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期百人
他们、我们以及这个时代
他们是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明星、作家、冠军、企业家、“公知”、意见领袖、创业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或“立言”,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名人。他们被很多“头衔”和光环包围,被各类“镜头”聚焦,享受赞誉,饱受争议,间或还有人被绯闻、丑闻缠身。
我们的杂志、我们的读者以及更广泛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的关注者,也是造星大潮的推动者。我们尽可能以自己的视角和立场解读他们,向大众传播我们认可的价值观。他们也需要我们的解读与传播—这是影响力经济的时代。我们是土壤、是氧气、是阳光,他们是一粒粒破土而出的种子。
自2006年起,他们陆续登上《读者·原创版》杂志,讲述奋斗历程,分享成功经验,也坦承自己的挫折与挣扎。原创百期,回望百人。世易时移,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些变化。有人再创辉煌,有人身处逆境;有人广受赞誉,有人饱受争议;有人为更多人所熟知,有人则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如流星划过天际。
无论如何,在过去以及更远的未来,他们在中国社会留下了专属于自己的印记,不可磨灭,与此同时,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他们、我们,共同记录、影响着这个时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家他们是行业翘楚,影响着时代和我们的生活。
崔健(《“春天的花朵长在秋天”》,2007年第6期)
“摇滚教父”崔健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虽然已经淡出歌坛,但他的影响一直都在。2013年5月8日,崔健的3D音乐电影《超越那一天》上映。在进入影厅之前,观众会得到一块红布,可以系在头上或胳膊上,就像参加演唱会一样,在崔健的歌声中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耐人寻味的是,影片中有一群音乐爱好者,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停下并离开,最终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背影。2007年,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崔健说:“孤独是艺术家的养分,所以,享受孤独吧!”摇滚的时代已经过去,“教父”仍在孤独坚守。
茅于轼(《我是一个大胆的人》,2008年第3期)
茅于轼在微博上谈论黄金、“文革”、经济适用房政策,这位耄耋老人的言论屡屡引发争议,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不断被放大。有人赞他说真话,有人对他攻击谩骂。和从前一样,茅于轼依然是一个大胆的人。
吴冠中(《耄耋“愤老”》,2010年第3期)
几年前,吴冠中先生曾经请我们的集团领导彭长城先生转告我们,说他很喜欢看《读者·原创版》,杂志办得不错。这令我们欣喜。2010年年初,我们对吴冠中先生进行了专访。刊登不久,吴冠中先生打电话给本刊记者,说他很满意这篇报道,文章忠实呈现了他晚年的思、悟和心境,是他晚年的一篇重要采访。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逝世,享年91岁。能在吴冠中先生最后的日子与之对谈,分享人生感悟,是记者之幸,亦是读者之幸。舒乙(《追忆似水流年》,2007年第3期)方文山(《演好自己的偶像剧》,2007年第7期)朱德庸(《幽默大师的漫画人生》,2007年第9期)戴玉强(《“我不是世界第四”》,2007年第10期)马未都(《盛世收藏,文化或财富》,2008年第6期)艾未未(《我是一个无聊的人》,2008年第12期)吴宇森(《“四十”不惑》,2009年第10期)沙叶新(《我是一个快乐的人》,2010年第9期)白先勇(《父与子,从武略到文韬》,2012年第6期)
导师他们分享经验,指点迷津,在微博、讲坛或者娱乐节目的评委席上。
郭德纲(《一个小人物的江湖》,2007年第5期)郭德纲终于登上了2013年春晚的舞台,“粉丝”们欢欣鼓舞,但也有点遗
憾—春晚上的郭德纲没有从前那么可乐了。或许,郭德纲只属于小剧场,那里有最纯粹的相声。这几年,郭德纲拍过电影,主持过节目,德云社更是红红火火。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赤手空拳赢得一片江湖,用他新书的书名来形容,可谓“过得刚好”。郭德纲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相声演员,“粉丝”也不指望郭德纲用一己之力拯救相声行业,只希望他多回小剧场说几段相声,让大家开心一个下午。
