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言小说移就修辞的使用特色

2013-04-29 06:57李芳菲
现代语文 2013年4期

摘 要:莫言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其小说独特的语言特色。莫言小说生动形象、幽默讽刺、陌生新奇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对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探讨莫言小说的移就修辞并分析归纳移就修辞在莫言小说中的使用特色。

关键词:莫言小说 移就修辞 使用特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关于移就修辞的定义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比较典型、比较权威的解释有四种。一是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的“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二是唐钺在《修辞格》中将“移就”定义为“两个观念联系在一起时,一个的形容词常常移用于另一个头上。”三是谭永祥在《汉语修辞美学》中指出的“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这种修辞手法叫‘移就。”四是倪宝元先生在《大学修辞》中的定义:“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这种现象叫移就。”移就是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且修饰词语与句子主体“人”或被修饰语之间有某种特殊的语义关系的修辞。

人们经常会将移就和拟人混淆,因为二者在以人写物上有相似之处。例如:

(1)看着丈夫手握着支无精打采的笔,半天没写一个字,萧雅知道他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

周明强(2006)认为,“移就”和“拟人”存在三点不同之处:1.语义组合不同。移就侧重表现的是人和事物的特征,有时是人的特征,即用修饰人的词语去修饰非人的事物;有时表现的是物的特征,即用修饰甲物的词语去修饰乙物。所用的词语一般为形容词。而拟人侧重表现的是动态性,用的常常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或具有动态特征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2.语用目的不同。移就的目的不在于突出被修饰的主体,而是非修饰者——“人”;拟人目的是突出被修饰的主体。3.句法结构不同。移就移动的是定语,运用移就的句子成分大多是定中结构的,拟人的词语是作谓语的。①

上例中“无精打采”虽然是“笔”的定语,但突出的是“丈夫”没有精神的状态,而非“笔”。我们称这种类似拟人的句子为运用移就修辞的句子。当然,有时候修辞是可以叠用的。

二、移就修辞使用特色

莫言小说中所运用的移就修辞格主要是定中结构的,下面依据该结构中修饰语与句子主体“人”以及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分析移就修辞的使用特色。

(一)修饰语直接关系主体“人”的特征或心理的移就

(2)班长递给你两片安眠药,他说没有水,你一仰脖子吞了药说不要水。班长,给我两片吧……从班长身后伸过一只失眠的手,可怜巴巴地说。(《欢乐十三章》)

“失眠”本形容一个人睡不着觉,这里用来形容“手”。作者要表达的是“失眠的人伸过一只有气无力的手”,但这样说实在太过呆板,不如“伸过一只失眠的手”简洁形象。也就是说,作者说“手”“失眠”其实是说人失眠的特征。

(3)父亲从高粱的颜色上,猜到了太阳已经把被高粱遮挡着的地平线烧成一片可怜的艳红。(《红高粱家族》)

太阳的艳红是高粱燃烧而成,“可怜的艳红”写出了火势之大,但“可怜”大多是形容人的,因此这里主要是表达“父亲”的一种惋惜之情。

(4)那个英俊青年推开门,然后迅速地闪到一边,腰微弓着,脸上挂着训练有素的微笑。(《倒立》)

我们知道,“训练有素”形容某队伍或单个人一直有严格的训练,这里用“训练有素”形容“微笑”,看似是拟人,其实是移就格。依据“导论”中提到的区分移就和拟人的方法我们不难确认,因为“训练有素”实为突出“那个英俊青年”平时有严格的训练,所以“推门、闪到一边、弓腰、微笑”,这一系列动作非常迅速。

(5)小妈被他吓了一跳,怔怔地望着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儿子,看着他抖擞着光彩夺目的大耳朵,双眼放射着心驰神往的光芒,疯疯癫癫地、压低了嗓音呼喊着:“姚先生呵姚先生,布尔什维克呵布尔什维克……”(《红耳朵》)

(6)蓝脸弓着腰,把全身的力气贯注到车把上,残驴也作出悲壮的努力,要为主人省些力气。(《生死疲劳》)

