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2013-04-18 12:00杨东奇
奋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发展

杨东奇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讲话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提出的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管用的武器和 “钥匙”。是否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以取得推进工作的实效。

一、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是研究问题

善于研究问题是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表现,这对于我们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能力、完成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树立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善作善成的前提。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90多年的伟大实践表明,只有清醒认识、准确把握中国社会面对的重大问题,国家才会进步,人民才能幸福;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走很多弯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省的发展相对滞后,改革起步晚、市场化程度低,发展不快仍然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发挥好我省资源优势,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绿色食品大省、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应时刻保持 “问题意识”,勤于观察、敏于思考,纵观大局、处处留意,及时发现关键问题,时刻关注重大问题,随时处理紧要问题。二要采取正确方法。研究问题不是吹毛求疵,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研究全局性、本质性、潜在性、紧迫性问题。实事求是研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我们应立足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实际,客观地分析形势,历史地看待问题,把问题研究准、研究实、研究具体,承担好落实好本地区本部门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环节上的改革发展稳定责任,决不能避重就轻、大而化之。注重实效研究问题。将研究思路与工作成效紧密结合起来,使研究问题为取得实效服务。比如在机关党的建设方面,就可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上加强研究,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探索党建工作载体,将加强党性修养与激发工作热情结合起来,将提高党员素质与提升业务能力结合起来,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与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机关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党建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既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又能通过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党员干部归属感和党员意识,发挥表率作用,催生奋进激情,与时俱进推动机关各项工作。三要看清问题本质。看清问题本质,才能把握事物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找准问题的根本症结和治理之道。透过现象看问题。透过现象看问题,既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能够把握本质、科学决策的切实保证。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的发展问题,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进行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思考,以 “本质”思维分析原因、触及本源,着力把握问题本质。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 《决定》)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也是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点之一,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立足全局看问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应善于围绕全局思考研究问题,切实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统筹规划、抢抓机遇、推动发展。我省正处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各级领导干部应按照省委提出的 “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紧跟 “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思路,围绕经济建设实施 “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十项重点民生工作 “两大重点”,水利、铁路和城镇 “三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开动脑筋,理清思路,在统揽全局中谋求更大发展。站稳立场看问题。我们要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准确定位 “公仆身份”,从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角度出发,狠抓作风建设,打牢群众基础,将研究实际问题与满足群众需要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解决问题增加人民福祉。四要把握时代脉搏。我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和深水区,发展形势复杂、各类矛盾叠加,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把准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以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拓展宽广眼界。眼界决定境界,视野决定高度。做好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宽广的马克思主义眼界,提高运用科学理论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眼界,不断接纳新鲜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履职能力;具有宽广的全球眼界,跳出 “小圈子”,放眼 “大世界”,多取他山之石,求解破题之策。培育敏锐视角。领导干部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思辨的头脑,见微知著、明察秋毫,精于预见、未雨绸缪,准确洞察问题实质,客观把握发展趋势。随时随处发现情况,时时刻刻捕捉信息,善于见人之未见,抓住先机、赢得主动。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没有创新,改革就会停滞不前,工作就成一潭死水。我们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站在时代前沿,大胆探索尝试,敢于突破突围,出台改革新举措,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推动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决定》提出: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此,我们要从我省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提高司法公信力,紧紧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要领是有的放矢

