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会 杨天明 何顺洪 张顺龙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 网络融入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科知识作为载体, 把网络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应该说网络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虽然广大教师能自觉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问题。下面拟就网络融入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
1.盲目代替
《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利用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这一网络课件: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出现一个三角形,闪动底和高,接着从原来的三角形中复制出一个三角形,旋转移动后与原来的三角形组成一个平形四边形,闪动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显示面积公式为S= ah/2。紧接着,教师开始各个层次的练习,学生看似懂了,会了,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却发现,学生对于公式中的“除以2”一直遗忘,问题出在哪里?不错,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这一网络课件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非常形象,可是你是否想过在这个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多少,你使用的网络技术合理吗?
有句话说得好:“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动手操作,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虽然网络的模拟操作,演示性和直观性都很强,也能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然而,网络是一种工具,采用媒体手段,应用网络不应该追求学习方式的表面现象。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找到三角形和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归纳公式时,就有了参考,对于概念中的“等底等高”加深了理解,具体形象思维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形成了表象,最终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为了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或学生确实有困难,似懂非懂时,可使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引导。也就是说使用网络技术,应该要在关键的地方用,不能直接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只有合理地使用网络,才能真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2.混淆地位
数学活动课“购房计划”,教师利用“搜房网”上的房产资料,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虚拟的购房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利用所学数学知识,为自已家购买一套价廉物美的房子。这个设计理念新,但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引导,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应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通过网络、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将调查结果、设计的方案等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一定要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不会混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才不会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网络融入课堂教学对教师对学生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让学生通过网络,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