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洪 杨琴
摘要 国际商务活动总是紧密联系译介的媒体作用,以帮助解决语言文化差异的障碍、实现商务活动为目的。本文拟对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译介实现的文化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务活动 译介 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已经积极地活跃于国际商务中,并广泛地参与国际贸易、商务博览等活动。其中,表现于种种活动中总是涉及到语言文化的差异。欲突破这些差异而实现成功的商务交流,译介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译介能够帮助国际商务活动的主体占有国际市场、传播企业文化,并在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影响目的语受众。
一 国际商务译介概述
国际商务活动通常表现为跨语言文化的交流,而帮助实现这一跨越的则是国际商务译介。所谓国际商务译介,它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翻译及宣传推介行为,既是翻译活动,又表现为商务活动。商务译介与商务活动的目的表现出一致性,也就是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赢得消费受众,因此译文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受众对译文的接受度。译文需要做到让消费受众了解商品,然后通过其促销功能让消费受众产生购买欲望,所以国家商务营销活动的成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功的译介。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阐释,翻译就是译者在原文文本基础上创作出对应的文本,并让译文文本体现某种功能。通过翻译,译文文本把原文文本所期望的或所要求的功能予以了具体化,它帮助因为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困难得以顺利实现(Nord,2001:93)。基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国际商务译介过程中采用的各种翻译方法如增译、减译、改译等便找到了有力的理论依托。翻译具有跨文化特点,也具有明确的目的。为实现成功的商务活动之目的,明确的目的便是国际商务译介的第一遵循的原则,它普遍适用于各类商务翻译实践活动。译者必须在译介过程的处理上钻研努力,译介需要译者全面思考多种因素如译文的目的、原文文化、译语语言、传播媒介及译文功能意义等。尤其重要的是,译者务必考虑译文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欲实现的交际功能是什么(Nord,2001:93)。译介就是译者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技巧,帮助实现由原语文化向译语文化(目的语市场)转化的交际活动,再帮助国际商务活动主体完成商务目的。语言文化环境各异,其中传统习惯、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必然呈现多样性和差别性,那么译介的过程就不是单一的语言转换活动,而要求译者综合考虑多种相关的文化元素,化差别为趋同。著名香港学者李克兴认为,商品的成功推荐常常因为其文本对受众的吸引并产生正面的联想意义,李克兴把这种翻译处理技巧称为翻译创新或创译(李克兴,2006:165)。因此,译者不应该拘泥于原文形式,而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顺应目的语文化习惯,选择适当的文本模式来体现原文的目的意义和功能作用。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译介重点就在于针对目的语受众。所以,译者就需研究译语文化习俗、消费者的接受和审美期待、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从目的语受众的立场上来评判译文。
成功的译介手段可以帮助实现商务营销的目的,从而实现销量最大化。译介承载的任务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处理,而是最终帮助各类国际市场上活跃的企业实现其商业目的,赢得经济上的利益。所以,促销也便是译介的根本目标。企业通常会注重品牌的塑造,那就是他们很自然地在商品中融入特定的文化元素。由此,译介的传播任务便在很大程度上是宣传介绍某企业的文化内容。这种宣传过程便携带有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社会责任、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等。譬如:“凝聚典雅”、“理解就是沟通”,它们就是国际商务活动在中文译语中体现译介的成功。中文读者或受众便能意识到对应商品促销过程所负载的企业文化精神。因此,相应的企业形象或其他文化因素就能在译语市场渐渐地为人知晓熟悉。同时,这样的宣传文字还包含了关于先进的科技技术、信息材料、消费意识和价值引导等文化内容。
国际商务译介就是帮助实现原文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帮助国际商务活动主体实现营销目的,译者综合对比原文文化和译文文化,把译文受众视为接受主体,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技巧与策略,最终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的创造性过程。
二 国际商务译介的跨文化意义
语言系文化内容的一部分,且又系文化之载体。同时,语言反作用于文化,丰富着文化的内容。通过国际商务译介,商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自然就传播给目的语受众(消费者)。也就是说,它们向目的语市场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人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商务译介也会影响冲击译入语文化。
国际商务译介一定要瞄准译语受众对某商品的认可,一定要尽显劝说消费群体购买的力量。那么译介就须完成对原文的内涵的诠释,以目的语受众为主体,使目的语受众能像原语受众(消费者)一样能为某商品的推荐言辞而心动。谭载喜认为:翻译远不止局限于原文的语言层面的理解,而是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要深刻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因此,译介要有助于与目的语市场文化的协调,符合其消费受众的心理预期,避免文化冲突。奈达(Nida,116-118)指出:译文受众和译文内容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受众和原文内容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