伊能静(《拥抱内心的小孩》,2010年第12期)在选秀节目的评委席上,她是温婉知性的导师;在微博上,她是言辞犀利的异见者。公众习惯了女明星卖萌、晒靓照,而伊能静的见识彻底颠覆了公众的认识。伊能静说:“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一个女人,最后才是一个女艺人。”她希望社会尊重女性对私人生活的选择和对公众事务的关心。伊能静的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小孩子,她所做的,只是拥抱内心的小孩。
李开复(《来自硅谷的歌儿》,2008年第1期)
5年前,李开复还在谷歌。那时没有微博,李开复还没有今天这么火。2009年,李开复离开谷歌,创办了“创新工场”,帮助青年创业。现在,有更多的青年从他的微博吸收营养—李开复在微博上分享经验,针对热点事件发声,偶尔卖萌。如今,他的新浪微博拥有4700万“粉丝”,微博影响力一度排名第一。有人评价,自媒体时代,作为“媒体人”的李开复已经比作为“创新工场CEO”的李开复更为耀眼。
高晓松(《一块金子的“恋恋风尘”》,2007年第4期)于丹(《穿越无言》,2008年第4期)易中天(《善待人生每一秒》,2009年第4期)小柯(《音乐欢迎你》,2009年第9期)韩红(《别样的红》,2010年第1期)郑钧(《摇滚是一种表达》,2010年第10期)王刚(《双面王刚》,2011年第4期)延参法师(《路过人间,尽是风景》,2012年第11期)刘同(《不同的“贱狗人生”》,2013年第3期)洪涛(《每个黄金档都是一场肉搏战》,2013年第5期)
帅女人帅女人,做自己,勇敢美丽。
龚琳娜(《唱一辈子歌》,2011年第4期)
继《忐忑》之后,龚琳娜推出了一系列神曲,如《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有人认为惊艳,有人觉得惊悚。龚琳娜笑看非议,与丈夫老锣一道坚持做自己的艺术音乐,从容洒脱,如她在歌曲《帅女人》中所唱:“帅女人,做自己,勇敢美丽。”
邓亚萍(《从“亚萍”到“部长”》,2007年第11期)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副部长”邓亚萍卸任。2010年,邓亚萍出任《人民日报》旗下即刻搜索总经理。转型成为经理人的邓亚萍虽然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为即刻搜索带来关注度,但没能带领这家搜索企业占据多少市场份额。作为“外行”的邓亚萍饱受互联网业界质疑。洪晃(《“叛逆”的美丽,“叛逆”的快乐》,2006年第12期)李玉(《从“愤青”到美玉》,2009年第1期)李银河(《打开天窗说亮话》,2009年第2期)闾丘露薇(《素颜玫瑰》,2009年第3期)柴静(《航行在海上》,2009年第5期)萨顶顶(《我是“音乐狂人”》,2009年第12期)李欣频(《在“变局”中蜕变》,2012年第9期)晓雪(《时尚不是logo》,2012年第12期)蒋雯丽(《今天,我们好好相见》,2013年第4期)许晴(《我的巅峰还没到来》,2013年第7期)
新青年年轻,有梦,就有无限可能。
Acosta(《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2006年第8期)
Acosta在西班牙文里的意思是“极地阳光”,这也是他的博客名。Acosta的博客成为第一个点击量过亿的“草根博客”,创造了新的网络神话。我们在2006年采访了这个帅气的“80后”男生。在那之后,Acosta拍过电影,参与过公益活动。如今,已经很少有他的消息,他最后一次更新博客是在一年多前,开头这样写道:“很久不来这里,仿佛已经被遗忘。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当初繁华闹市,很快也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邹市明(《中国拳王》,2012年第4期)
“拳王”已经踏上新的征程。2012年,邹市明成功卫冕奥运冠军之后,宣布进军职业拳坛。职业拳击追求主动进攻,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邹市明如果继续采用赖以成名却相对保守的“海盗式打法”,很难有所突破。与此同时,新的“拳王”横空出世,熊朝忠成为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拳击迷们喜欢拿两位“拳王”进行比较,甚至撺掇他们打一场。邹市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拳王”从来不缺“迎着困难前进的精神和勇气”,一如他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所言:“哪怕我面临被击倒的局面,也依然要站起来面对对手。”
