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凸显学生自主学习

2013-04-29 00:44任志宏
考试周刊 2013年99期
关键词:动手探究活动

任志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爱好数学的信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探究、体会动态学习过程;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

一、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勾股定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动手作图,引导学生发现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具有a+b=c这种关系,有的直角三角形不具有这种性质。当然作图存在误差,可仍然证明不了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用拼图的方法再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利用拼图和面积计算证明a+b=c(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拼图方法,教师用课件辅助演示。

教师要有组织课堂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被学生欣赏佩服的魅力。只有学生信任你,喜欢你,教师才能轻松控制课堂,做到应付自如,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老师一定要改变角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做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而且能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持之以恒,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二、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探究、体会动态学习过程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现在的数学教学到处充斥重复的、不断循环的、人为挖掘的训练,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探索数学的活动,关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积思考,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进行积极的联想(数形结合),以及学生能否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得的結论等。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验探究得到的结论,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八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优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三、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作用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悦情境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动态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

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只有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猜你喜欢
动手探究活动
我也来动手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