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科学解读

2013-04-29 00:44周文宣罗剑波
理论与当代 2013年3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道路特色

周文宣 罗剑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一崭新论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之間相互贯通、不可分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需要从这三个维度来把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相统一的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在科学轨道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从此以后,我们党坚持不懈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指引,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到党的十七大已基本形成了这条道路的整体构架。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深刻地阐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总纲,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内涵的认识不断拓宽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逐步开辟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解决自身内在矛盾的能力及其独特的创造性。这条道路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机结合,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和心血,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引领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三者既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面临的新课题。

首先,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这一理论所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思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成果。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从而深化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一重要思想大大拓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和内涵。

第三,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借鉴国外发展的历史经验,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自觉地对过去的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在内容架构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也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的主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权政治形式,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主体框架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制度设计也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第四,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制度不动摇。

总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以及承载上述成果的“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三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没有道路,便无法前进:没有指南,便会迷失方向:没有制度,便会失去保障。因此,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需要深刻把握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相互联系,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道路拓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汤建,周建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四维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4)

[3]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人民日报,2012-10-12

(作者单位:重庆通信学院)

责任编辑:郭渐翔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