例(5)、例(6)与前几例同理,我们不再细分析。总之,该结构的移就句既能让读者了解主体“人”的特征或心理,又能展现定中短语的丰富新奇的语言魅力

(二)修饰语倾向于突出被修饰语特征的移就

(7)……树上有稀疏的、铜钱大的雪白雨点飘飘地下落,把密不透风的黑暗划出一道道鲜明痕迹。(《红高粱家族》)

“密不透风”本是形容事物的紧密、无空隙的特点,“黑暗”本没有这种属性,莫言超常地将房间的性状移于“黑暗”,增强了“黑暗”所带来的悲凉气氛。

(8)路西边高粱地里,有一个男子,亮开坑坑洼洼的嗓门……(《红高粱家族》)

(9)高粱的茎叶在雾中滋滋乱叫,雾中缓慢地流淌着在这块低洼平原上穿行的墨水河明亮的喧哗。(《红高粱》)

(10)女人们脸上都出现一种荒凉的表情,好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透明的红萝卜》)

(11)但这时绿变为青,青色的远山缓缓地向我走来,它站在河的对面,把它高大巍峨的青色阴影投在辽阔的河面上,青了我的感觉,青了满河的水。(《战友重逢》)

例(8)中道路的性状“坑坑洼洼”突出了男子“嗓门”忽高忽低的状态;例(9)中光线充足的房间的性状“明亮”(也可修饰其他事物)突出了“喧哗”声之大;例(10)中偏远地区的性状“荒凉”突出了女人们“表情”的冷淡至极;例(11)中远山的性状“高大巍峨”突出了“青色阴影”覆盖面积之大、笼罩范围之广。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认为,例(8)、例(9)、例(11)移就句通过激发修饰语的语源意义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被修饰物的特征和状态,新奇、幽默、富有推敲性,江南在《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超常使用》中将这种手法称为返源格。所谓返源格就是指偏离一个词语的通行的一般的语义,而返回到它的语源意义上使用它,以便达到某种反常的效果。②

(三)以带讽刺意味的色彩词作修饰语的超常移就

(12)我再也不要看你这遍披着绿浓血和粪便的绿躯体,充满了绿锈和绿蛆虫的灵魂,我的欢乐的眼!再也不嗅你这扑鼻的绿尸臭的阴凉的绿铜臭,我欢乐的鼻!再也不听你绿色的海誓山盟,你绿色的嘴巴里喷出的绿色的谎言,我欢乐的耳!永远逃避绿色,我欢乐的灵魂!(《欢乐》)

莫言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一般都不运用原本的通俗内涵,而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色彩。莫言小说中的绿色大致表达两类讽刺性含义:1.表示愤怒;2.表示生命的枯竭和衰败。例(12)中“再也不听你绿色的海誓山盟”明显带有厌烦、愤怒的语气。莫言是最擅长运用颜色词达到这种语言效果的作家之一。

(四)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的移就

(13)闪电。闷雷。绿血。横飞的皮肉。美国电影。手榴弹。枪口里喷吐出的金色火蛇。弟兄们,不要乱。又是一阵爆炸。娘呀。儿呀。一条活着的死胳膊。脚上绊着肠子。……(《丰乳肥臀》)

“活着”一般是形容有生命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或动物,莫言用作“胳膊”的定语,是典型的移就,而“胳膊”前又有个“死”修饰,正与“活着”相矛盾,但通过上下文我们又能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我们称这种句子为修饰语和被修饰语存在矛盾关系的移就句。

注 释:

①周明强.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谈借喻和借代、移就和比拟的

区别[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8~79.

②王希杰.说话的情理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09.

参考文献:

[1]李定慧.谈辞格”移就”的特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1989,(3).

[2]江南.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超常使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1,(4).

[3]江南.莫言小说仿拟格使用特色——兼谈仿拟修辞的功能[J].修

辞学习,1995,(2).

[4]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

集[C].2006 .

[5]张爱萍.莫言小说语言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

[6]崔方荣.莫言小说《蛙》的词语变异修辞[J].现代语文(语言研

究版),2010,(7).

[7]颜培贺.莫言小说变异修辞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8]钟宁.严歌苓小说移就格的使用特色[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5).

(李芳菲 吉林四平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