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艳玲 王视环
【摘 要】文章论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色以及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雷达与现代武器”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思想注重于“教”的传授过程,忽视“学”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被动学习,不能满足现今对复合型、多样性人才的需求。所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自学、创新意识,是目前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雷达与现代武器”是面向南京邮电大学全体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意在开阔学生的视野,重点培养学生对现代军事的兴趣,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协同能力,不仅能理解书本知识,还能掌握相应的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增强学生的团结协助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博耶尔在1995年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学习的共同体”的概念[1]。随后有众多学者[2-3]相继研究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4]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共同学习为目标,学习者基于某个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探讨、分享、总结,形成了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共享、共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5]。
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区别于原来以教师的“教”为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它将教学设计的范围设定在全体学生和老师,让教师成为“学习专家”,以学生的“学”为主,将解决问题作为知识传播的线索,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促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追求学习者全面共同发展的一种学习形式[3]。
学习共同体有其自身的特色[6],首先,学习共同体注重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作为课程教学成功的重要指标,整个教学设计以“兴趣培养”为中心,并贯穿始终。其次,学习共同体采用自主学习、知识分享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相长。最后,学习共同体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而构建的教学平台,在目前该领域研究具有先进性。
三、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雷达与现代武器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雷达的基本原理、隐身技术、预警机、直升机、潜艇、航母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教师备课内容范围广,而知识更新迅速,导致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所有新知识。授课时间的限制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灌输式”的现象,这将直接束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缓解这种知识爆炸与授课时间有限的矛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相互分享”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针对“自主学习、相互分享”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课程教学目标设定
大众化教育阶段使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工具,学生越来越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学习结果。课程教学目标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分层次制定需达到的目标。对于对军事兴趣浓厚的学生,适当的增加教学授课的深度,同时引导这部分学生扩展充实教学内容;对于对军事兴趣一般的学生,普及相应的军事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自主学习环境
在基于探索、协作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以讨论、师生合作的方式一起探索体验知识的难点、要点,提高课程参与度,为了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将教学基本内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外完成。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下预先学习潜艇上浮和下潜的原理,潜艇的分类,包括常规动力潜艇和核潜艇,以及主要潜艇生产国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的潜艇型号和参数等相关知识。
3.教学安排策略
与“一言堂”教学模式不同,學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根据教学大纲,引出相关知识点,设计一些通用的问题,同时设计个别对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入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以及研究探索一些新问题;从提出问题、到讨论、研究探索、到最后总结整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在关于隐身技术相关课程的讲解上,首先从1991年1月17日巴格达的历史事件中引出F-117,进而讲解F-117的隐身性,包括其特殊的外形隐身,雷达隐身,以及采用吸波材料等一系列的隐身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发掘更多的隐身技术,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不仅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加深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目标
由于“雷达与现代武器”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意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学习的目的不是以学生的最终成绩为作为标准,而是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来,将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后协同能力得到提高,不仅能理解书本知识,还能掌握相应的技能,并且能学到书本上和课堂上没法学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增强学生的团结协助能力。另外,在教师方面,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同时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
五、结语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将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运用于“雷达与现代武器”的课程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在掌握了相关课堂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使学习共同体成员具有互惠感和分享感。这对我国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桥银,蒋泽标.浅论学习共同体[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5-118.
[2]王艳玲.教师的核心责任及其实现——《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评介[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3):92-96.
[3]邵洁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建构——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8):120-124.
[4]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0.
[6]潘洪建,仇丽君.学习共同体研究:成绩、问题与前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3):56-61.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编号:JG00212JX03);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G0021205)。
作者简介:
时艳玲(1983—),女,湖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雷达信号处理。
王视环(1976—),男,江苏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