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将“社会热点事件”融入心理健康课

2013-04-28 01:09黄鋆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2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黄鋆

【摘要】 心理健康课早已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并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比如“课程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脱节”“课本事例比较陈旧”等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将“社会热点事件”融入心理健康课各个环节,试图找到一种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社会事件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

1概述

现在提起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不算新鲜的话题了,很多中小学课堂上都引入了符合同学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课,开展得风风火火。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1]。在现在的教学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1]。现在中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达到了发展自我等目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问题。比如课堂上教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多,和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心理课程理论知识较多,不好掌,课本中的事例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等。有同学在课后反映心理课本上的东西太OUT了(不流行),学起来比较闷。如此下去,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高,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心理健康课的效果,并削减这门课程的实际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堂有吸引力的课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一堂有吸引力的课可以促进同学们自我探索的精神,一堂有吸引力的课可以让师生和同学之间得到更加热烈和充分的互动。所以我们的心理健康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如何让心理健康课组织得丰富有趣,又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呢。笔者通过对课堂的实际研究和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如果将一些恰当的“社会热点事件”融入到我们的心理课堂中,这样的方式对激发同学学习动机起着不小的作用。我们常常讲心理健康课是生活的学科,我们生活周围发生的所有事件,都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元素,都可以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这是我们将“社会热点事件”融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理论基础。其次现在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容易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让我们对各种新闻事件触手可及,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不断的影响着 我们每个人的认知观点。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年龄,也许一个新闻事件就能让严重影响他的价值判断,形成不恰当的价值观。这种影响和转变是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如果我们的心理健康课能利用好“社会热点事件”,将其中的心理元素挖掘出来,融入我们的心理课堂,让同学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这将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方式。

2什么是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是指在我们社会中发生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或者某一种社会现象。比如佛山 “小悦悦”事件、全民疯狂抢购食盐事件、微博现象等。这些热点事件都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社会事件,因为只有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同学们才会觉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的有兴趣去了解。比如“抢盐事件”,就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每天都会吃食盐,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去抢购“食盐”呢?同学们就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时候如果结合我们心理学中的“从众”理论去上心理健康课,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怎么避免盲目的从众,便能达到很好的教育引导效果了。

第二个是要“ 热”,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且具有讨论的价值。因为这样的事件,同学们才有兴趣继续去探究背后的心理元素。所以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而又有讨论价值的事件来作为我们的课程素材。

3如何将社会事件融入心理健康课程

3.1 将“社会热点事件”融入课程导入环节

我们每一节心理健康课都会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而如何导入我们的课程主题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2]。在这一环节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新闻事件作为主题的导入桥梁。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课程开始就抓住同学们的注意点进行教学,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用实际的社会新闻作为案例导入比直接用书本上得案例,更具有时效性和吸引力。

3.2 将“社会热点事件”融入角色扮演环节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相应角色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状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具有较好的示范感染效果[4]。利用社会事件创设我们表演的情景,让同学在事件情景中体会新闻当事人的心理变化、行为选择,不仅有助于提升同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自己在情景中体会当事人的心情[2]。

3.3 将“社会热点事件”融入课堂讨论环节

课堂讨论是我们心理健康课最重要的课堂形式之一,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活动,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平等宽松的沟通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影响来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合作[3]。将社会事件作为我们上课讨论的素材,巧妙的设置一些讨论点。不仅可以提高同学讨论的积极性,也更能够帮助同学们在讨论中获得实际的收获。比如我们将“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使用微博”作为讨论素材,因为同学中可能大部分都会拥有自己的个人微博,那么这个讨论的题目对他来讲,就显得特别的有有兴趣去参与。并且他们在讨论“微博”的过程中,也会得出“社会从众”“信息传递方式”等方面的心理知识来帮组指导自己的生活。

4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要将“社会热点事件”很好的融入我们课程的各个环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具体有以下三个要求。

第一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尽量多的接触信息,对社会热点事件要求较强的敏感性。我们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师要有去其糟粕的能力,将筛选的信息做进一步加工。不能只是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态度上课的。

第二是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心理学专业素质。每个社会事件后面都隐藏着一定的社会心理学元素,“如何将这些心理因素剖析出来,用我们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去解读,并让他们更具有教育意义”,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就像佛山小悦悦事件背后,隐含的是一个“责任分散”的理论,那么我们就要如何从正面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消极的心理现象的产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学专业涵养。

第三是课题管理能力。因为心理健康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加上我们加入社会热点事件,同学们的积极性可能会更加的强烈。所以我们要好的控制好课堂,即能让讨论环节热烈的开展,又能维持一个较好的秩序。

5实际课堂案例

下面笔者将用一个实际的课堂案例,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示何将“社会事件”融入到我们课程。

最近佛山发生的一个轰动全国的“小悦悦”新闻事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社会热点事件”来组织一堂心理健康课。将其中的心理知识“责任分散”讲授给同学们,并且让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生活中如何避免“责任分散”情况的发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主题:避免“责任分散”,做有责任的公民

教学目的:通过对“责任分散”理论的理解,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责任分散”现象的发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责任分散:即由于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境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换句话说,当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某种程度上抱着“即使我不管,也会有其他人管”的念头。

社会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某五金城内,一名2岁女童小悦悦先后被2辆汽车碾过,其间先后有18个人路过,竟无一人伸手援助,直到一位捡垃圾的阿姨呼救。环节一(课堂导入):通过读新闻的方式,可以拿一份有相关报道的报纸读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体会我们的实例都是活生生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环节二(角色扮演):为了避免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感觉,我们可以重新创设一个类似的情景,让几个同学扮演。分别让她们在扮演后谈谈相关人物内心的感受,并鼓励全班同学集体探索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环节三:(课堂讨论):通过教师讲授“责任分散”的知识,向同学介绍路人冷漠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效应“责任分散”,介绍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导同学们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责任分散现象”,通过同学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可以让课程达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总结上述三个环节,整个课程围绕着此热门的社会事件展开,从我们心理学得观点解析事件背后的心理元素,让同学的道德判断更加的客观。同时又可以通过同学的讨论和教师的讲授总结,学会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建立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6结语

将“社会热点事件”很好的融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可以打破原来心理健康课事例比较陈旧的弊端,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但这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也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提升课堂的质量。所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事件”融入心理健康课程只是其中一个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索这条路上,有我们教育者不断的努力,我们的路必定更宽,更长。

参考文献

[1] 吴忠才.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 李品安.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小组模式的构建研究[J].研究实践,2004(3).

[3] 罗春碧.教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提问积极性.科学咨询[J].2003(6).

[4] 刘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教育艺术[J].2003(6).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