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
“两会”后,文化部部长蔡武又一次公开阐述:未来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对GDP的贡献会越来越突出。文化得益金融的青睐,借助金融的平台;金融喜获文化的辅佐,受惠文化的创意……这一切,促成一场点燃前进的划时代革命。
金融支持文化
金融业应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功效,建立长效机制,以多元化手段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一、发挥利率的导向作用,有选择支持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金融业应在“盈利性”和“社会性”两方面找到平衡点。
如,金融业可积极主动参与,支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金融业可将支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同“信用村镇”、“信用用户”等的评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文明村镇的村镇企业现状和文明单位的性质相应给予优惠利率支持,以利率的导向作用引导更多城市、企业和乡镇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善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
还可考虑以门票质押方式,在红色旅游基地开发方面给予信贷倾斜。
二、金融部门以“票据发行便利”的形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具有投资期限长、风险小、回报率低、涉及面广的特点,金融部门可以“票据发行便利”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同广播电视局或文化投资公司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票据发行便利”协议,由银行保证客户以自己的名义发行短期票据,并负责包销或提供没有销售出部分的等额贷款,这样,发债主体可获得较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提高资金运用的灵活性,银行则可通过表内业务表外化,使风险进一步分散,并可向借款人收取一定比例的协助筹资报酬。
三、以出口信贷或委托代理行贷款的形式,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
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主要包括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建设、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孔子学院建设、中华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和重点文化企业的海外发展。金融部门可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贷款方式,如对于有贸易商品往来的项目,如重点文化企业海外发展和中华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等,可采用出口信贷的方式加以扶持。对于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建设等,可采用委托代理行贷款的方式加以扶持。
四、以版权质押的方式,支持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工程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金融部门以企业或个人的自主著作权为质押,面向文化创意企业发放贷款,用于满足融资项目的创作、后期制作、生产销售、衍生品开发、商业推广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资金需求。
五、货币政策的制定、调整应与有关文化发展的政策相配合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不搞“一刀切”。201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等9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从宏观层面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为此各金融部门应结合实际,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支持鼓励多领域开发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开心麻花,这家2003年成立的文化公司,如今已成为都市爆笑喜剧行业的“领跑者”。“企业与资本对接,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需要情投意合,在合作过程中相处愉快。”提到文企融资,开心麻花创始人张晨有着自己的诠释。
良好的品牌效能吸引观众,也会吸引众多投资者。资本市场也从起先的投资方单向选择,逐步过渡到更多文企与投资方双向选择的状态。
“最重要的是理念,双方对文化产业及舞台剧行业发展的判断有高度共识,这是‘牵手的基础。当然,从企业角度出发,我们还会注重投资方所掌握资源的互补性。”张晨认为,大领域背景下的跨界资源,会在“双选”时为投资方增色不少。在许多文企投融资案例中,不同领域企业间的合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业态创新。
目前,文化产业创新投融资模式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的投贷组合融资模式。大多数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从创意到生产销售环节,融资难是最大的问题。由于文化产业轻资产和不确定性,以及信用机制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大多数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难以获得银行和投资机构的青睐,而民间投资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资源偏好。
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采取政府、银行、专业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市场研究机构、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的方式,从市场调研到风险评估、从政府项目和版权备案到运营保险、从创作机制到市场营销,在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结构化的设计,从而由各方各自发挥作用,分散风险并各取收益。
大量的优秀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雏形需要资金的组合支持,才能绽放光彩。正是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银行的支持下,“中国好声音”才能红遍全国。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考察了众多全球电视节目模式,经过深入研究比较后,决定采购《The Voice》中国版权。在《中国好声音》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黎瑞刚带领的基金团队整合与调动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积累的文化产业资源和经验,解决了实践中一个又一个问题。
第二,收入质押创新模式能针对性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中核心的轻资产和银行信用级别问题。
