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析

2013-04-29 20:36王志立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新特点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

王志立

摘 要 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口老龄不仅改变了年龄结构,而且还深刻影响了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家庭的消费和养老保障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增长。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实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新特点 负面影响 解决对策

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中国老年人的数量在上升,文化程度在改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增强,对长期照料、医疗保健、社区文化生活等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老年社会工作,落实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协助家庭照顾老年成员的饮食起居,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使老年人能够保持独立和尊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幸福地安享晚年,这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按照西方有关辞典的解释,即指一个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者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例递减这样的一种渐进的过程,俗称"人口老化"。所以当我们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老龄化人口,或处在老龄化状态时,就是指这个人口中的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口比例在上升,或者青少年人口比例在下降。当然,这两种人口的增加、减少变动既可源自于少儿人口的(绝对或相对)减少;也可出自于老年人口的(相对或绝对)增加。前者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或生育率,提高婴幼儿存活率来实现。后者则是依靠降低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来实现。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称为“老年型”国家。除了少数非洲国家外,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在趋于老化。国家统计局在 2011 年对全国1%人口进行了集中抽样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到2011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为134735万人,与 201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 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 763万人,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一、人口老龄化呈现的新特点

1、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增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面临的问题,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10%,或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2000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 1.77 亿,占总人口的 13.26%;截至 2012 年,中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为 14.3%,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9.4%。据预测,2025 年将达到 2.8 亿,占总人口的 18.47%;2050年达到 4.12 亿,占总人口的 27.43%,如此庞大规模的老龄人口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严格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计划生育政策可为利国利民。但也导致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2、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而产生的,因此它们具有对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而我国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出现的,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发达国家是“未富先老”,而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必然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老龄化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城乡分割、区域分割和年龄分割几个方面。乡村的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2009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8.3%。按城乡分,2008年我国城市、镇和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9.66%、8.77%、9.79%。可见我国的老年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东部较发达地区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东部沿海地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 8%,其中最早进入 “老年型”地区的是上海。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1982 年上海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 7.4%,首先进入“老年型”地区。据统计到 1997 年为止,我国已有 42%的地区人口呈现老年型,且人口老化指数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宁夏,相差 7.93 个百分点。另外,老龄人口增长趋势随年龄呈现出明显的分割特征,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与数量高速增长,其增速大约等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体增长速度的2倍。所有这些分割特征,都将给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平衡发展带来极为复杂的影响。以农村人口老龄化为例,一方面,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部分地区农村老人甚至成了种地的主力军,老年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隐忧;另一方面,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增加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对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滞作用。

二、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

老龄高龄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养老。在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家庭规模变小,核心家庭和小家庭大量涌现,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被社会所取代。我国的老龄化过程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条件下发生的。所以,一方面伴随着我国生育率水平的迅速下降,家庭规模迅速缩小,急剧变化的家庭结构减少了家庭供养和照料老年人的人力资源,也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迅速衰退;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健全或未建立,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地区,旧的养老制度已经打破,新的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由于我国老龄化速度较快程度提高,给新的现代社会养老制度带来巨大冲击。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的现实,未来农村养老问题将日趋严重,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和程度高于城市,65岁及以上老人与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身边无子女比例均高于城镇;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曾一度在农村展开储蓄积累式社会养老保障试点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在21世纪初还有所倒退。可以说,在我国广大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迅速丧失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严重“缺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特殊问题。

2、人口老龄对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主要包括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其中劳动力供给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参与率。200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生长率的下降意味着新增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和和老年劳动人口的增加,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使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不利于经济发展。据统计1980年到2003年,中国每年大约有2500万年青劳动力进入适龄劳动人口名单,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00年中国劳动力人口达到8.46亿,占总人口的66.7%;2010年所占的比例达到最大比例70.1%,此后比重开始下降。与 2011 年相比,2012 年劳动年龄人口(15 至 59 岁)的绝对数减少了 345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下降了 0.6 个百分点预计2085年将降至43.3%.由于老龄化问题的逐年加重,从2008 年开始出现的“用工荒”问题。近两年,不仅仅是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甚至内地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出现用工短缺,随着我国东部沿海那些日见富裕的城市工人变得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昂贵,我国就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偏多。在这些行业,劳动人口不足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比率也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和年轻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他们不能够长时间工作,企业的用工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科学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1、科学利用老龄化“倒逼”机制,从被动转型到主动转型。

中国传统的产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其主要的问题是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人口结构变化会使得传统制造业需要的大量适龄劳动人口缺乏,这就逼迫我们必须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变,开拓新的技术型、服务型行业。所谓“倒逼”,简言之,就是老龄化会给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瓶颈式冲击,逼迫其转型。一方面,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而原来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老龄化背景下难以保持稳定持续增长,因此必须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老龄化也提供了一些有利于新的产业生长、成熟的契机。因此,要充分认识并利用老龄化“倒逼”机制,不但要对这种“倒逼”机制加以认识和研究,更要在实践中全面践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制度和操作层面保证将“倒逼”机制转化为主动机制,并落到实处。

2、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做大做强老年产业。

所谓“银发”经济,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支撑“银发”经济的,是银发产业。银发产业,又称老年产业、老龄产业。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卫生健康服务、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用品、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房地产、教育、咨询服务等各个领域。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在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出口和投资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消费将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消费将占越来越大的比重。“新一代”的老年人,一般都只有一个子女,家庭负担相对不重,社会保障较好,他们定会摒弃传统老年人过分节俭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会大大加强。可见,银发需求是极其旺盛的,“银发”经济的发展前景是极其广阔的。

3、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根据2006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中国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任务和优先领域。针对目前中国老年人社会支持存在的制度性差异,国家首先应将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长远方向。尽管中国农村的条件千差万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步履维艰,但国家还是应从政策上支持在农村建立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关键是针对养老金缴纳和养老金增值这两个重大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寻找切实可行的思路与途径。与此同时,着眼于目前农村老年人口中的弱势群体,除了继续坚持已有的“五保”制度之外,还可以通过政策倾斜,增强其土地保障等措施,努力提高其自身的支持能力,或增强其在获取社区社会支持方面的经济交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再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其社会和经济后果[N].南开学报, 2000,1.

[2]李建新.中国人口结构问题[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王若曼.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经济转型关系研究[J].现代营销,2011,6.

猜你喜欢
新特点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