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坤
【摘 要】西藏民族地区学生学汉语的困难主要就在说和写,学校对此也很重视,也在校园内醒目的位置书写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标语。说不准普通话自然就写不准规范字,出现在他们笔下的错别字之多就不足为奇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千方百计地探寻原因,通过各种方法,帮助他们认识汉字的形音义,让他们从理解的角度去记忆,去使用。
【关键词】西藏地区 高中汉语文 民族语言
由于受生长环境和民族语言特征的影响,以及经济和教育基础相对落后等原因,对于杂居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及形象思维等与发达地区及邻近县市的学生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尽管近年来本地高中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高考语文成绩逐年上升,但与全市乃至全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怎样才能使本地高中生通过高中三年的系统学习,提高语文水平,缩短与其他地区高中生的距离呢?根据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结合本校及学生的实际,笔者做了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尝试,使语文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 要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水平,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就不能放松
1.实施课前三分钟演讲,增加学生说的机会
在每一节课开始的一到三分钟,让学生轮流登上讲台进行说话表演。高一年级演讲的内容以自我介绍为主(介绍自己的性格、志趣、爱好等),或者是介绍一条成语,报道一则电视新闻,到下学期重点讲述一则见闻;高二年级上学期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或一种土特产品,下学期则能够针对学校或社会上的一种现象谈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辨论;到高三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就有八九次这样的说话训练机会,从而使杂居民族地区的学生由过去的不敢说、无话可说、说不好、方言方音严重、与人交流困难,到想说、敢说、并且要说好;同学之间由过去的不认识、不了解、不熟悉,到相识、相知、相交。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加了才干。
2.研究民族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掌握说普通话的方法和规律
西藏学生百分之四十来自牧区,初说普通话时大多会出现成分残缺,语序颠倒的现象。例如,把“我去放牛”说成“我放牛去”,把“你吃过饭吗?”说成“你饭吃过了吗?”把“不知道”说成“知不道”等,都是他们常犯的毛病。在语言方面,也存在着保留古音,阳平上声混淆,不分前后鼻音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都及时纠正,及时点评,让学生了解普通话和民族方言的联系,记住两种语言的不同点,随时提醒自己读准常错易错字音,注意纠正语法毛病,养成规范搭配词语,准确表情达意的习惯,并且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懂得如果方言方音表达不准,轻则闹笑话,重则造成误解甚至发生流血事件,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二 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让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煞费苦心。而民族杂居地区的高中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牧区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更为突出。刚进入中学时,部分学生面对作文题就发呆,无话可说,有的虽然勉强交来,但也是文笔混乱,语言干瘪。有时是简单概述,铺陈不开,有时是表达不清,笑话连篇。
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作文水平呢?一方面,应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阅历,开拓视野,开拓文思;另一方面,应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写多练,勤于动笔。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就怎么写,克服畏惧情绪,树立自信,不过分求高、求全、求奇。写作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米”,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笔者曾带学生到风景区的水库上过课;暴风雨来时临时招呼学生站到窗户边看乌云怎么翻滚。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学生作文自然就有话可说,写作兴趣也就来了。
西藏是个民族杂居地区,学生虽身在草原之中,却很少认真观察过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草原景色。因此,在大雾迷蒙的早晨,在一场新雨之后,在明媚的春天,在中秋的晚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观察远处的山、树、房屋帐篷是什么样子,近处的房屋、操场、人又是什么样子?高楼林立的县城是什么样子。在“五一”“元旦”等节日,组织学生登山,闲暇的周末,组织学生上山采蘑菇。同学们欢呼雀跃,虽说是身居草原,可一旦置身大自然,依旧充满了新奇,真像放飞的小鸟,于是 他们的作文里,就有了一行行鲜活的文字,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这时,再将他们所写山川景物、花鸟草树与古诗文所写的进行比较,既提高了他们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习作中时有古诗文名句在跳跃,成为作文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2.多写多练,培养写作兴趣
加大训练密度,鼓励学生说真话,大胆写,详细记叙自己的经历见闻,充分抒发自己的深刻感受和体会,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直到学生敢写能写,写的内容多了,再讲章法立意,布局谋篇,语法修辞等写作技巧。
学生作文完成以后,交换批改,第一次只改错别字和病句,教师审阅添补后发给本人订正,再次交换批改,这次主要是归纳各段内容、写法。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别人的习作中得到启发或受到反面教育,最后由老师批阅下评语。一次习作,学生至少能见过三份作文,对教师的讲评也有了较深的体会。
总之,民族杂居地区的高中生语文水平起点固然是低的,但只要语文教师善于研究,勇于探索,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民族杂居地区学生实际的教学措施和方法,通过三年的教学,坚信民族学生“说写”能力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赶上汉族或发达地区学生的语文水平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