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红
一、贵州转型时期城市贫困人口构成及特征
贵州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和全国一样,在改革开放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仅限于没有劳动力、无法定供养人和无收入来源的“三无”人员。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城市贫困人口结构发生极大变化。城市的低收入群体成员主要构成为一是“三无人员”;二是城市失业者:三是在业的低收入者、较早退休、内退、低保人员,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地低收入标准的职工;四是残疾或疾病及部分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其中下岗失业职工和进城农民工是我省现阶段城市贫困人口的两大主体。城市贫困人口是城市发展转型时期的产物,城市贫困人口具有生存、社会和地域三大特征。城市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下,收入数量少且收入渠道单一,工薪收入几乎是家庭唯一收入来源。城市贫困家庭不仅收入低,消费水平也低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55%。他们微薄的收入主要用于食品消费,在衣着、住房、文化娱乐、医疗的消费极少,在烟酒方面的支出却和全国平均一致。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地位较低,合法权益无力维护。同时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较低,又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使得就业率也相应偏低。正因为经济资源匮乏以及相应权利的缺失,这些贫困人口往往被忽视从而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导致他们悲观情绪严重,与主流社会逐渐脱离。生活的窘迫、文化生活的单调、精神寄托的贫乏,以及社会上一些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使这个群体的失落感进一步加强,容易产生群体偏激行为,是社会治安的极大隐患。当然,和国外以及发达城市相比,贵州城市贫困问题出现的时间还较短,还没有形成有形的贫困文化。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城市新移民的出现,城市贫困问题,特别是文化服务公平问题越来越引起贵州省政府的重视,很多研究都涉及贫困群体的区位、心理认同等特征。如何让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怎样引导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精神生活,成为政府和科研人员成为政府和社会研究者公共服务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促进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省的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201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212.76万人,占总人口的3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56.24万人,占65%。与上年比,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然而城市发展中,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与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宜居城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素质的提高需要图书馆。城市的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城市空间的拓展、经济结构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化主体的城市市民的发展、优化与完善。只有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城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学校,终身学习的场所,能够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营造崇尚知识、倡导文明、选择阅读的共同意识和行为方式,其丰富的文献信息收藏为人们学习知识、了解信息、完善自我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的学习资源,使城市居民通过学习获得扮演其社会角色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使自己不断适应变革中的城市生活。另外,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的城市化也需要图书馆。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使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向乡村扩张,过去的农民变为了市民,另一方面使大量涌八城市的农民实现了职业与身份的双重变换,成为城市居民的一员。这两部分人群共同构成了城市“新市民”。尽管这些新市民已经从农村走进了城市,实现了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的身份转换,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村社区”,原有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变,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归根结底源于以农村和农民为载体的村落家族文化与以城市和市民为载体的城市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城市化”,更是“人的城市化”,是这些新市民群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完全适应城市文化,从而从城市边缘人群真正转换为城市市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秉承开放、平等的人文精神,成为促进人的城市化转换的一个重要阵地。
三、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城市低收入群体开展公共服务
(一)加强宣传力度
目前在贵州图书馆城市服务功能尚未得到人们的认同,全社会尚未形成广泛地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不高,不能像国外和发达地区一样成为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生活指导中心。提高对图书馆公益服务的宣传成为图书馆为城市低收入人群服务首要的任务。在国外这样的图书馆宣传非常普遍。例如美国的电视广告中就有关于图书馆的广告。大意是:洛杉矶洛县图书馆需要你们的支持,这里有你们需要的图书,分布在洛县的83个分馆有各种免费的语言培训,欢迎你们的到来等。配以画面展现图书馆的藏书、阅览、学习等的场景。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以金钱为生活目标的国家,尚能投入一定的资金,在电视上用各种语言大力宣传公共图书馆;而在我国,这种宣传还是欠缺的。在贵州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网站,希望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使用图书馆,但这些宣传恰恰是城乡贫困人口的盲区。贫困人口一般都不具备电脑,也不会利用电脑。因此,图书馆要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和公众了解图书馆为贫困人口服务的内容及范围,以便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图书馆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图书馆,宣传要注重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同时更要借助外界力量,特别要重视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利用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记者采访、撰写宣传稿件、制作影视图像等形式,及时向报社、电视台、电台介绍图书馆的情况,争取它们的支持,扩大图书馆的影响,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城乡贫困人口了解和认识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他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文化休闲的场所。
(二)提升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水平
首先是政府公共财政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其次是图书馆自身加强努力。图书馆可与企业及各种基金会或组织联系,为他们提供服务,争取服务专款和资金。同时图书馆也可招募志愿者参加图书馆服务工作。图书馆应成为政府的信息收集地,特别对城市低收入群体要通过下社区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城市低收入者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城市低收入者进行信息服务。同时公共图书馆应该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针对低收入弱势人群开展舆论宣传,使他们了解图书馆的公益性,把图书馆当成他们获取知识的乐园。
(三)加强对不同状态城市低收入者的服务
城市贫困群体收入低下的原因多种多样,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贫困群体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首先,在原有对特殊人群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的条件开展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助残服务,使得那些由于身体的原因成为低收入对象的残疾人群,获得平等的文化服务。可开辟“盲人读物中心”、“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等专门服务窗口,为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为方便残疾读者获取信息,图书馆应建立无障碍通道和专门的盲人阅览室,并设专门引导员,安排志愿者进行对面朗读服务。对于下岗职工、城市农民工和城镇低收入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加强他们的思想引导,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在自身合法利益受侵犯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其次,图书馆要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由于城市低收入者文化知识水平及生产技能的局限,在城市中,他们多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将会被机械化、自动化所取代。提高劳动技能成为城市低收入者的必然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联合劳动部门,积极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并将培训重点放在各种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使他们都能获得一技之长,最终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档次和水平。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除了给公众提供信息、传递知识外,还应提供各种有益的、健康的、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专题辩论、摄影展览、书画展览、举办音乐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放松心情、增长才智。还可以组织文化沙龙,通过活动,使参加者畅所欲言,消除贫困者的自卑、多疑、抑郁、焦虑、紧张、恐惧、急躁、易怒等不良心理,消除他们的失落感和不公平感,这有助于舒缓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也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体现。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