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勇 宋迎黎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山东荣成 264308)
10多年的体育教学,我一直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体育教师的职责就是管理好课堂,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前不久在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对此前的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初二某班的体育课上,准备部分的一个小游戏:“听老师喊数结队”,最后有二个学生结队失败。根据游戏规则,我让他们自己说出一个体育动作名称并做出动作。结果这两个学生抓耳挠腮,始终想不起来。我只好进行启发,结果启发一个他们做一个,就是自己想不起来。而启发的内容如跑步、单脚跳等,他们也认为太简单了,就是怕说错了,不敢说。原来是学生在体育课上缺乏参与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1)研究对象:初二年级8个班的所有学生。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
课后,结合这两个同学的情况,我对所任教的8个班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心理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方式多样),结果如表1。
通过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此类学生占调查学生人数的49.42%。在这类学生中,虽然有的学生在平日的体育锻炼过程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很好,但由于怕说错了或动作做不好而遭到同学的嘲笑,心理负担较重,压力大。
此类学生占调查学生人数的28.2%。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自身的运动素质相对来说比较差,学习动作技能相应的有点慢。因此在思想上害怕上体育课,懒于上体育课,更谈不上在全体学生面前进行练习了。特别是部分同学,由于以前在体育课上练习成绩差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心理留下了阴影。
此类学生占调查学生人数的17.15%。主要特点是当老师问到自己时,大脑一片空白,平日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所学动作的内容一点也想不起来,而此时更怕同学嘲笑,因此更加紧张。
包括情绪等方面的原因。
表1
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勇气是导致初中学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最主要内因。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在体育课中常表现为懒惰、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同。内向型和抑制型的学生在学习中,若不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学习体育会产生信心不足,造成自卑和逆反的心理。而外向型的学生易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缺乏进取,学习中经受不了失败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挫折,易产生不良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由于心理素质差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过低地低估自己,觉得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差,在课中也常出现胆怯,心情紧张不安,缺乏参与练习的勇气,导致掌握运动技能能力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如何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自信和勇气,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体育课程的性质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指导。作为教师,主要作用是引导并提出建议。而多年的灌输式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如何转变这种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体育课上要消除教师的满堂灌现象。可以课前先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给予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责任感,能够独立。
(2)课堂教学中让全体同学都能够参与,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存在自卑、退缩心理,不爱展示自己。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掌握课堂,才会主动学习,才会对学习有更大的兴趣,使其有机会发挥自己。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特别在体育课练习方式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如规定一些标准等。教师的责任不是要求学生怎样去做,怎样去学,而是注意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是否符合要求,给学生指出并让他们自己去加以改进和提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感受喜悦。
体育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大保障。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应是在友善、信任的氛围中进行的,做到真诚。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放下架子,在师生交流中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持说真话,不掩饰。为了做到公平,坚持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哪怕学生说出错误的或者比较幼稚的问题,也应该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并加以接纳,而决不作出惊讶、讽刺、批判等反应,甚至到处传播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等错误动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抛弃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消除自卑心理,才会正确面对自己面前的问题,并予以清理和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和退缩。
实践告诉我们,体育课上总会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缺少自信,缺乏勇气。对他们来说,教师的严格要求有时会成为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他们形成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一切都无所谓。这非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反而在教学中形成了新的问题。为解决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感觉到班级的每个同学、每个老师都对他充满了希望,而不是简单、无意义的嘲笑。
(2)教师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对这部分同学格外辅导,但是要选择适当的方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他们真正热爱体育,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3)体育教师还要在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解决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
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树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与互动的关系,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在学生中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值得尊敬、值得信赖、值得亲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及时给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应经常用评语方式,即时评价学生技能的程度。例如在练习时或结束时用“好”、“很好”、“不错”、“真棒”、“真不容易”、“相信自己”、“再试一试”、“坚持一下”等词语进行激励性评价。另外,要以准确的量化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掌握技术和技能的程度。例如:给学生即时反馈,跑的时间、投掷的远度、跳时的高度或远度、力量性练习的次数等,这样让学生随时掌握自己学习的情况。教师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如用点头、鼓掌、摇头等动作表示赞同和反对。应经常走近学生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理解、支持或赞扬。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视线与学生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愤怒等情感,告诉学生老师正在密切关注他们。这样既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又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勇气,通过体育参与增强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仅仅靠一门学科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它更要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成效。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要相互沟通信息,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有足够的智慧、爱心、耐心和恒心,更要有足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很难,但你收获的更多是希望。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2]唐朝辉.浅析学校体育锻炼与自信心的培养[J].中华现代教育,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