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伟:透过字体给读者爱

2013-04-29 07:33刘璐妮
文化产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字库方正字体

刘璐妮

“看着一屋子的年轻人,确实发现自己年龄大了。不过,在字体面前,我还是个年轻人。”

自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起,汉字始终是承载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重要工具。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字体字库产业应运而生。计算机字库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读书看报,抑或是打开电视、上网冲浪,甚至是穿行在大街小巷,一款款别样字体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你。然而,我国字体行业目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善及人才匮乏等问题,人们对该行业认知存在诸多盲点和误区。

鉴于此,本刊记者对方正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方正字库字体设计总监朱志伟先生进行了采访,就职业经历、行业前景及从业心得进行了深入探讨。

“遇到两个顶尖人物”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一张照片,能认出哪个是我吗?”在方正大厦字库业务部的会议室里,朱志伟拿着一张黑白照片笑着问道,照片里朱志伟站在徒弟旁边,“这是1980年前后,我正在教徒弟怎么刻字”。1971年,十六岁的朱志伟在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外文印刷厂,做一名刻字工人。“当时毕业能去当工人,是一件很好的事,因为不需要再去上山下乡了,可以留在城里。”朱志伟回忆到。当时在铅字雕刻过程中,主要刻宋体、黑体、楷体和仿宋体,大的刻老初号字,小的刻六磅字,比火柴头还要小。当时,外文印刷厂的印制任务主要是负责对外宣传,而日本大使馆的请柬、名片经常要用楷体字,特别是一号、二号楷体缺字比较多,每当遇到缺字时都要用雕刻的办法将缺字补上。由于“雕刻出来的楷体铅字总是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于是朱志伟下定决心练起了书法,先是柳体,后是颜体,“刻字没感觉了就去临写楷书碑帖,临写一段时间后,刻字就又找到了感觉。”工作之余的学习让朱志伟的技术不断见长。

1988 年,正值深圳科技工业园和北京外文印刷厂合作,朱志伟被派往深圳,协助台湾电脑专家朱邦复先生(中文终端机、仓颉输入法、汉卡的发明人)解决压缩字库的美观度问题,“在朱老那里,我首次接触到了电脑和电脑字体,当时键盘上的ABCD我都找不到,经常把电脑搞得乱响……”说到这里,朱志伟哈哈大笑。

在深圳工作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七点钟,朱邦复先生就会给大家上课,“讲的内容很庞杂,但关于汉字和字体的话题讲得最多,特别是讲他如何通过分析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特征,对汉字进行科学分类,从而发明仓吉输入法和高压缩比的汉字字库等等。”虽然在深圳只待了一年多,但是那一年对朱志伟的触动很大,因为在那之前他一直非常本分地做着一名刻字工人应该做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全方位地去思考过汉字:比如说汉字的结构,有全包围的、半包围的、左包围的、右包围的……一直以来只是考虑如何把字写美观,刻美观,从来没有在宏观上对汉字进行过思考。可以说朱邦复给他“打开了一个思路”,让他看到了一位学者心中的字体世界。从那以后,他就梦想着用电脑代替手工雕刻字体。一年后,朱志伟因家庭原因不得不离开深圳回到北京。“在深圳的一年多,对我的整个职业生涯来讲是具有开拓性的”,朱志伟这样评价。

凭借对字体雕刻的狂热喜爱和追求,1991年,朱志伟向当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教授毛遂自荐,整整20年的刻字经历和在深圳一年多的历练,让王选教授对他亲睐有加,并称“少给一个博士,我也要他”。

就这样,朱志伟进入了北大方正,开始正式从事中文的字体设计。“一个人的前进道路上,要能遇上高人是非常幸运的,特别是在大环境下面临专业的节点,它是能改变你命运的。我很幸运,因为我遇到了这个领域里最顶尖的两个人物。”相对于朱邦复在思路上对朱志伟的引导,王选的影响则更倾向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方面。朱志伟在加入方正之初,并不是直接从事字体设计,而是先做质量检查工作,就是别人做好的字,然后由他来检查质量,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画出来再修改。尽管如此,朱志伟从没有放松过学习与探索,为今后的创新做准备。当时做字库的字稿,主要是从北京和上海等字模厂买来的,后来,字模厂的字稿做完了,需要开发新的字体产品,怎么办?就这样,朱志伟开始自行研究、设计新的字体。至今,他专业从事字体设计已近20年。

字体行业的隐忧

20年的字体设计经历,让朱志伟对这个行业了解得更加深刻。谈及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朱志伟喜忧参半,“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给了字体设计很好的发展机遇,如今屏幕就是纸,光标就是笔。过去生产一套字需要好多人,好长时间,一个设计师一天写五个字,你想想一套两万的字要写到什么时候。”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应该是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好的机遇”,中国字体字库产业却并未如想象中的昂首阔步前行。目前,字库产品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各大媒体和OEM厂商,诸多单位或者个人仍在无偿使用方正字库产品,对于近年来行业内的维权以及不可遏制的盗版,朱志伟也表达了他的无奈,其称之为“数字时代转型的结果”,“每一款字体背后无一不是凝结了数位专家及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是设计师一笔一画创作出来的。”铅印时代,印刷厂从字模厂买来字模用于出版物的印刷,字模的属性是用于再生产的生产资料;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字库兼具生产资料和文化消费品的双重属性,而界定两者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朱志伟对目前行业内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字体,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对字体的需求更加高质化和多样化,然而目前却没有被人们意识到,所以屡屡出现字库知识产权的侵权事件,维权道路也比较艰难。中国字体字库业想要顺利、正常发展,还需要企业、个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一个行业问题,更是一个有巨大潜在隐患的社会问题”,朱志伟一脸严肃地说,“如今结合字库特性,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是保护字体知识产权的重中之重。”

