外哲学和人文科学书籍里,《水浒传》是唯一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在主持新民学会期间,他建议同人读《水浒传》;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他介绍宋江和《水浒传》;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水浒传》是他必读的一部书;在长征途中,他急于找寻《水浒传》来读;在延安和北京时期,《水浒传》又是他书架上必备的古典文学读本。他熟悉《水浒传》的各种版本:一百回的简本、一百二十回的繁本、金圣叹腰斩的七十回本……

毛泽东喜欢《水浒传》,也经常谈论《水浒传》、应用《水浒传》里的内容和文字。他曾对徐海东、贺龙两位将帅说:“中国有四部名小说,《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谁不看完这四部小说,不算中国人。”他也曾对警卫员、翻译等随身人员说:“《水浒传》至少要读三遍。”

“我这些宝贝在路上到哪儿借去?”

英国人迪克·威尔逊在他的《历史巨人——毛泽东》中写道:1930年3月,“当时毛的全部行装有两床毯子,一条布被单,两套普通的灰军服,一件银灰色的毛衣,一件旧大衣,一把破雨伞,一个吃饭用的缸子和一个九层的灰色挂包,他用的地图、文件、书籍——其中有一部他少年就喜爱的《水浒传》,都装在这个挂包里。”

1932年1月,毛泽东在那次批评他为“机会主义”“狭隘经验论”的赣南会议之后,又犯病了。为了养病,他带着贺子珍及警卫班十三个人来到东华山。东华山在瑞金东面二三十里处,山上树木蓊郁,山顶上有座古庙。毛泽东看中了这座古庙,住了进去。毛泽东在东华山住了五十多天,连春节也是在那座古庙里度过的。毛泽东在世外桃源般的东华山埋头读书,津津有味地读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直到3月上旬,周恩来派项英专门来请毛泽东,毛才下山。

贺子珍回忆说:“在井冈山艰苦的生活中,读书也许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了。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一本书,有点儿空闲就拿出来看。所以,后勤部门给他做服装,根据他的意思,把衣服的两个口袋做得大大的,好往里面装书。毛泽东博览群书,什么书都看。他读过几年私塾,古文根底很深,很喜欢读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他最喜欢《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每部书都看过好几遍。他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书都记得很清楚,而且善于汲取其中有用的东西,加以应用。”

后来,贺子珍听说有人诋毁毛泽东,说他领导革命不是用马列主义,而是用中国的旧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贺子珍毫不客气地反驳说:“这种说法不对!我们的党领导土地革命,是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的。毛泽东同军队中的政治干部,经常轮流到各个连队讲课。毛泽东是很熟悉中国历史的,常常引用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作为工作的借鉴。古代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事件,也常常被他引用来,借古喻今。这些发生在古代中国土地上的事例,能够为革命的中国所用,这不是很正常、很好的事情吗?有什么不对呢?”

1934年,红军渡过湘江后,在三面环山、一面靠水的油榨坪休整。两副担架同时抬进一个小院子,从担架里走下毛泽东和王稼祥。根据总部的命令,他们必须轻装,王稼祥就把一时用不上的东西都扔掉了,还把他读熟的《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等几本马列书扔到了地下。过了一会儿,他又心疼地把这几本书捡起来,塞进挎包,喃喃地说:“扔不得,扔不得!把马列主义的书扔掉,就不是轻装,而是解除武装了。”毛泽东正津津有味地看《水浒传》,心不在焉地说:“扔不得的就是必要的,总部命令轻装是扔掉不必要的东西。”王稼祥问道:“老毛,你都轻什么装啦?”毛泽东眼睛仍不离开书本:“我已无装可轻了,过湘江前,我连饭锅、牙刷、牙粉都轻装了。”王稼祥望望毛泽东的铁皮箱,问道:“你铁皮箱里还有那么多古书,都是必要的吗?”毛泽东放下书本,认真地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一些唐宋诗词、路上捡来的地方志,都是必要的,比饭锅、牙刷还必要。”王稼祥又问:“怎么没见到马列的书呢?”毛泽东幽默地说:“马列的书向你借来翻翻就行了,我知道你必带。我这些宝贝在路上到哪儿借去?”

