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未晨 陈奕凯
红梅和佟女士是研究生时的同学,两个人同时毕业、同时结婚生子。去年,两个人的孩子都是五年级。不同的是,佟女士的女儿去年在参加海淀区一所著名中学的“超常儿童”选拔中,成功被选入,而红梅的儿子却落选了。两个孩子的差距自此显现了出来。
今年,红梅的儿子面临“小升初”,各种压力和纠结让红梅几近崩溃。而佟女士不仅不用承受这份压力,而且还为即将升入初二的女儿安排了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暑假,“看着以前的同学和家长那么煎熬,真觉得我们挺幸运的。女儿在学习上不费劲,正好可以让她在其他方面锻炼锻炼。假期里给她安排了两个旅游,以调整状态,迎接一年后的初三。”
“我算是想明白了,在现在这种应试大环境下,孩子只有应试好了才能进行素质教育,否则你就会被卷入更加严酷的应试教育中。”柳女士说。她女儿今年“幼升小”,在育民学校和育才学校“超常儿童”筛选测试中落选了,不过,凭借着两次考试的锻炼以及“育才”临考前的培训,柳女士的女儿顺利考上了朝阳区的一所名校。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更多的家长领着孩子在应试的道路上逃离应试。
有人曾经问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什么是好学校?他说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有好学生就会有好学校。确实,好学生对于“好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间对生源的抢夺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两年,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对“小升初”阶段的奥数竞赛及“坑班”的整治力度越来越大。不过,一位培训机构业内人士透露,“不让奥数与升学挂钩,没有了‘坑班,这些好学校就不选拔好学生了吗?不可能!”
这位培训机构内部人员以海淀区一所著名中学为例。“神测”(超常儿童筛查测试)结束后,这个学校便从初试的孩子中选拔了1000多人组成了夏令营。夏令营中,孩子们上午会学习中学的几何、物理、化学等,下午则参加针对上午所讲内容进行的考试。“虽然夏令营只是为他们的超常儿童实验班选拔人才,但是,这个学校‘点招的孩子很多都出自这里。”
不少进行“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都一再声明,学校此举与“掐尖儿”、“抢生源”无关,但是,事实上,“超常儿童”的选拔早已不是少数高智商孩子的智力游戏,它已经演化成孩子“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另一条捷径。
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被卷入其中,有不少家长今年带着孩子参加“八少”(北京八中少年班)和“八素”(北京八中素质班)的考试,明年可能就会出现在“人大附中早培班”和“清华附中优才班”的选拔现场。
在今天的培训市场上,奥数、外语、舞蹈、钢琴等培训班多如牛毛,结果导致其价格也变得相对透明。而“超常特训”还属于比较新的项目,再加上专业性较强,利润也相当可观。
“一位家长在咨询时说,一期培训班是6000元,如果过不了初试,会退一半的钱。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培训班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至少挣到3000元。”施建农说。
有了考“育民”的失败经历后,柳女士在考“育才”的前一天终于去了被很多家长提及的“桦树湾”上了最后半天的培训课。“真的挺贵的,半天的培训费就一千好几。”柳女士介绍,这半天的培训主要是做“真题”。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准备明年考“育民”或“育才”,他报一个“思维训练课程”加一个“模考课程”就要花1.31万元。这还只是一个孩子在一个机构报名的情况。
在一个北京家长圈中声望很高的论坛上,有数据显示,2013年参加育民小学超常班初试的有2789人,我们仅估算即使其中的零头70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费用也将近1000万元。在巨大利益面前,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就会被使用,个别“超常儿童”培训机构不停地强调自己的“真题”与中科院心理所的题目“相似度”非常高。因此,参加培训的孩子在“超常儿童”实验班的初试中有更高的通过率。
可以说,在这场与“神童”有关的竞争中,家长、学校、培训机构都有一部分抱着很强的功利目的。在利益的驱动下,一项以科学性为前提的选拔被推上了急功近利的道路。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