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节目中有影响力的方言类型

2013-04-29 20:26刘玮娜
现代语文 2013年3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方言

摘 要:语言是电视节目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可适当渗入各种电视节目形态中。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出发分析电视媒体中较有代表性的方言类型,并试图探究方言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的语言方面的依据。

关键词:方言 电视节目 传播媒体

在我国,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几乎完全占领了电视媒体的主流平台,其他弱势语言大都无法登入大雅之堂。即使偶现于荧屏,也会因其特殊的语言形式被冠以“低俗”之恶名。广电总局对电视媒体语言传播有着严苛的规定,曾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媒体一律使用汉民族共同语。

然而,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单一语言传播形式也存在弊端:它使受众只关注用主流语言交流的主流文化生活方式,这样不仅不能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受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需求,还对本土语言进入新领域和新媒体起到了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媒体多语传播形式,提高公众对语言多样性问题的认识,拓宽弱势语言在社会生活众多领域的使用范围。方言就是基于这一情境在电视中应运而生的,尽管广电总局三令五申,却依然引发传播者及受众空前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方言电视节目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范杰(2006)将方言电视分为方言电视连续剧、方言室内情景系列短剧、方言电视栏目短剧、方言新闻节目、方言电视综合栏目五类。可见,方言作为一种非主流传播语言已经广泛渗入各种节目形态中。它之所以能被广大受众所接受,除了研究者们分析的“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厚重而活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人民生活悠闲而富足”外,还有媒体影响和方言自身特点等因素。据考察,电视媒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方言主要有:东北官话、西南官话、粤语、湘语四种。

一、东北官话

(一)东北官话是较贴近普通话的一种方言

东北官话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使用人数众多,内部一致性比较高。东北官话很贴近北京话,从语音上看,东北官话和北京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古四声的演变情况大致相同,大部分声调的调值也和北京话相近。从词汇上说,东北官话方言词汇和北京话也相近。北京语音是普通话的标准音,北方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因此可以说,东北官话是较贴近普通话的一种方言,易掌握易理解,顺理成章能进入电视节目中。当然,东北官话也有自己的特点。语音上,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上声的比较多,调值比较低,古精组字和古知庄章组字一般不分,“b、p、m、f”逢“o”韵,东北都读“e”韵。词汇方面,东北官话中有很多普通话里没有的特色词语:用在形容词和动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如“贼好、忒没劲、死吃、老高、溜光、稀烂……”;用在不同语境中的多义动词“整”,如“看你把俺家闺女整(弄)地,让她以后咋整(怎么办)啊?”“你别和我整(说)那些没用地。”“趁着公交车上人挤,去整(偷)点钱花。”等;还有些东北词,如“埋汰(脏)、干仗(打架)、咋咋呼呼(大大咧咧)、神神叨叨(絮叨,行事与常人有异)”等。然而这些差异并未成为引起受众共鸣的屏障,更没有削弱东北官话在媒体中的地位,反而使我们产生亲切自然、身临其境的真实之感。

(二)东北小品、电视系列剧的推波助澜

东北官话小品从1990年至今一直是万众期待的春晚必不可少的文艺大餐,赵本山、宋丹丹等用原汁原味的、通俗幽默的东北官话演绎现实生活中一个个小人物的嬉笑怒骂,极富感染力。正是春晚独特而广泛的传播作用和教育功能,为东北官话的推广和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成为观众接受、理解和欣赏东北方言电视节目的基础。近年来,东北官话电视连续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故事》《老大的幸福》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央视和各大电视台的荧屏上,使广大受众感受到了浓郁亲切、原汁原味的东北风情,体会到了东北官话的独特魅力。如今,东北官话不断渗入普通话,丰富着普通话的内容,一些东北官话词还进入了普通话词汇范畴,如“猫腻、瞎掰、忽悠、开涮”等。这些现象无不说明媒体传播具有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对语言传播形式亦起着巨大的决定作用。

二、西南官话

(一)西南官话较易识解

西南官话①使用人数约27000万人,是官话方言里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其中四川省部分县市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川黔片成渝小片,部分县市方言划入西南官话区西蜀片泯赤小片、雅甘小片和江贡小片,还有部分县市方言归入川西片的康藏小片和凉山小片(李蓝,2009)。而成都话、重庆话作为西南官话的代表被广泛用于电视节目创作中,比较有影响的是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栏目”的《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等,这些节目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备受关注且取得了可观的收视率。西南官话隶属官话区,其语音、词汇的使用不会中断语言交流链,容易被大多数民众所理解。因此,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那带有四川口音的重要讲话和他的慷慨陈词,不但不会影响我们对国家政策及会议精神的理解,反而让我们觉得亲切和蔼。此外,西南官话中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也早已收入普通话词汇中,为四川方言的普及和推广扫清了障碍。