黄渤(《“金马”只是我的开始》,2010年第2期)2009年,黄渤凭借在电影《斗牛》中的精彩表演荣膺“金马”影帝。回京后的庆功会上,黄渤接受了本刊专访,谦逊地表示“金马”只是开始。现在看来,黄渤所言非虚。上一个贺岁档,由黄渤主演的《101次求婚》《西游·降魔篇》《人再囧途之泰囧》《厨子·戏子·痞子》等电影先后上映,总票房超过30亿元。晋升一线的黄渤已然是电影票房的保证。网友给了黄渤“卅帝”的头衔,黄渤依旧谦逊,笑言不敢当,自己只是一直在享受表演带来的乐趣。
王宝强(《从垄头到红地毯》,2008年第5期)桑兰(《坚韧之美》,2009年第8期)矢野浩二(《“日本鬼子”专业户》,2010年第8期)张发财(《谁叫他是张发财》,2010年第10期)申雪、赵宏博(《拉手》,2011年第12期)刘伟(《其实就是一北京爷们儿》,2012年第5期)柳岩(《光脚站在岩石上》,2012年第7期)
公共为弱势群体代言,对公共话题发声,如此,更好的未来就有了可能。
李承鹏(《我很犀利,我很善良》,2011年第3期)
2010年前后,各地出现多起因强拆而引发的悲剧。接受本刊采访时,李承鹏刚推出以“暴力拆迁”为主题的小说《李可乐抗拆记》。2013年1月,李承鹏的第一本杂文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出版。他相信个人有尊严,国家才美丽。他用辛辣而温情的笔触写着那些他认为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道理。4月,雅安地震,身为四川人,李承鹏组织救援队携带数十吨救援物资赶赴灾区……见识了许多不公,看过了太多泪水,难得“大眼”依旧犀利,依旧善良。
于建嵘(《都装聋作哑怎么行》,2011年第1期)
接受本刊专访时,于建嵘刚开通微博不久,一条关于宜宾某地粗暴对待上访者的微博,让发布者于建嵘引起广泛关注。如今,于建嵘已经有168万微博“粉丝”,他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关心上访者的命运。因为经常在微博上针对公共话题发声,于建嵘被网友推举为“中国底层意见领袖”。平日里,身为中国社科院教授的他去各地给官员们讲政治,微博上的话题经常被他用来作为素材。网友有事也喜欢请于教授帮忙。今年春节,很多大龄男女求助于建嵘,说在家被逼婚,于建嵘就在微博上搞了个“随手牵红线”活动,据说已经促成了几十对。
布莱尔(《新的旅程》,2011年第10期)
2011年8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来华参加自传《旅程:布莱尔回忆录》中文版在北京的首发仪式,并接受了本刊专访。这个喜欢中国的英国人赞叹中国取得的成就和中国人的变化,同时谈到中国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政治改革,惠及所有人的经济繁荣,和谐的社会发展。
郎咸平(《天上掉下个郎咸平》,2009年第1期)陈丹青(《我只是名字被媒体夸大了》,2009年第7期)梁文道(《做一个读书人》,2009年第12期)巴曙松(《业精于“专”》,2010年第4期)刘建宏(《梦想“圆润”》,2010年第7期)赵普(《安全感先于幸福感》,2010年第12期)慕容雪村(《兜里有100块,就不担心明天》,2011年第8期)邱启明(《温柔亦英雄》,2011年第11期)
行者他们一直在路上,且行且歌。
马良(《为绚烂穷尽所有—马良和他的“移动照相馆”》,2012年第8期)
一年前,记者在兰州和西宁两地采访了摄影师马良和他的“移动照相馆”。马良和他的团队开着卡车绕着中国走了一圈,用10个月为1600人免费拍照。完成这个艺术项目之后,马良想将自己的作品做成一本画册。画册比较贵,市场销量不见得乐观,不久前,马良在某网站做了一个《移动照相馆》画册的募资预售活动。短短几天,募集到十多万元,这事儿就算成了。很多资助者都是“移动照相馆”项目的参与者,其中包括我们的记者—马良让大家开开心心玩了一场,我们也想帮他圆一个梦。
唐师曾(《不在远方就在去远方的路上》,2009年第3期)周云蓬(《人生应该是审美的》,2010年第2期)肖全(《用镜头寻找快乐》,2011年第4期)邱永峥(《亲历战场—中国战地记者在阿富汗和利比亚》,2011年第6期)陈杰(《离真相再近一点》,2011年第10期)小鹏(《我的职业是旅行》,2012年第1期)花甲背包客(《美好永不消逝》,2012年第4期)
商界商场之中,有人春风得意,有人面临行业困局,也有人曾经身陷舆论风暴。商海浮沉,恰如人生。
郭敬明《我很忙,不想辩解》,2008年第9期)
关于电影《小时代》的论战甚嚣尘上,郭敬明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而立之年的他早已习惯了这一切。奢靡浮夸、演技缺失、感情肤浅……前辈的痛心疾首无法阻挡孩子们涌入影院,在黑暗中完成一场“朝圣”的仪式。郭敬明比从前更忙,不想辩解。在商言商,郭敬明清楚地知道他的“粉丝”想要什么。电影《小时代》在票房上的成功,让一直栖身出版业的郭敬明看到了属于他的商业帝国。
唐骏(《“金人”唐骏》,2008年第8期)
