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豆腐

2013-04-29 00:44苗连贵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马皇后王世贞翰林

苗连贵

朱元璋坐了江山,尝尽宫中珍馐百味。一日,与马皇后忆苦思甜,念及贫贱时,想吃豆腐而不得,叹息不已。马皇后进言:“大明初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陛下当以节俭治天下。”朱元璋称:“善!”此后他不但自己每顿饭上一盘豆腐,作为崇尚俭朴、禁止奢华的象征,还明谕后世也照此执行,使皇子皇孙们“知外间辛苦也”。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条皇家家规。

但随着大明帝国财力增长,立国之初的窘况已有改观,节俭之风渐行渐远。从弘治年间始,由于政策放宽,宫廷、官府多事游宴,大把花银子,公款吃喝蔚成风气。明孝宗爱惜臣下,虑及官员夜宴后,骑马醉归,“无处讨灯火”——那时没有路灯,街上黑咕隆咚,“酒驾”危险,于是敕令各官饮酒回家,商家铺户都要灯笼传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夜宴之盛。

官员普遍追求饮食的奢华,連一代名臣张居正也十分讲究、挑剔。吃饭时,牙盘上食味已逾百品,他还为“无以下箸处”而发火。奸相严嵩的家产被藉没,抄出的餐具中,仅筷子一项就数量惊人:金筷、镶金牙筷一千一百一十二双,镶银牙筷一千零九双,乌木筷两千六百九十一双,其余竹筷、漆筷计一万五千余双。可以想见,这位权臣在位时家宴排场之大。

官员士大夫举行宴会的场所除公署外,更多的是在私室(相当于今天颇有几分神秘气氛的“高端消费”场所——私人会所)。他们的饮食生活不仅豪奢,而且放浪形骸。隆庆年间,官吏何良俊到苏州,遇侍郎王世贞,邀往朋友家的“私人会所”夜饮。何不惜银子,请得名妓王赛玉“侍宴”,并以“妓鞋行酒”取乐。王世贞,这位诗人兼副部长级的高官乘兴赋诗:“手持此物行客酒,欲客齿颊生莲花。”(《四友斋丛说》)这种庸俗的饮酒方式近乎变态。自古以来,官员、富豪的酒宴似乎都少不了女色点缀。清代、民初吃“花酒”,而今请美女、明星陪酒,“出场费”以万、十万计。

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讲了个故事:明代京城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皇帝用膳后,穷酸的翰林们就向光禄寺讨要剩下的御膳,以解馋或曰改善一下生活。一天皇帝饭毕,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放在桌上生闷气。一个积年的老翰林见了,十分高兴:“你不吃,在下就不客气啦!”端起豆腐,大饱而去。你道真是豆腐?原来这洁白无瑕看似豆腐的东西,却是用几百、上千只鸟的脑髓做成的——但谁敢说它不是豆腐?皇帝高兴吃一两口,不高兴还不动箸呢。真是前有政策,后有对策!联想到现代的接待餐,标准是“四菜一汤”,但到后来,“四菜”变成四个大什锦菜盘。中国人的变通之道,古今一理,奥妙无穷。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倒是想有些作为的,勤于政事,宵衣旰食,也学太祖皇帝吃野蔬粝食。但御膳房为他加工的野菜却是有品位的:先将菜放在生鹅肚子里入锅焖煮,鹅熟,取出菜,用酒浸,再淋以香油,拌以调料,装盘上桌。皇帝夹一筷尝尝,味道不错嘛,谁说百姓吃糠咽菜苦?于是催逼各地饷银、赋税愈急。

明代皇室的海量消费和庞大公务员队伍的胡吃海喝,无不出自纳税人的钱袋。完税,那时叫“纳粮”。李自成以“不当差,不纳粮”、“均田免粮”为口号,迅速动员起千百万农民,绝非偶然。

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或为执行朱皇帝“每餐吃豆腐”政策不力的缘故?

【原载2013年6月30日《羊 城晚报·文史》】

猜你喜欢
马皇后王世贞翰林
Valley-dependent transport in a mescoscopic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device
明代复古诗学与家族之关系——以王世贞家族为考察中心
李攀龙、王世贞复古文风在朝鲜朝文坛的传播与影响
学学马皇后
喂猪的民妇
难写字——“露”
一代贤后马大脚(四)
陳繹爲翰林侍讀學士
恨屋不及乌
A novel 4π Gd-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