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组织在群众幸福问题上的建设性浅析

2013-04-29 18:07邢志喜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建设性城镇化

邢志喜

摘 要 本文本着当前小康社会建设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对物质文化的需要。我党基本政策,路线实施效果中,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幸福的认同感。逐渐在民众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无形评判标准。在社会活动中社会广大群众与之紧密接触中,基层党组织尤为党群关系中重要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每一个党员身体力行的基本要求。然而,群众幸福问题也是我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一项内容。

关键词 社区党组织 城镇化 群众幸福 建设性

一、群众幸福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发展,增长,速度,效率,产值,收入,GDP成为社会各界建设美好家园纷纷努力的理想和美好愿望。在郑杭生<社会学概论>中,编者已经给出幸福的狭义定义, 物质和精神是幸福组成的两大主题。物质是人客观生存的自然性前提,包括人的 衣,食,住,行。精神是人在客观世界生活中思维和存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文化学,具体指导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即,微观个体思想,意识,和信念的组合体。本质,是信息的表象,概念。2012年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大关,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社区建设,2000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为人民谋幸福,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精神归宿,是我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物质方面:随着城镇化推进速度进程加快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发展给地区,区域,地块带来的不平衡,引起的比较差异。在当今通过改革开放,促发展,把经济“蛋糕”做大,依然处于蛋糕继续做大过程中。城市化深入推进的新趋势迫切需要,需要社区在建设中发挥积极,实效的作用。现实层面,居民先期条件差异性,公有制企业工人,非公有制企业工人,个体工商户,公司职员,职业经理人等文化水平不同。相应的社会保险福利内容和社会化结构带来的收入差距,由于知识文化的更新市场行情变化,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出现一部分人高薪高酬,事业腾达欲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等现象。

精神方面:目前,中国城镇化的主力军包括:在摊大饼式的城市规划,人员由原来的村民到都市村庄小市民再到真正的市区居民,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甚至依然有文盲现象存在。从农业生产为主转至房东管理员再到社区居民。其中大部分农来人员,自从失去土地以来根本就没有正式参加过创造生产工作,平时练就的一身好手,如:“麻将打手,股票炒手,晚间舞手”,专职主妇,生活中互动话题相对单一,进而演变到空巢老人。不仅房空,楼静,情绪压抑,而且精神生活空虚等。另一方面,城镇化人员来自乡下,其相对本地区拆迁而来的居民,文化程度较高,60%以上拥有大专文化学历和一小部分商界能手在城市安家落户。成为这一部分的主力军。该人员职业文化生活模式,思维问题的方式,思想结构都具备相当的职业特点,其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是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积累的主要力量。然而,职业职场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推进,竞争机制的完善,生活学习的压力自然而然的挥之不去,转瞬依然还在。职业职场的信息在思想中的信号强烈。同时也给家庭,婚姻,感情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精神生活也需要社区给予一定的疏导或引导。

信息方面: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条件,促进了改革发展的要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全国有5.13亿网民,9.9亿手机用户,微博用户超过3亿。其中年轻人在网上虚拟世界生活,赚钱,发表言论,宣泄情绪的现象。社会现状要求社区工作改进,进步的方向,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上,迫切需要加大服务力度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原有的“单位制”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社区力量发挥协同“兜底”作用,加强对新兴社会组织与社会群体的管理和服务。

二、群众幸福问题的表现

首先,评价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当前我国在40%~50%小康范围内。现今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都离不开发展社区就业,繁荣社区文化,优化社区服务,强化社区堡垒。在各类人群不断涌入新形势下,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老年,青少年,困难群众,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特殊问题。城市化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水资源供需矛盾,能源消耗,环境生态恶化,城市的经济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环境质量,公共服务,城市社会事业,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就医难,出行难等一系列的物质现实问题,难以让群众满意。给群众的生活物质上现实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缺失。

