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3-04-20 07:15王文礼
关键词:江西省特色人才

王文礼

(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是按专业划分来培养人才。因此,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而高校办出特色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办好、办强特色专业。

一、江西省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级特色专业数量偏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2007年以来,根据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分七批在高等学校共立项建设345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 (含324个经费自筹建设点)。从各个高校所推荐和通过的专业来说,都体现了较强的教师队伍、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到位、实践实验条件较好、管理制度完善等特色专业的基本特征。其中,“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体现了面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体现了面向国家需求,是优先发展、紧缺专门人才和艰苦行业中的专业领域。[1](P36)

表1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审批通过情况

在2007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共420个,都属于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西省只有2个,分别为江西农业大学的动物科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占全国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0.476%。同处于中部的省份获得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情况如下:河南省有8个,湖北省25个,湖南省9个,安徽省7个,山西省5个。东部省份获得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情况如下:北京市93个,天津市12个,河北省5个,辽宁省14个,吉林省15个,黑龙江省18个,上海市32个,江苏省33个,浙江省17个,福建省5个,山东省21个,广东省13个。西部省份获得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情况如下:海南省2个,重庆市9个,四川省19个,贵州省3个,云南省6个,陕西省25个,甘肃省4个,青海省1个,西藏自治区2个,内蒙古自治区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

在2007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 (本批总计707个,其中普通的590个,自筹的117个),江西省为13个,全部为普通。

在2008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 (本批总计691个,其中普通的607个,自筹的84个),江西省为14个,全部为普通。

在2009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 (本批总计671个,其中普通的600个,自筹的71个),江西省为14个,全部为普通。

在2009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本批总计83个,都属于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全部为普通),江西省为3个,分别为:井冈山大学的音乐学、江西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和南昌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2010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 (本批总计804个,其中普通的751个,自筹的53个),江西省为20个,全部为普通。

在2011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本批总计78个,其中76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特色专业建设点按照20万元的标准拨付项目资助经费,2个与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相关的特色专业建设点按照80万元的标准拨付项目资助经费,含1个自筹经费),江西省为零。

根据统计,在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共立项建设345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含324个经费自筹建设点)中,江西省为66个,全部为普通,没有一个经费自筹建设点,占总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的1.91%。全国高等学校共立项建设345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含324个经费自筹建设点),分布在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平均拥有111.41个,江西省共立项建设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为66个,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取一个省份 (直辖市、自治区)和江西省国家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作对比,情况如下:东部北京市共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为410个(其中自筹为32个),占总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的11.87%;中部河南省共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为87个 (其中自筹为12个),占总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的2.58%;西部陕西省共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为180个(其中自筹为13个),占总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的5.21%。其中全国共立项建设505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西省为5个,占总立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0.99%;东部北京市共立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为106个,占总立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20.99%;中部河南省共立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为8个,占总立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1.58%;西部陕西省共立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为27个 (其中自筹为1个),占总立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5.35%。

根据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国家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含经费自筹建设点)偏少,占国家总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百分比偏低,江西省共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总体上明显落后于东部省份,在中部省份也处于下游,也落后于部分西部省份。

(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缺乏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带头人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首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高校办学的主要条件,教师是高校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关键,是专业、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发展的根本。高校师资队伍的强弱也是能否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最近,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依据世界、国家和学界认可的能反映中国大学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的评价指标,首次发布2013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这是我国首个反映大学教师水平的排行榜,旨在促进中国大学更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2013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评价指标:教师群体获得的奖励成果;教师获世界级奖励:教师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阿贝尔奖等奖励;高水平论文:教师发表的进入世界前1%大学的ESI论文、Nature和Science论文、国际和国内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国家级奖励:教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奖、中国标准贡献创新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文库等。教师个人获得的学术称号和荣誉:教师获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欧美等外籍院士、中国杰出人才社会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何梁何利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千人计划、973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专家、教学名师与团队、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千人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等奖励。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100强,北京大学表现最佳,教师水平最高,高居2013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100强榜首;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浙江大学居第四;南京大学列第五;上海交通大学居第六;武汉大学列第七,中国人民大学居第八,北京师范大学列第九,中山大学位居第十。[2]江西省没有一所高校进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100强,这反映了江西省高校大学教师水平与全国高校的差距。

而在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专业带头人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江西省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江西省高层次人才短缺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人才队伍现状来看,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结构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带头人、领军人才缺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是江西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是江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现实挑战。

