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

2013-04-29 00:44田甜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田甜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详细地讨论了影响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三大要素,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其次,创造性地讨论了影响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机构投资者和股权结构。面对国际国内多变的经济局势,在结合相关专家、学者近几年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上述要素在公司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在分析其现状的同时找出了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达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

一、内部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是公司法所确认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构成公司治理的基础,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博弈均衡路径。公司的内部治理主要是通过公司法确定的“三会四权”来实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主要由“三会”构成,它们分别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讨论。

(一)股东大会的概况

1.股东大会的作用

公司设立由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结构,行使决定公司重大问题的权力,决定公司关于合并、分立、解散、年度决算、利润分配、董事会成员等重大事项。从决策的提议、批准、执行和监督四个步骤来看,股东大会拥有批准和监督的权力。

2.股东大会的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相当一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改变了“国有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应由国家和法人持有,国家和法人持有的股票不允许上市交易”的规定,而且让社会各类非国有股不断注入,使得国有股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有效地改善了股权结构。但就目前而言,上市公司国有控股的比例依然很大,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比重仍然过高。

(二)董事会的概况

1.董事会的构成

董事是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并组成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董事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主要力量,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进行经济活动。董事按照其与公司的关系可以分为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是它的一种特殊形式)。

2.董事的作用

执行董事又称为“内部董事”,他们一般更关注公司发展,对公司业务和行业背景极为了解,能够为董事会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但是很容易为了切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公司整体的长远利益。非执行董事的设立是为了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他们一般由其他公司执行董事或前任董事担任。

3.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

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通过独立董事对董事的监督,使董事会代表所有股东的利益,实现对大股东的制衡,抑制大股东滥用支配地位,特别是在监督和制止控制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独立董事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保持其独立性。

4.董事会的现状

第一,国资委的职能错位。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其职能应定位于股东而非董事会,而有些国资委将自己的定位为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有些活动监管甚至超越了“董事会”的职能,行政化干涉过多。第二,董事职能虚化。按照公司法设立的多数企业虽然设置了董事会,但由于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能的混淆,形成了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现象。第三,董事责任制度与保险制度不健全。在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董事责任追究机制,且没有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的情况下,董事们更多地是依靠道德来履行决策与监督职能。第四,董事会规模与结构不合理。董事会规模过小会使公司决策缺少专家信息,降低管理层的监督效率。内部董事比例过高,“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且不利于独立董事发挥作用。

(三)监事会的概况

1.监事会的特点

我国新《公司法》确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看似双层但实与双层不同。原因在于,监事会与董事会均为平行的公司机关,同时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既没有握有重大决策权,也没有董事任免权,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2002年我国在原来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将独立董事制度移植到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当中来。

2.监事会的现状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成员不得少于3人。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虽然公司法规定了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但是由于职工监事的职位和工资基本上是由经理人确定的,所以职工监事在监督中首先考虑自己的员工身份,而较少考虑自己是全体职工的代表,使得职工监事很难进行有效监督,尤其是当经理人的决策对职工监事个人或成员整体有利时,职工监事的最优选择便是不监督。股东监事更是如此。作为股东的代理人,当大股东与经理人合作谋取自身最大利益时,股东监事的理性选择仍然是不监督。

二、外部治理结构

影响公司治理的外部因素分为两大类:外部利益相关者和相关市场因素。其中,外部利益相关者又分为债权人、中小股东、国家(政府)与社区、公司员工与业务伙伴、债务人;相关市场因素被分为了经理人市场、证券市场、产品(服务)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学者的研究,跳出上述外部影响因素,找到了当下对公司治理最具影响力的两种外部治理结构,它们分别是机构投资者、股权结构。

(一)机构投资者的概况

1.机构投资者的含义

资本市场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从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资金的多寡来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其中,机构投资者是指用自有资金或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商业保险公司和各种投资公司等。

2.机构投资者放弃“用脚投票”的原因

机构投资者早期像个人投资者一样,宁愿通过“用脚投票”以减少损失,也不愿过多介入并试图影响公司治理。但这种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渐渐认识到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是很不明智的:第一,机构投资者投资规模庞大,想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在很短的时间中抛出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买主的;第二,许多机构投资者从事指数化交易,为此不得不长期持有股票;第三,在收购与反收购策略被滥用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即使出售所有公司股票也不容易找到新的投资途径。

(二)股权结构的概况

1.股权结构的含义

股权结构,也称所有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或者公司归哪些人所有。公司股权结构包括股东的类型及股东持股所占比例,股票的集中或分散程度,股东的稳定性,高层管理者的持股比例等。股权结构不同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效率或机制。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2.股权结构的选择

股权结构从各股东持股比例上分为高度集中型、高度分散型和适度集中型。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从总体上更有利于内部监控制衡机制、接管和代理权竞争的发挥,并且由于这些治理机制对约束经营者,促使其按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有决定性影响,所以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使公司治理效率最大化。

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由于各项改革不配套,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为纠正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股权结构不合理及存在“同股不同权”等现象,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2005年4月29日,我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到2006年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综合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仍不尽合理,直接影响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三、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的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公司内部是通过“三会”,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相互督促、相互制衡,达到促使公司运转的目的的。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对机构投资者和股权结构进行了讨论,找出了它们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将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达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目的。

(一)完善股东大会制度

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发育不对称,有治理结构而治理机制缺失是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的主要问题。所以,为确保股东大会运转的民主化、科学化,要完善股东大会运作规则。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降低股东行使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的持股条件;完善股东的股东大会出席权及表决权;充实股东的建议权和质询权等。

(二)加强董事会职能建设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构建参与型治理的董事会文化,提高他们的胜任能力;强化董事责任与责任保险制度,以达到鼓励董事创新、规避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导致的风险的目的;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完善公司的董事会结构;规范董事会运作,使董事会机制不流于形式;完善领导权结构建设,明确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限;建立健全董事会决策信息获取机制。

(三)改革监事会体制,强化监督职能

首先要提高监事胜任能力。目前监事学历整体水平不够高且监事职业背景与其工作不匹配。其次要优化监事会结构与规模,使监事会有效运作起来,解决虚置问题。最后要注意第一大股东对监事会治理水平的影响,确保监事会能独立有效地行使其职能。另外,还可以发挥政府对某些行业监事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四)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实现真正的积极股东主义投资;创新交易制度,创造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积极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实现上市公司强制型治理向自主型治理的转变。

四、结语

公司治理结构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找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帮助我国上市公司突破公司治理中所遇到的“瓶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公司发展的新道路。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对公司治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的剖析还不够深入。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政治联系的治理机制逐渐成为新亮点,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控制权、产品市场、媒体治理机制等的研究丰富化,这些都为公司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点。笔者相信,随着知识结构的完整化、系统化,随着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入探索,我们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完善的。

参考文献:

[1]林忠高,章铁生.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01).

[2]梅慎实.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论[J].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03).

[3]李维安.公司治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任冷.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J].南开经济研究,1999(03).

[5]宋辉,唐艺丹,李静静.关于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基于股权结构视角[J].经济师,2010(10).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结构
南京江北新区国资“优先股”投资模式法律分析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问题研究
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探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动因实证研究
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关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