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22 03:37苏志坤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村课堂教师

苏志坤

【摘要】

农村初级中学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面临着理念认识模糊,观念难转变、学生基础差,态度不端正、课堂形式,忽视内容实质、软件、硬件跟不上,学生学习渠道比较狭窄等诸多困惑,由此我们应用了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注意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拒绝作秀,力争朴实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对策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走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路上,我们苦苦地探索实践着、不断总结反思,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若得不到及时、妥善地分析破解,将严重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下面我就将自己对农村中学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谈点滴认识和理解。

1. 理念认识模糊,观念难转变——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之“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 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课堂”呢?我们认为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从教师角度看,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将其转变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角度看,应具备二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实现这种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和评价体制的驱使下,部分教师,甚至学校领导对高效课堂的理念和基本要求认识模糊,学得不透彻,理解不深;对高效课堂构建的信心不足,怕是刮一阵风就完事;按部就班搞习惯了,怕增加管理难度;应试教育搞习惯了,怕影响教学质量;填鸭式教学搞习惯了,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独霸课堂搞习惯了,怕学生不会学习。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转变陈旧观念,面对新的高效课堂要求,不能尽快转变角色,没有彻底转变教学方式,没有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意识,对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放心,不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小组积极性,课堂沉闷,没有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效果。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探究花费的时间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只是在有人听课时才象征性的组织学生讨论,或者点名让几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几个问题,平时上课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不论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我们都应该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大胆实践探索。同时,作为管理者,还应大张旗鼓的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师生明确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领会高效的真正内涵,从而坚定构建高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转变传统观念,才能将高效课堂的构建落到实处。

2.学生基础差,态度不端正——注意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全新的学习模式,但农村学生难以适应。农村中学生源窄,而且现有的生源大多数属于农村孩子,他们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起点低,基础差。另外,因父母外出打工,多数由祖辈监管抚养,孩子自卑感强烈,孤僻,不会主动来问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素养偏低。同时,因为监管不力,又极易养成厌学、逆反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一切导致高效课堂的实施困难重重,尤其表现为学生不会学、教学进度慢、教学目标无法落实、课堂难调控等。

生源问题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我们只能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要知道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只有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校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发展,进而改变生源状况。我们所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对问题有充分的估计,并有整体的思考。问题的形成是有过程的,所以解决问题也必须通过“过程”来解决,因此我们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实施必须做到既有长远的安排,又有短期的目标,分清主次、分步推进,追求一点点的突破和进步。比如:教学进度慢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它是正常的而不作为,应该明白“慢”的原因是学生“学得慢”,在这个现实面前,我们着急也没用,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开始的时候,我们适当降低对学生自学内容的要求,侧重点放在“增强学生自学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养成学生自学习惯”上面,只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达成一些低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了解的、认识的、知道的。当大部分学生比较适应之后,再逐步地把理解的、探究的、运用的知识目标交给学生自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保证教学进度,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只有我们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弥补生源的先天不足,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3.关注课堂形式,忽视内容实质——拒绝作秀,力争朴实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容易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倾向,很多学者用辩证思维的方式评价高效课堂构建背景下的这种非理性课堂教学,其教训是形而上学猖獗、形式主义盛行。具体表现为四个“满堂”一一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和满堂夸;四个虚假一一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虚假地渗透。课堂成了教师作秀的场所,成了学生演戏的场所。教师对内容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呈现的方式、合作的组织比较随意,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学生有无探究欲望,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都要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关注不够,简单地把传统讨论视为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控制,环节、节奏、时间、内容全由学生牵引,认为“只要几个学生在一起就一个问题不停地发表见解,就是合作学习”、“有交流就是合作学习”、“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就是合作学习。”这样满教室吵闹,忙的忙、闲的闲,看似课堂热闹,其实杂乱无章,小组间缺乏竞争,产生不了合作的效果,问题更得不到深入的探究。课堂容量、深度不够,大量的时间被一些无效的环节所占用,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失去了其真正存在的价值,成了形式主义,高效课堂也成了“搞笑课堂”。

作为高效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就应该克服“惰性”和“惯性”,坚决拒绝为表演、作秀而有意忽视课堂本身的灵动,刻意回避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学生的另类回答。就应该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对我们的课堂设计和实施“精耕细作、精准操作”,切实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孩子的思维,灵动的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力争使我们的课堂朴实而生动。

4.软件、硬件跟不上,学生学习渠道比较狭窄——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改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都离不开软件、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软件、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研活动、师资培训没有跟上,教师专业素养偏低——学校软件建设没有跟上。农村学校里的教室相当简单:讲台、课桌、橙子、黑板。有些学校没有实验室和必要的实验用品,教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学生无法动手实验操作,教师上课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条件上。课堂教学手段的老化,使教师对课改失去了信心,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同时,受农村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的限制,农村学生缺少获取教材以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知识面窄,见识有限,难以参与以多种信息和直接经验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无处搜集资料,开展课本外的知识建构和科学探索。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单一,课外知识薄弱,解题能力低下,成了农村学生的一个普遍的通病。

由于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使本来就脆弱的农村学校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使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断深入,使地方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有赖于政府部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是新旧两种思想与观念的较量,现实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虽然有许多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虽然还有许多人“穿新鞋走老路”,虽然在教学实践中,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限于上面所述,但是我们毕竟有了良好的开端,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探索,认真总结反思,我们一定会成为高效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农村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