(三)高校专业排名在全国名次较为落后、影响度低

根据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排名填报志愿特别版,江西省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大学——南昌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126,江西财经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137,江西师范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04,南昌航空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45,江西农业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45,东华理工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45,华东交通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45,江西理工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45,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45,景德镇陶瓷学院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45,江西中医学院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为245。[3]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排名填报志愿特别版表中各项指标的E+级和E级只列等级,不列排名。E+级和E级等级相同排名不分先后。A++级专业百分比和A等专业百分比,指的是在该校全部本科专业中A++级和A等的比例。

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专业排名在全国名次较为落后,整个江西省没有一所大学的A等专业百分比排名在全国一百名以内。而众所周知,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和高校专业的实力强大与否息息相关,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遴选也与高校专业的实力强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密切相关。

江西省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以上提到的问题,客观原因是江西省高校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大。全省只有一所211工程高校(南昌大学),没有一所985工程高校。 2013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名列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位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南昌大学位列第71名,连续8年入选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另外,江西省还有十多所高校也榜上有名,它们分别是江西师大155名、江西农业大学166名、江西财大175名、江西理工大学219名、景德镇陶瓷学院225名、华东交大230名、东华理工大学234名、南昌航空大学260名、江西中医学院292名、赣南师范学院371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井冈山大学并列427名、九江学院453名、赣南医学院467名、南昌工程学院482名、宜春学院和上饶师范并列546名,江西警察学院和新余学院并列654名。[4]主观原因是江西省政府、教育界和有关部门对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不够重视。根据统计,在全国高等学校共立项建设345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含324个经费自筹建设点)中,江西省为66个,全部为普通,没有一个经费自筹建设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大多有经费自筹建设点。当然,江西省政府、教育界和有关部门对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不够重视与江西省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关。江西省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总量虽然由2000年的1371413千元上涨到2009年的10537807千元,增长了7.7倍,但在全国排名一直居后,其中江西省2009年高等教育经费总量仅为湖南省同年高等教育经费总量的37.8%。以高等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指标来分析,2005-2009年,江西省高等教育的投资规模占GDP的比例仅为1.33%,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1%的水平,也低于1.5%的全国平均水平。从高等教育的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水平来看,江西省在全国各省市间处于倒数第十位。[5](P36)

二、江西省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对策

(一)利用江西省的优势资源来培育特色专业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在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江西最大的省情是欠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在各省GDP2012年排名中,江西省的GDP为9753.43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排名第20名。[6]2011年江西省人均GDP为24681.68元人民币,在全国排名第27名,在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名倒数第5。但是,江西省也有一些优势资源。例如:1、陶瓷产业。(1)品牌优势。景德镇陶瓷名扬天下。(2)技术和艺术优势。景德镇制瓷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艺术瓷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导和领先地位,单位出口售价居全国最高,日用瓷出现了一些新亮点。(3)人才优势。景德镇拥有5000余专业技术人员,有12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占全国1/3,有大批研究人员和民间艺人。(4)资源优势。除瓷石、长石、石英外,江西高岭土丰富,储量1.17亿吨,开发前景好。2、红色资源。江西省是著名的红色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著名的有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吉安市的井冈山革命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赣州市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兴国革命历史纪念地 (纪念馆、烈士陵园),萍乡市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地,等等。

江西省要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来培育特色专业。以红色资源为例,现在江西省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红色资源对专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井冈山大学研究致力于利用红色资源培育特色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005年7月教育部确定同济大学对口支援井冈山大学以后,该校根据井冈山大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三个行动计划共演一台戏”为核心的对口支援总体方案。其中,“三个行动计划”是支持井冈山大学的“学科发展行动计划”、“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和“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行动计划”;“共演一台戏”是两校联手,同演一台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实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该剧公开演出至今,已先后在井冈山本地及周边、上海以及北京教育部、科技部等共演出100余场,观众达7万余人次。曾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在这个过程中,井冈山大学的音乐学专业得到了发展,其音乐学专业在2010年成为国家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利用协同创新来培育特色专业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2011年4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对加强协同创新做出了战略部署。从国内外实践看,协同创新多为组织(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宏观层面的主要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诸多发达国家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主动融合校外优势创新资源,完善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机制,建立开放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模式。英国特别强调大学的科技产出要超越学术影响层面,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决策影响、文化引领等方面,服务国家战略。帝国理工大学强调“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华威大学则全方位拓展与各种创新资源的协同融合,与世界上500多家高端制造企业建立了联合研发机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市场牵引和技术推动,将产业发展植入学科研究机构,加快技术转移。[7]

