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牛肉面和《读者·原创版》

2013-04-25 05:53照日格图
读者·原创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刘燕牛肉面原创

文 _ 照日格图

食堂、牛肉面和《读者·原创版》

文 _ 照日格图

读者出版集团的办公大楼在读者大道568号。整个办公楼有四层,《读者·原创版》编辑部在二楼。

工作时间,整个编辑部很静。靠窗而坐的分别是王飞、刘燕和王挺,李帆、吴小丽和万洁坐在他们对面。虽说靠窗,他们三个人享受阳光普照的机会也并不比其他三个人多。早上来了之后,六个人除了简单地打招呼之外不怎么说话,工作时间只能听到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以及编辑部座机响起时实习生压低嗓门接电话的声音。至于个人的手机,可能都被调成了静音,听不到铃声。

中午,他们的热闹才刚刚开始。每次,几乎都是李帆打破编辑部的安静,懒洋洋地说:“吃饭啦!饿死啦!”有时还会报出当日食堂的饭菜名。盯着屏幕的其他人就像我们草原上的豆鼠,先从各自的格子间探出头,再站起来伸懒腰。总有一两个人因为手头的工作,拜托同事从食堂带一份午餐给他(她)。代表同事去食堂打饭兼吃饭的人从走廊走到旧楼,再到地下一层,就到了食堂。此时的食堂早已排起了长龙。在中国期刊界呼风唤雨的编辑们,在食堂里根本看不出他们四射的光芒。

读者食堂的饭菜出奇的便宜,就算你撑得扶着墙走出食堂,消费金额也不会超过5元。而像王飞、刘燕等资历较“老”的编辑在打卡时还故意让我上前,看看他们卡里还有多少钱。据说,只要看一看饭卡上的余额就能知道对方的工龄。《读者·原创版》编辑部的兄弟姐妹们最常说也最敢说的一句话是:“走,咱们去食堂吃午饭!”

张大千《携琴访友图》

通常,吃完饭再过一个小时才到上班时间。午饭后的活动非常个性化。为了爱情,李帆不顾一切地去健身房长期霸占跑步机;刘燕常去马路对面的超市买水果来分给大家;王飞利用午休时间看《男人装》等杂志,据说是收集“特报”(编辑部对“特别报道”的简称)选题;吴小丽通常是睡一觉,她有专用的毛巾被;王挺依然在忙她手里的活儿,如果她不用标志性的带一点沙哑的声音和你打招呼,你都不知道她是不是还坐在那里。后来,常常蹭水果的实习生觉得过意不去,一天中午拎来了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西瓜犒劳大家,而我则仗着自己去兰州时带的一点牛肉干和奶茶粉装聋作哑,只顾饭来张口。

在兰州的半个月,《读者·原创版》的兄弟姐妹们带我吃遍了那里的特色小吃。初到兰州时听刘燕说酿皮子、甜醅子、灰豆子,有点头昏脑涨,觉得极为押韵,非常适合打着快板说。但不到一周,我便在他们的带领下吃遍了这些,还吃了羊肉泡馍,甚至在黄河边喝了几大杯三泡台。其实,比起那些饭馆,我更喜欢在读者集团的食堂里排队。轮到我时,拿起编辑部任何一个人的饭卡放在打卡机上,说:“师傅,来一碗牛肉面。”

在兰州,我吃着读者食堂一元钱一碗的牛肉面,略略懂得了一本杂志如何像他们食堂的牛肉面一样便宜,却可以让更多人吃好。我吃过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湖北热干面和山东伊府面,但觉得兰州牛肉面在平凡中具有高贵的灵魂。听兰州的朋友说,就算你再有钱有势,也只能在早晨和中午吃到此面,晚上很少有哪家牛肉面馆还开着门。这就是它的高贵之处。

《读者·原创版》已经出版100期了。这是唯一一本我看着长大的杂志。我自己也编一本杂志,却不敢说这样的话,它今年刚好60周岁,是我的长辈。《读者·原创版》则不同,它在路上,在成长。吃了半个月读者食堂的我常常想念《读者·原创版》的同行们,也相信他们能用最简单的作料,把杂志办出精彩,办出色彩,办出味道!

猜你喜欢
刘燕牛肉面原创
“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
非洲特色美食,兰州牛肉面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婆发达以后
第一次照顾妈妈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兰州味道牛肉面的故事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