其次,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商业化,都市化的发展,许多人迁居城市,从宽广安静的生活环境进入喧闹拥挤的环境,这使他们需要以更大的努力去适应新环境。在社区生活期间,由于本身因素带来的家庭关系,心理社会化,生理客观化,精神问题的发生,发展,产生和预防过程上。精神健康显现了脆弱和不确定因素。丧偶,离婚,失去亲人,家庭冲突,索居独处,远离家乡和生活变化对精神健康都有较大的影响。职业职场中紧张的工作,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人带进了信息密集的时代,信息量急剧增长使人们应接不暇,导致有关工作人员的情绪紧张程度大大提高。同样,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虽然根本改善了劳动条件,也使工作变得单调,枯燥紧张,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相应的没有成就感,焦虑,紧张,容易激动应运而生。人口的高度集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以及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也造成了邻里间人际关系的淡薄。给居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影响精神健康的因素,同时也给幸福蒙上了一层阴影和风险。

最后,我党在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从总体来看,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党员没有落实组织,由于工作原因“打工书记,新手书记,流动书记”多等突出问题。组织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如:有些组织软弱涣散,地位下降缺乏领导力,职能消减缺乏监督力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素质不高缺乏战斗力,威信下降缺乏吸引力;有些基层组织发扬党内民主不力,党员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有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陈旧,工作作风飘浮,党务工作不精通;有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有些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党员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三、社区党组织建设性实施的措施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给社区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处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社区首先必须把社区党组织建设好,把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好,真正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习近平主席同样强调:“积极探索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功能,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和谐社区建设关系在于党。郑杭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社区及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无可取代,越是陌生人的社区越需要中共党组织的支持,全国社区无论采取何种运作模式(如:“1+1”模式可使中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1+2”模式是中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会+社区工作站,“1+3”模式是中共社会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等),都离不开党员在开发群众工作中党员先锋带头作用。

工作形式上。完善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结合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者活动,并建立党员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制度,在干部提拔使用,评先选优时,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了解在居住地的现实表现情况,督促党员干部在社区发挥作用,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同时采取:“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等方式,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特别是个体工商户中党员流动,党员到社区报到,防止出现“隐形”党员。党员积极推进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借鉴一些地方发展,无职党员选岗定责,在职党员以定位为,党员有什么特长,编入什么支部,能为群众提供什么服务就设立什么岗位的做法,以社区群众性组织为依据建立服务型党支部。促使社区党员发挥作用,采取思想素质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社区骨干队伍。

服务机制上。借鉴湖北武汉百步亭“社区党委工作法”,在政治上拓展成长空间,搞好职业生涯设计的,干好可进入事编制。二推一考进入公务员队伍选拔到有更大发挥作用的岗位为人民服务。

工作内容上。大力发展党员志愿者工作服务小组在周末,节假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鼓励支持本社区全体党员参加志愿者,志愿者党员实行轮值工作在社区设立移动和固定工作站点,为广大群众免费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使得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问题心声,及时的向社区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意见和要求,给群众以方便。依托委员会集体力量为群众真切的解决现实问题。在信息站方面大力加强社区信任站的建设,为先富裕起来的群众提高必要的安全的,有益的精神食粮和信息。如:旅游,外地求学,艺术创作,出版等,提供咨询方的联系方式,咨询机构的合法经营资质核实等内容。避免和降低本社群人员被骗,随意“驴友“方案,居民消费维权起诉困难等现象发生,直接影响到群众社会居民的根本利益。引导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群众,帮助困难群众。精神生活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准绳,高品质的精神社会风气形成,引导良好的社会亚文化,成为社会新风尚的主流文化。信息站的建设有利于为物质生活落户的群众提供智力,学习,进步的支持。在社会贡献奉献中给予一定的肯定。稳定紧张情绪和压力,使真正的转换疏导成为动力,操作实际上给予指导和引导帮助,改进。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快速更新,本社区出现失业,下岗,劳动能力不突出的,给予再就业指导。更进一步参加就业培训沟通和协调,切实把信息站转化成群众心中的信任站,大力加强社区互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由于互联网实现了跨时空的人际互动,人们在互联网的交流形式获得,具有共同价值观,共同阶层感的群体。因此强调具有“精神共同体”属性,“虚拟社区”便逐渐凸显出来,同时虚拟社区网络化互动平台变得为重要。虚拟社区也反映了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给群众也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得到认可的社区党组织可以为本社去的群众提供更准确更现实,更有效的社区群众服务,更快捷找到问题,找到解决切实(物质生活方面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从而为社会的安定团结,营造氛围,创造和谐,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良性发展和和谐进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文化环境,谋人民幸福提供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第三版)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 社会心理学[M]. 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建设性城镇化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电视问政:建设性监督的特点与趋向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