2012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与过去“985 工程”和“211 工程”不同,“2011计划”不设门槛,各类高校只要具备条件都可以申报。这样就为江西省各类高校创造了条件,争取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

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个单位或个人靠单打独斗难以解决一些对国家、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和课题,这就迫切需要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江西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协同创新这一重大战略高度重视。2012年9月24日,首批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南昌授牌,南昌大学的MOCVD装备与工艺协同创新中心等10家单位获得授牌。[8]在高校层面,江西省高校也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方式、新路径。例如,2012年井冈山大学主持的 “井冈山区域红色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获“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就是集合了井冈山大学8个学院25个学科的100余名教师组成了11个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同时和同济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开展联合研究。

江西省高校虽然在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应认识到协同创新没有止境,今后应大力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协同创新推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通过协同创新培育特色专业,通过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为人才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来促进特色专业的培育

特色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创新型师资是特色专业实施研究型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江西省在培育和发展高校特色专业的时候,要努力吸引高水平师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效果好、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和学术梯队,以学术团队承担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任务。团队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承担专业领域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当前,江西省高校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江西省更应该浓厚高校的学术氛围,为人才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为江西省高校人才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处理好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关系。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既要培养,又要引进。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两条路径,要两个路径都要抓,都要硬,并且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首先,高校要积极引进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改变本校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地缘结构,活跃学术气氛,促进不同学术风格和思想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其次,高校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从中选择优秀的毕业生留校工作,继承和发扬导师先进的学术思想,但是考虑到高校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优秀毕业生留校占每年新进教职工的百分比不易高。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很少“近亲繁殖”。哈佛大学的教授绝大多数是从世界范围招聘来的;最后,要发挥学科带头人或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工作中培养优秀的年轻教师。

第二,既要引得进人才,又要留得住人才。现在江西省一些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力度很大,例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高薪水、住房、科研启动金、解决爱人工作等优惠条件,但是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之后,部分高校忽视或不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未能为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提供好的平台和好的工作环境,在一些高校还存在不能准时全额发放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和科研经费,办事难等现象。所以江西省高校应该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能够安心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既要重视引进人才,也要重视引进的人才进校后的工作和生活。

第三,要创新人才资源管理制度,为人才创造既有紧迫感又相对宽松的环境。高校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其实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资源管理制度的竞争。高校制定并实施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才能留住人才;反之,如果没有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少发挥才能的制度环境,即使引进了人才也可能流失。因此江西省高校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用人制度,优待引进的人才,避免有些高校将人才引进以后,在各种评先评优中统统都放在高校“老”教师之后的做法,为人才创造既有紧迫感又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我们的大学,现在更需要一种“大爱”。大学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充盈着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有了这样的环境,既能请得来、也能留得住大师,更能让他们在坦然、平和的心境下出成果。[9]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在20岁出头时发表两篇非合作博弈的论文,使其展露头角,但他30岁时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别说工作了,连亲人都无法辨认,但普林斯敦大学没有抛弃他,不仅花钱让他治病,而且长期让其休病假。使纳什能断断续续地从事研究工作,普林斯顿大学保留了他的数学教授职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爱心守护之下走出了30年的精神分裂症梦魇,最终获得了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教授的故事被写成小说《普林斯顿的幽灵》,后被改编拍成电影《美丽的心灵》,并一举夺得200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金像奖。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容乃大的胸襟和宽容的学术氛围。

(四)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和综合学科专业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大学要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大学的组织结构也不得不在21世纪有所改变。未来大学的组织结构将更多地依赖为了解决问题而形成的跨学科结构,并保留由钻研某一个单一学科而形成的深度知识。21世纪的新语言区别于其他学科语言的最大竞争力在于,它可以让研究者和教师跨越学科的障碍,自由交流。新的组织结构将会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因为单一的形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美国最好的大学间将会出现巨大的异质性,这些大学背后的运行结构也将互不相同。[10]