2008年,唐骏以“10亿”身价转会新华都集团,出任CEO。1个月后,本刊记者在兰州采访了被誉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唐骏。彼时的唐骏受人追捧,在讲坛上面对大学生和经理人侃侃而谈。2010年7月,唐骏被指学历造假,遭遇诚信危机。在沉默两年之后,唐骏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对“学历门”致歉。网友对迟到的道歉表示接受,“迟到的道歉聊胜于无”,“唐骏还是一匹骏马”。
俞敏洪(《活着,总能够慢慢长大》,2006年第7期)牛根生(《一头特立独行的“牛”》,2008年第2期)杨澜(《蝶变·勇于优秀》,2008年第7期)王利芬(《永远在路上》,2010年第5期)沈浩波(《畅销书背后的诗人》,2011年第3期)何飞鹏(《体会潮流比努力还重要》,2012年第3期)袁岳(《孩子心,大人事》,2012年第8期)周忆(《成功不走捷径》,2013年第6期)
李宁(《最辉煌的时候,我已经忘了》,2011年第2期)
李宁无疑是中国运动员退役后转型最为成功的。他领导的李宁公司在经营业绩、品牌价值等方面实现了数年的飞跃。如今,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正在经历“寒冬”,“李宁”首当其冲。2012年,李宁公司亏损19.79亿元,关闭1821间店铺。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李宁谈到自己长期的打算是将“李宁”做成一个世界级的品牌。面对困难,李宁在积极地调整和应对。他相信,“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作家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有营养的大部头。
南派三叔(《命运改变不了我的成功》,2011年第11期)
2013年3月,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等网络文学作家受邀集体亮相某综艺节目,其强大的“吸金”能力引发社会关注。几乎在同一时间,凭借《盗墓笔记》系列成为畅销书作家、曾经以1580万元版税收入荣登2012年作家富豪榜第2位的南派三叔宣布“封笔”,后入院接受治疗。网友在震惊之余,也表示了理解和尊重,“无论哪种选择,只要你自己开心就好。累了就歇歇吧,如果哪天又想写了不要换个笔名偷偷写啊,没人会笑你是因食言而肥。”
叶兆言(《是作家,也是父亲》,2006年第10期)郑渊洁(《一个“文盲”作家的童话世界》,2007年第1期)张悦然(《从葵花丛中高飞的誓鸟》,2007年第2期)海岩(《一半是火,一半是冰》,2007年第8期)刘震云(《“鬼马”作家·中原“瓜农”》,2007年第12期)林清玄(《听从内心的声音》,2008年第10期)邹静之(《不冤不乐》,2009年第6期)王海鸰(《喜欢现在这个年纪》,2009年第11期)刘心武(《谁解其中味》,2010年第6期)席慕蓉(《从“七里香”到“英雄葛尔丹”》,2010年第11期)毕飞宇(《我不相信这是快餐时代》,2012年第10期)虹影(《恶之花,暗中光》,2013年第1期)
守望者为一个信念执著坚守,为一个群体奔走呼号,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守望者。
徐本禹(《“志愿”是一种生活》,2006年第6期)
2006年,曾在贵州山区支教、当选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徐本禹给《读者·原创版》发来稿件。为了更好地呈现徐本禹的支教经历,以及由一位志愿者成为名人的心路历程,记者对话徐本禹。徐本禹由此成为本刊的第一位专访人物。如今,徐本禹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副部长,更多关注青年的成长,而他当年在贵州支教时的学生又回到家乡支教,让爱心继续传递。
田青(《一个人的天籁》,2006年第11期)奚志农(《美丽中国,野性中国》,2009年第2期)廖晓义(《我不去哥本哈根》,2010年第3期)郝劲松(《只向真理低头的“刁民”》,2010年第4期)赵中(《我不是纯粹的环保主义者》,2010年第6期)王万青(《“草原曼巴”王万青》,2011年第2期)樊建川(《“馆奴”樊建川》,2011年第7期)张轶超(《在歌声里》,2013年第2期)
廉思(《少年中国说》,2010年第5期)
2007年,廉思将目光投向了聚居在北京唐家岭等地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在进行了2年的深入调研之后,出版《蚁族》一书,本刊率先报道,“蚁族”随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0年3月,随着整体改造工程启动,“唐家岭”成为历史。廉思团队成员丁诚曾经写到廉思研究“蚁族”的初衷:“大学生是掌握知识的阶层,掌握知识的阶层过不好,说明这个社会真的出了问题。”2013年7月,一部呈现“蚁族”群体生存状态的电影《唐家岭》上映,“蚁族”重回视野,在这个“史上最难毕业季”。
北京唐家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