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 陈军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创业教育问题进行重新认知,以期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了解。
【关键词】新时期;创业教育;研究
一、什么是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能力是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专生应具備的第三种能力。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激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原因是多面的,政府需增加支持力度、完善鼓励政策、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等问题,更有高校管理者缺乏对新时期创业教育认知问题。
二、忽视创业教育的危害性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工学结合、即招即用、落地稳定的实用性基础性人才。但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层次不断变化、高职高专教育相对于本科教育的上述优点逐渐丧失,就业率市场份额越来越小。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市场份额的流失,接踵而来的是招生困境的加大,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迟滞甚至倒退。
三、我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1)走出去,请进来。自2006年开始,我校先后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走访学习,并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到校讲课,帮助教师开拓思路,理清工作脉络。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们得到如下宝贵经验:我校创业意识与发达地区院校相比,较为落后;缺少深入实际的创新性思想和意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第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速度,学校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形成“学难以致用”问题。第二,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实习实训尤其是生产型实训条件严重不足。以上原因导致了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少、职业技能水平低、无法适应企业用工要求的问题。第三,学校创业教育方式主要限于为学生提供服务型实践岗位较多,缺少对学生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策划、宣传等全方位能力培养,因此,学生技能单一,无法满足企业多面手的需求。(2)内部调研,自身挖潜。2006年,我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草拟了创业教育情况调查表,分发给大三年级九个院系的720余名毕业生,共计回收有效问卷680份。经过数理、逻辑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仍然将传统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并未把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未设置系统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缺少鲜活的实际案例,设计的创业活动缺少与企业充分的联系,创业教育师资缺少创业经验和相关研究。第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以往我校的创业教育多是课外活动、讲座等形式的业余教育,创业教育没融入正规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第三,创业教育师资匮乏。我校原有师资多为校门对校门型师资,缺少社会实践和创业的经验与履历,因此在创业教育教学上实践性不强,指导能力不高。
四、我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1)解放思想,确立创业教育创新意识。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要求,自2008年以来,我校进行了三次以“解放思想,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大讨论,多次走访同类先进院校和合作企业,总结了经验,全校师生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意识。(2)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智力保障。近三年来,我校提出的“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自己负责”的三负责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主要方向。(3)建构创业教育教学新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在第一课堂开展项目化教学,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创业能力训练,实施“做中学、学中做”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第二课堂我们以学生创业团队为载体,在食品专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在动漫学院,与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三维虚拟现实建筑订购项目。在第三课堂以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创业生存训练、营销实战、用药安全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曲殿彬.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张楠.北京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孙杰.大学生创业教育误区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0(9):250
[4]黄四枚.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