因此,江西省高校应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科技前沿,立足区域经济,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凝炼方向、突出特色、交叉融合、创新平台”为学科建设思路,以“调整、充实、拓展、提高”为学科建设方针,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和综合学科专业,努力增加专业建设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促进学科交叉与渗透,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学科建设的重点突破;依托优势学科组建学科群,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凸显学科优势和特色;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培育拔尖人才,形成创新学术团队,提升学科自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高校一般实行的是校、院(系)二级的管理体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大学内的教学科研实体学院的设置平均数为9个以下,英国大学不超过10个。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学在探索“学院制”的进程中,二级实体院系设置数普遍在20个以上,不少学校在30个左右,少数学校甚至在40个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管理体制尤其目前的学院制已成为制约高校科学发展的瓶颈。[11]此外,由于新兴学科的产生,学科互动要求的增加,以及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偏差,这种校、院(系)二级的管理体制确实存在有悖于教学和学术研究规律的问题。比如在多数综合性大学,文史哲、数理化各自为阵的局面一直无法得到合理有效地解决。如此的条块分割,二级实体学院设置过多过细,明显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也不利于大学科研团队的组织。在大学成立“学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新机构的产生彻底解决这类问题。学部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有效形式,学部制是改革学科管理体制的客观需求,集中体现为推动跨学科的发展,它在保持学科已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学科间信息、资源和成果的有效利用,提升了学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学科的竞争力。[12](P17-18)“学部制”并非简单的院系合并,而是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国内现在一些研究型大学已经开始实行学部制,例如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七大学部即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物与环境学部,医学部相继成立。

江西省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学科进行“大部制”整合,实现横向协调发展,发挥多学科优势来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学部制建设,高校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有步骤、有计划地探索高校去行政化,体现“教授治学”,推动高校简政放权,加强人才整合培养,更好地适应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交叉,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同时通过探索“学部制”管理模式,在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治理效能方面作出有益尝试,从而达到提升学科实力的目的。

(五)通过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来培育特色专业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专业特色必定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正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要培养大批优秀创新人才的视角,该工程将建设特色专业列为其重要建设任务之一,实质就是要解决好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促进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增强高校专业的适应性。[13](P15)在2012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又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支持建设350门左右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重点建设200门适应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的新课程;通过遴选准入的方式,选拔100门能够反映区域特点并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新课程。近两年确定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经过评审遴选,也可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

为此,江西省高校要借助国家和省 “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根据学校教学工作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组织知名教授主持建设一批具有校本特色、内容丰富、先进适用的精品课程,积极开发原创型的教材,组织研究引进教材,加大双语教学改革试点,并在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方面下工夫。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重点建设一批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自19世纪后期以来的又一重要传统,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详尽的通识教育计划。在美国,通识教育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副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15](P42)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采用的是知识广度的理念,即包含数理、文学等的“全方位”学习。由1980年,学校逐步把通识课程移为各院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该核心课程共分为以下十类:外国文化、历史A、历史B、文艺A、文艺B、文艺C、伦理、科学A、科学B、社会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大学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弊端逐渐显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因此提出要进行“通才教育、文理渗透”。1995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进行了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如北京大学的“文理双学位制”;清华大学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此后,更多高校跟进,比较著名的有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浙江大学的求是学院、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等。当前,与其他高等教育强省(直辖市、自治区)相比,江西省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还有待提升。因此,江西省高校应提高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学习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通识教育。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江西省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正如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的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加强江西省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也不仅限于作者提到的5条对策,例如,各级政府加大对江西省高校的投入、江西省高校自身实力的增强、江西省高校建立起针对特色专业的完备的外部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等都对江西省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大有裨益。

[1] 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5).

[2] 2013 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 100 强,北大称雄[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05-30/1455381839.shtml,2013-6-26.

[3] 武书连.2013 中国最值得报考的 408 所大学排行(4)[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06-13/1033384196_4.shtml,2013-6-26.

[4]肖蓓.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亮相 江西20所高校榜上有名[N].江西日报,2013-01-10.

[5]周军霞.中西部高等教育超常发展的经济学透视——江西省高等教育经费数据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6).

[6] 各省 gdp 排名[EB/OL].http://www.economicdaily.com.cn/a/201210/11413.html,2013-01-10.

[7]宋维明.以协同创新 促人才培养[N].人民日报,2012-11-23.

[8]江西批准10所高校实施“2011计划”[N].信息日报,2012-09-25.

[9] 左文,杨福家.出发,是为了回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1-02.

[10] 乔纳森·科尔.美国大学对中国有借鉴意义吗? [EB/OL].http://www.sinoss.net/2012/0821/42097.html,2013-01-07.

[11]储召生,唐景莉.北师大学部制:高校“大部制”改革掀起盖头[N].中国教育报,2009-07-06.

[12] 郭贵春.论大学学科建设的“十个转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13] 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

[14]李曜明.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启动实施[N].中国教育报,2012-12-04.

[15] 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猜你喜欢
江西省特色人才
模拟成真
人才云
特色种植促增收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