文化企业资产规模小、信用级别低是其融资面临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未来预期收入和未来版权价值为核心,构建融资体系,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资产评估或者参考银行账户流水记录。要做到这一点,银行、信托公司、担保公司、风险公司、市场研究机构等各方需要建立一套以项目收益为主体的贷款或信托产品投融资模式。
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公司针对文化企业注册资本小、无有效实物资产和稳定销售收入等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了“门票收益质押”的贷款方案,以公司信用为担保,企业未来门票收入由银行直接收取后转保证金作为还款来源,上海市3家文化企业因此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支持,并很快走出了经营困境,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网络化、社会化高度协同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北京为例。
北京在打造全方位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态势。去年6月,北京市成立了文资办,着力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文化投资融资服务体系。
一、将发起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初步考虑是政府拿出1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成立母基金管理公司,再与行业的领军企业共同建立网游、动漫等专项基金,政府母基金分别投到专项基金当中去,专项基金再募集一部分社会资本。
二、出资成立了两家文化创意产业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全市服务。此举突破了北京市原有对文化创意产业小额贷款的界限和政策。在此之前,北京市一个区县只能成立一个文创产业小额贷款公司,且主要面向本区县中小企业。
三、成立了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文创企业融资进行担保,成为小额贷款和其他融资方式的有益补充。
四、市文资办已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签署了统贷平台战略合作协议。统贷平台是面向中小文化企业,尤其是处于发展期的文化企业,针对其融资难问题设立的资金支持工具平台,首期统筹5000万元,两家银行给予平台20亿元的授信额度。
五、注资50亿元成立了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代表市政府进行投资。
此外,北京市还为优质企业提供并购贷款。文资办将支持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文化试水金融
目前,“资本单方向流向文化产业”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正在逐步被打破,文化企业开始布局金融业务,跨界经营,逆袭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种新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跨界”“逆袭”无一例外地成为经济领域的关键词。
现有云南白药“制药”跨界“日化”、万达集团“地产”跨界“文化”、阿里巴巴“互联网”逆袭“金融”等案例。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逐渐将业务触角延伸到其他行业,他们跨界逆袭的行业领域不仅仅是传统实体行业,还包括专业性强、利润空间大的金融领域。
一、文化企业早已跨界金融业务
早有大型文化企业跨界经营、逆袭金融市场的先例。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文化休闲娱乐为主营业务,但其早已开始股权投资申银万国证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通证券、交通银行等。
出版领域,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股中天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9.64%的股权;参股设立铁岭新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的股权。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设有江苏凤凰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参股江苏银行有限公司、参股南京证券有限公司。
传媒领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将对信阳银行增资入股约4.4亿元,占20%的股权,成为信阳银行第一大股东。未来,信阳银行可能成立一个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银行。腾讯公司也将进军证券金融资讯行业领域。今年3月19日, 《证券时报》发表题为《腾讯的金融野心:怀揽在线金融券商争与联姻》的文章,透露腾讯正在筹备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
二、为何争相投资金融业务
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资本的逐利性要求资本向高利润的方向流动。腾讯公司凭借其互联网技术以及客户覆盖优势,另辟蹊径,找到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新业务发展空间;凤凰出版传媒这类传统文化企业,跨界投资高利润空间的金融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能分散其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的经营风险。
二、金融反哺文化。文化企业股权投资金融行业,建立全方位稳定的金融市场合作关系,能为其后续商业运作提供金融服务并巩固多元融资渠道。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参股中天证券,中天证券势必对其股东优先提供企业并购、财务咨询等金融服务;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股权投资河南信阳银行,信阳银行或成立一个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银行。
三、助力利益链结构升级。如果腾讯公司效仿阿里巴巴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并将目标客户定位于其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或供应商,那么,该金融业务将推动腾讯公司相关利益链结构的整体升级。
四、加强金融思维。文化企业试水金融市场,有助于加强文化企业的金融思维,更新经营理念,创造多元价值。
三、文化企业应慎入金融市场
文化与金融领域存在巨大的行业差异,存在战略投资风险。首先,文化企业缺乏熟悉金融市场、从事金融市场运作的专业人才。如何加强相关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是否会引入外来人员,成立金融事业部?其次,文化企业家与金融机构管理者在思维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是否会存在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决策冲突?该如何理顺这种合作关系?另外,面对金融市场这块大蛋糕,文化企业是否会把企业关注重点转移于此,其经营重点是否会偏离主营业务,企业是否会逐渐丧失文化属性?还有,相比实体经济,金融行业本身是否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文化企业贸然涉足金融领域,是否会给文化企业整体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