(二)大众传媒的影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罕见的自然灾害,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现场报道和电视特写等形式向受众传递灾难实况,展示人间真情,尤其是现场灾民悲切伤痛的话语,无不字字句句刺痛全国观众的心。采访报道中灾民大都使用方言,这也使得四川话在随后长达半年多的时间中广泛流传,如:“雄起”比起普通话词语“加油”就更有力量,更能鼓舞人心。直到现在,四川方言还时常融入电视节目,成为媒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传播语言。

三、粤语

(一)粤语是一种相对强势的语言

粤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使用人数达4600多万。粤语有塞音韵尾,与普通话语音大相径庭,还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古汉语词,语法上量词独用有指示功能,因此粤方言的解码显得困难重重。然而,这并不阻碍粤语在媒体中的显著地位,与其他省级电视台不同,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等很多频道都是全粤语节目,香港TVB、ATV等的粤语节目就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香港、广东等地先进、新潮、时尚的理念潜移默化影响着其他地区受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这种影响在语言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特别是外来人员会潜心学习粤语以显示与这些现代城市的紧密联系。可以说,粤语相对很多方言来说是一种强势方言,几乎可以无孔不入地渗入各种频道的各类节目,为大众学习和传播粤语提供了平台,其收视率也居高不下,如:广东电视台的《外地媳妇本地郎》《新闻日日睇》《潮曝粤语》等。

(二)粤语歌曲的流行

在华语流行音乐领域,粤语歌曲曾是引领流行音乐趋势的主流声音,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竞相追逐,甚至将这些语言流行元素口口相传。“大家好,我是……”“前面的朋友……”“谢谢大家”等演唱会中的粤语流行语潜移默化地植入受众的生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可见,粤语歌曲的流行,为粤语在媒体中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实,粤语对于粤语区生活的人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种区别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还是能最大程度表达自己思想内涵、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的方法。与官话方言电视节目截然不同的是,语言障碍将成为粤语电视节目发展的瓶颈,使这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限定在某些特定的目标受众群中,缩小了传播范围,不利于媒体的长远发展。

四、湘语

湘语主要分布在湖南的湘水、资水、沅水流域以及广西的全州、兴安、灌阳和资源,使用人数约3085万。我们这里研究的方言电视节目中的湘语主要指长沙话。在湖南媒体中,观众耳熟能详的就是长沙话。因为长沙话是新湘语的代表,相较于其他湘语,它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言而喻。

(一)湖南媒体的“龙头”地位

长沙话之所以广为大众所知晓,与湖南电视台的领军形象及显赫地位密切相关。被称为“电视湘军”的湖南卫视始终是地方台的龙头,成功地运营了一系列的节目品牌,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这些节目以平民化的定位、求新求异的创作理念,在全国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收视率也节节攀高,直逼央视各频道。随之而来的便是媒体使用的语言对受众产生的极大影响,《越策越开心》《一家老小向前冲》《生活口味虾》《欲望都市》《故事会》《刁子策新闻》《钟山说事》等电视节目中,长沙方言适度地插科打诨,不仅取得平实亲近、幽默诙谐的效果,而且为长沙话大范围地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名主持人效应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最后的“把关人”,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在主持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湖南娱乐节目主持人汪涵在驾驭语言方面可谓是技艺精湛,他以超凡的方言能力、幽默的个性风格、机敏的应变能力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成为综艺节目主持界的领头人物。这种“名人效应”也让更多有汪涵参与的节目受到广泛关注,《越策越开心》中很多地道的长沙方言特有的词语为受众所津津乐道,如,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词语“策、辣利、筐瓢、霸蛮、了难、带笼子、捡篓子”等。

当今社会,在众多传播媒介中,电视肩负舆论工具、娱乐、科教、知识传播等多种功能,有着强大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因此,方言在电视节目中恰到好处地出现能让受众重拾信心,自觉接受和学习方言,通过共同语与方言间不同程度的接触和借用,使方言的发展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也让电视节目以多样化的语言形式引人瞩目。

(本文为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度青年基金项目“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方言影视节目研究”,项目编号[11XQN01]。)

注 释:

①这里所说的“西南官话”专指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代表的新派四

川方言。

参考文献:

[1]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J].方言,2005,(3).

[2]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3).

[3]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1).

[4]刘俐李.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J].方言,1993,(4).

[5]王博.东北方言中多能动词“整”的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3).

[6]伍巍.粤语[J].方言,2007,(2).

[7]邢欣.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8]言岚.方言的产生及其地域文化性透视——以湖南方言研究为例[J].理论月刊,2009,(11).

[9]游汝杰.方言和普通话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J].修辞学习, 2006,(6).

(刘玮娜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10081;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周四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我家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