十几年前,朱志伟在日本逛书店时,无意中发现了货架上的正版字库,门类齐全,涵盖各大字体设计公司的产品,人们买字库就像买书一样方便、随意。这个发现让他感触良多,“十几年前,日本已经有了20余家字体设计公司,目前这个数量仍在上升;而我国目前只有包括方正、汉仪、中易、华文等几家专业字体设计机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差距,并作深刻的反思。”

由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不完善,计算机中文字体作为新生事物,其权益却未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和关注,再加上盗版日益猖獗,这项寄托着中华几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产业,目前也只能在当今经济与文化大环境下的夹缝中艰难踱步。

此外,当前国内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说“少得可怜”。“一方面爱好书法或字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国内字体字库行业的‘整体不景气是造成人才流失、转行的重要原因。”行业不景气,现有人才流失、新人入行更少,中国字体字库面临行业发展桎梏。

“字体设计要善解人意”

朱志伟坦言,自己对字体设计的倾情投入与方正所拥有的浓厚传统文化底蕴密不可分。到方正工作五年后,朱志伟的“北魏楷书”就获得了日本森泽公司国际排版文字字体竞赛铜奖。当被问及当年的获奖感受时,朱志伟打趣到,“我当时在想,为什么没有获金奖呢?”,说完又是一阵爽朗笑声。国际大赛的肯定给予了朱志伟无穷的信心,三年后,他再次参加该项竞赛,并凭借“铁筋隶书”荣获评审委员奖。

实际上,在对字体设计的研究理念上,朱志伟经历了一段难忘的转折。在设计“博雅宋”之前,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将中国的书法艺术融入印刷字体”。

当谈到“博雅宋”的设计创意和灵感来源时,朱志伟随即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个“字”,并将其用圆圈圈起来,圆圈周围又画出好多线条,他把能够和字体产生联系的事物都写在上面:美术、书法、古文字、哲学、心理学、视觉、印刷工艺……“字体的魅力不在于字体本身,而在于它与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志伟边写边这样说到。2003年,在构思设计“博雅宋”时,朱志伟从星巴克的“第三空间”(为顾客搭建起超然于家和公司之外的居所体验与品位诉求)经营理念获得灵感:星巴克能为顾客创造“第三空间”,那么,通过字体我能给读者创造什么?于是“透过字体给读者更多的关爱”的设计理念产生了,“博雅宋”采用字型扁方、结构宽博、笔画粗细合理的设计,使之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增强视觉诉求力,大幅提升了印刷舒适性和阅读体验。

朱志伟说:“设计完博雅宋后,我对自己设计的定位是建立字体与人的视觉和心理的良好关系”。当笔者提出“读者在阅读中可能只是领会字里行间的含义,而对于字体、字号、字距不会太在意”的疑惑时,朱志伟说,“字体设计必须要善解人意,为读者提供一个美好舒适的阅读环境,正是字体设计的价值所在。”为提供直观感受,他随即翻开提前备好的两本运用不同字体排版的书,“这两页你现在分别读两行试试,看看哪个读起来更流畅,哪个更费劲些。”在访谈中,朱志伟不止一次地提到字体

设计要以实用为基础。“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字体可以使人们享受到美好、舒适的阅读环境,这是中国当前及未来字库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个人的愿景。”朱志伟深情地说道。

“博雅宋”,至今已被多数主流报纸使用。然而,谈起成就,让朱志伟更加兴奋的是,到方正20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着方正字体设计团队,共同建立了一系列的字体设计流程和管理流程,这一整套流程体系涉及设计师从创意、设计、拼字、组字到精品字出炉的各个环节,这一流程有效地保证了字体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朱志伟自豪地说,“当年方正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字体设计团队,只是从外面买人家的字稿,那时我就认为,方正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字体设计队伍,事实证明是可以的。”如今,方正的年字体设计生产能力突破二十万字,拥有200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正字体,并广泛应用于我国新闻出版、影视传媒、政府办公及新媒体诸多领域。

“‘博雅宋已经是十年前的字体,如今信息的传播需要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字体。”对于自己今后的方向,朱志伟手拿一款智能手机说,“如今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科技的进步要求我们要不断研究新的领域,智能终端的应用或许是字体设计今后应该研究的一个方向。”采访结束时,朱志伟表示自己心目中的好多款字体还没有设计出来,他要为这个行业再奉献十年、二十年,要透过字体给读者更多关爱。

记者手记:

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的朱志伟,发布了一组照片,并配有“字体与美食同在”的图说,因为他在上海菜馆里发现了自己当年的获奖作品“北魏楷书”。从十六岁开始接触字体,到如今的字体设计总监,年近六旬的朱志伟已经习惯随时随处留心字体运用、关注读者需要。谈及多年的从业感触,朱志伟笑着说,“看着一屋子的年轻人,确实发现自己年龄大了。不过,在字体面前,我还是个年轻人。”

猜你喜欢
字库方正字体
No.2 喜茶联合汉仪字库推出微型书和书签
字体的产生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关于钢铁厂车间动力自动化设备管理应统筹管理的思考
某型号产品的字库迁移优化设计
方正
相同字库条件下激光打印文件特征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组合字体
Microwave Photonics for Modern Radar Systems*
再议字库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