商务译介积极地采取综合文化要素来帮助实现有效的营销目的。通过译介,商品的推荐便包含了多样的文化要义,迅速而广泛地在目的语市场传播,逐步地影响着译语受众的文化,实现着跨文化的语言文化传播意义。译介活动在进行商品宣传过程中,改变着译语受众,具体体现就是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譬如现代生活中我们购买世界知名品牌的服装、首饰、汽车等。从语言上看,译介活动引入了许多外来词,即是跨文化活动的结果。外来词正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形式上被固有语言文化所改造,发生内容上的嬗变,实现的是文化融合(史有为,2004:18-20)。译介帮助传送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描绘理想的生活蓝图,介绍消费时尚。它们的文化意义所指向的是品牌价值,以及极具诱惑力的诉求如“现代生活”、“贵族风范”、“成功标志”、“个性风格”等。各种各样的诉求则帮助人们联想到自己的事业、生活、健康等主题。文化意义之强大,就是在于它可以通过渗透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服务中去,从而使其变得具有更加深刻的价值意义,并能引人瞩目。例如,德国生产的BMW汽车,在德语中它除了携带品牌信息外,并无其他的文化涵义。但是巧妙的译介却创造性地让这一异域品牌形象转化为目的语中积极正面的文化意象,深刻而丰富。从文字选择搭配来看,“宝马”凝聚了汉字象形和会意之特点;从文化传统来看,它负载了中文里积极意义的典故,使中文受众迅速地联想到“汗血宝马”这一美好的文化意象。译者把原文的BMW转换为“宝马”,这是成功的文化的嫁接,是创译。“宝马”具有意义积极、联想丰富的特点,它给消费者“成功”、“气派”、“尊贵”之意象。所以创造性的译介,一方面能积极地帮助商品促销,另一方面能创造文化产品。
国际商务译介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可以理解为新的文化潮流运动,它负载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国内,人们已经学会尊重隐私,学会行动前的预约。商业活动中,我国各大中城市可以看到超市、连锁店及各种各样的专卖店。高档商场的奢华商品正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的目光。生活中、工作时,我们可以经常听到洋气的金融术语,或股票、或期货、或外汇。语言上的变化还可以以电脑技术术语为例,电脑技术本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内容。中高档消费群体谈论的主要话题常常是某某汽车、服装、化妆品等。从产业上看,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技术也正改变着中国的产业面貌。从外来词看,通过译介引入的外来词频频出现在商业文件、报刊文章及学术活动中,涉及科技、生活、教育、广告等诸多方面。无论是言辞翻新,还是人们的行为习惯变化,它们均蕴含着多样的文化意义,代表了新的事物或观念,而且渗入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领域,最终产生对汉语文化的影响。我们注意到,这种影响是普遍而深刻的。试看一经典的译例:
原文:Good to the last drop.
译文: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这是美国Maxwell咖啡的广告语的翻译例子。译文行文流畅,意义积极,形式地道,它的营销和劝说功能读起来却胜原文几分。本例实乃又一成功的商务翻译典范,它帮助实现的是商业营销目的,还实现了跨文化的交流,更让中文受众在自己的消费内容、消费意识上发生了改变,人们日渐学会了理解生活、享受生活、品味人生。从译介技巧上看,它兼顾了汉语语用意义、修辞手法、审美情趣等要素,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为中文消费受众描绘出美好的感受,从而帮助实现商品促销的根本目的。整体上看,我们认为,只要通过译介的交流能为我所用,就可以促进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传播和影响也正是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的主张,就是要重视在目的语环境下的功能和影响,突出目的语受众的需求。这种翻译就是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它弘扬的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制约和影响。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国人消费国际品牌的愿望非常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地产品的品牌文化的培育,抑制了民族性的发展。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看,结果就是一种对译语文化的冲击。不过,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或品牌名称对西方影响也日益增强,如格力电器(Green)、吉利汽车(Geely)、北方绿色食品(North Green)等,彰显了中国国力强盛以及世界消费者对中国的认可,它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反映。
结语
国际商务活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在译语市场的成功的商业营销活动,而译介则承担至关重要的媒体作用。因为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需要译者研究原文和译文文化环境下的传统习俗、消费意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通过译介来激发译语受众的接受心理并唤起购买欲望,从而帮助实现商品的市场份额的积极响应。更要看到,国际商务译介在译语文化中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生影响。归纳起来,译介的跨文化意义就是:科学技术革新和新的理念已经影响和改变着译语受众消费意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并部分地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注:本文系2012年成都师范学院院级科研立项课题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SYXM12-17。
参考文献:
[1] 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 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版。
[4]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5] 潘洞庭:《目的论对商务翻译的启示》,《外语学刊》,2010年第5期。
[6] 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7]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
作者简介:
刘知洪,男,1971—,四川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翻译,工作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杨琴,女,1979—,四川简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成都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