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论析

2013-04-23 01:42刘荣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育

刘荣

【摘要】 面对我国高中生物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病和影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各种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使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把生物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联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新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育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70-01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精神以敢于摒弃旧事物旧思想、创立新事物新思想为特征,同时创新精神又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当创新精神符合客观需要和客观规律时,才能顺利地转化为创新成果,使人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1 现实解读: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乏力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以致影响和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加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满堂灌输,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等,这种模式应付升学考试虽然有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严重地抑制了青少年好奇求知、探索创新的意识”,[1]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更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其次,传统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不能很好地配套实验教学,也不能很好的展开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课外活动实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中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致不能很好的领会和理解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大大挫伤。

再次,在传统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教师队伍职业意识淡薄,没能有效地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往往使教师在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动局面受到被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改变传统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弊病,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才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归因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何以乏力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对于教育者而言,基于教育者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影响,使教育者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的地位和重大意义,以致于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使教学工作停留在“授”与“受”的传统模式中,更不能把培养学生兴趣的多元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积极应对,而采取被动躲避的态度,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受教育者自身的因素也是影响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因。青少年正是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因此,受教育者对学习或研究的事物缺乏应有的好奇心,就不能很好地启发创新思维和对事物的怀疑态度,尤其对待高中生物这样的自然科学,一定要很好地启发创新思维和对事物的怀疑态度。如果不能这样,那么受教育者就会丧失去探求与钻研事物奥秘和追求创新的冒险精神,因而更不能提高创新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教育环境也会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创新,把课堂教学实验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奋发精神。再者,社会与家庭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在思维方式上和行为习惯上,由于社会与家庭守旧的习惯性思维和约定俗成的环境渲染,会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极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要积极改善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使学生勇于探求知识高峰,养成刻苦钻研和积极创新的良好精神面貌。

3 实践追问:加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的基本理路

面对我国高中生物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病和影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各种因素,提高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刻不容缓。

首先,教育者自身应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这样才能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教育者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跳出传统教育的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挑战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冒险精神、吃苦精神,以此求得学生创造出创新性成果。教育者也要与受教育者之间展开良性的互动交流,为受教育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其次,受教育者应变传统教育中的那种被动的灌输教学为积极主动学习思考,训练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来启发自我主动思考问题;从中发现问题;试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仅如此,受教育者还应积极参与课外实践与课堂实验,“生物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是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环节,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把两者结合起来去探索理论的伸展度与局限性,来锻炼理论联系实践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教育环境也应当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自由的思想空间,去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引发学生去探求真理和挑战新事物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岳秀娥.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6月.

[2] 黄裕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2).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