“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

1936年在延安时,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飞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那是在我很年轻的时候瞒着老师读的,老师憎恨这些禁书,把它们说成是邪书。我经常在学校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经书把它们盖住。”

又据《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说:“我阅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时,有一天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个特别之处,就是里面没有种地的农民。人物都是勇士、官员和文人学士,没有农民当主角。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后来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它们全都颂扬武士,颂扬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种地的,因为他们拥有并控制土地,并且显然是迫使农民替他们耕种的。”

1939年春,毛泽东在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总校参训队讲战略学,课间休息时,他看了雷英夫的笔记。据雷英夫回忆:“毛泽东指着其中的一本笔记问代总参谋长滕代远:‘这个娃娃的情况你了解吗?滕代远看毛泽东指的是我的笔记本,马上胸有成竹地说:‘他呀,了解了解,他叫雷英夫,河南洛阳孟津人,来延安是被逼上梁山来的!毛泽东一听,来了兴致,呷了一口茶,继续问道:‘说说看,怎么个被逼上梁山来的?毛泽东对这件事很重视。所以,一提我是被逼上梁山的,似乎有着特别的兴趣。”

1945年2月22日,延安平剧研究院公演《三打祝家庄》,毛泽东写信祝贺,说:“我看了你们的戏,觉得很好,很有教育意义。继《逼上梁山》之后,此剧创造成功,巩固了平剧改革的道路。”

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得知他身边的几个警卫员个个都是故事迷,非常喜欢听他讲“三国”、说“水浒”,便给他们开讲。毛泽东讲故事跟别人讲故事有所不同,他讲的故事,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听后使人感到,故事本身正是你工作或生活中所遇到或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次,在谈判的闲暇,毛泽东给工作人员讲“浪里白条”张顺智斗“黑旋风”李逵的故事。他说,张顺为发挥自己嬉水如蛟龙的本领,引李逵到水中搏斗,其结果“黑旋风”的威风在水中一扫而尽,被张顺轻而易举大获全胜。讲到此,毛泽东用他浓重的湘音吟道: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载重物,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鲁智深、杨五郎在哪个寺庙当和尚?”

1948年,毛泽东在五台山参观寺院,问方丈:“五台山有两个名人出家,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杨五郎,他们是在哪个寺庙里当和尚?”

方丈说:“说法各不一样。五台山有几个山门,塔院前也叫山门,菩萨寺也有山门。传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是在菩萨顶的寺庙。菩萨顶寺庙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鲁达打死镇关西以后便逃到代州,在赵员外的协助下,来到五台山菩萨寺当了和尚,起名叫鲁智深。一次他喝醉了酒,就醉打山门,大闹僧堂。他只当了七个月的和尚就被送下了山,去东京汴梁大相国寺安身。杨五郎一次打败了仗,在突围中愤恨奸臣当道,残害忠良,便决定弃甲,在太平兴国寺出家当了和尚。辽兵见他是个和尚,没有理睬他。这样,杨五郎才没有当俘虏。他到太平兴国寺当和尚以后,人们就把兴国寺叫五郎庙了。”

听方丈说完,毛泽东对周恩来说:“在五台山实地看了一些古迹,比只听传说要实际多了。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再来看看……”

1949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苏联。他在自己屋里处理完事情后,走进会客室,看到汪东兴在看书,便问:“你在看什么书?”汪东兴说:“在中国大使馆借了一部《水浒传》。”毛泽东说:“《水浒传》这部书有一百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你看的是哪种?”汪东兴回答说;“我借的这部是一百二十回的线装本。”毛泽东笑着说:“很好。看书是增加知识的办法之一。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52年8月4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各民主党派和宗教界要进行教育,不要上帝国主义的当,不要站在敌人方面。拿佛教来说,它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基本上是和封建主义联系着。因为土地问题,反封建就反到了和尚,受打击的是住持、长老之类。这少数人打倒了,‘鲁智深解放了。我不信佛教,但也不反对组织佛教联合会,联合起来划清敌我界限。”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视察南方途经湖南长沙时,在火车上会见周小舟等省、地、县负责人,并同他们进行了座谈。座谈中,毛泽东侧过脸来,看着靠他右边椅子上的年轻同志,周小舟立即介绍:“这是宁乡县县委第一书记张鹤亭。”毛泽东问张:“你多大年纪?” 张鹤亭回答说:“三十一岁。”毛泽东又问:“你是哪里人?” 张鹤亭答:“河北省大名县。”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原来你是北京大名府人氏啊!卢俊义还是你的老乡呢!”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1962年四五月间,毛泽东来到杭州,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会议,讨论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某天晚上浙江省委组织晚会。晚会上,有的演员把一些杭州的歇后语说给毛泽东、周恩来猜。毛泽东也给大家说了几句歇后语,如“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姻缘——打出来的”“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责任编辑/吕静)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水浒传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O2O 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