研究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真正解决问题还需把握问题本质、找准矛盾焦点,抓住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集中发力,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影响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念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倍加关注、深入研究、主动化解。一要虚心问计。受知识、专业、阅历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解决所有问题上都是行家里手,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问计于专家学者、求教于先进经验,汲取各方智慧、汇聚全面信息。调查研究是问计的重要方式,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真实情况,为解决问题获取第一手资料。习近平总书记在 《谈谈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好调查研究,才能保证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领导意志服务群众愿望,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带着问题调研。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到基层、到实际中去,尽力掌握调研的主动权。可有“规定路线”,更要有 “自选动作”,多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多问一些没被安排的群众,力求全面、准确、真实、深透地了解实际情况,防止调研走过场。结合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应将改革创新、产业项目建设、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大事作为调研重点,开展针对性、有效性的调查研究,使调查研究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听取群众意见。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推动发展、造福群众,一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 “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领导干部应善用开门纳谏、从善如流这一重要法宝,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检验调查研究的实际成效。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市井巷陌,倾听群众呼声、感知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听取群众意见,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做到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保证调研成果服务决策、造福人民。二要辨症施策。因事制宜、务实管用的措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要害,工作中应注重方法、区别对待,找准症结、辨症施策。因事施策。问题产生原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运行规律不同,应对之策必然有别。既要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思考问题,又要关注个体问题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区别对待。对影响全局工作的重大问题,应坚持统筹规划、注重顶层设计、突出解决重点、协调各方关系、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应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诉求合理的尽快妥善解决,诉求不尽合理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应科学果断决策、动员各方力量、灵活迅速处理,避免事态范围扩大。抓住事物根本。根本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解决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矛盾也就容易解决了。我们应善于运用抓根本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培育理性思维、树立全局眼光、做到统筹兼顾,找准 “主攻点”、牵住 “牛鼻子”,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方向,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要害,用发展的眼光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决定》提出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就是抓住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措施。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理好每一个细节就等于连接好问题的每一个链条。我们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培养从细处、精处入手的工作作风,抓大局中的重点细节、全局中的关键环节,以解决小问题易问题为突破口,为更好地解决大问题难问题创造条件。三要审时度势。审时度势是一种工于战略的眼光、精于预见的能力和勤于思考的功力。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种问题时,应高瞻远瞩、洞悉先机,把握好时机,掌握好 “火候”,争取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作出合乎时势、顺应潮流的正确决策。认清形势。只有认真分析面临形势,准确判断发展趋势,分清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等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各种因素,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决定》提出,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交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立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客观实际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和必然选择。借势而为。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任务还很艰巨,在以机械化带动规模化、以产业化支撑城镇化等方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有继续努力、大力推进的空间。中央将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我省农业发展和全社会进步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借势而起,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经验、探索新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相机而动。时机是决定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相机而动、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尤其在处理复杂矛盾、棘手问题、突发事件时,要快速准确地权衡利弊得失,关键时刻敢拍板、敢决断,处理政事不失时、不失当。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我们紧紧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立知立行、即行即改,循序渐进、主次分明,先解决具体问题再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先解决突出问题再整改一般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狠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很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跟落实不力有关,都跟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相连。我们要敢于抓落实、乐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以狠抓落实的力度保证实际问题解决到位,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一要围绕中心抓落实。中心工作是全局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抓落实应紧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从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围绕中心抓落实就是围绕能够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决定改革开放成效的大事落实党委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措施要求,使之贯彻到实践中去、贯彻到基层中去、贯彻到群众中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对于省委提出的 “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和谋划的 “五大规划”、 “两大重点”、 “三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全省科学发展大局的发展路径,各级领导干部应在深入研究政策、充分掌握实践要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和工作实际,认真谋划、主动对接,细化落实方案、推出务实举措,在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和推动本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找到最佳契合点,创造性地把省委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要持之以恒抓落实。抓落实就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让工作见到成效。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35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一以贯之、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下去。我们对既定的目标、明确的任务,应克服畏难情绪和各种干扰,以求真务实的态度,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绝不能求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贪一时之利,见硬就躲、虎头蛇尾。比如对于极易反弹的文山会海问题,应长抓不懈、坚持到底,在提高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在服务基层、方便基层上下功夫,在控制数量、精简节约上下功夫,杜绝简单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问题。三要明确责任抓落实。抓落实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敢于负责,勇于承担。应根据任务特点,统筹安排,科学摆布,合理配置资源,调动积极因素,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抓落实的格局和合力。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制定任务书、规定时间表、确定责任人,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责任到人,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目标管理保障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落实。比如我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中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民生改善方方面面,关系农业、金融、财政、城市建设、户籍管理各个环节,牵涉省、市、县、乡多个层级,迫切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迫切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带头尽责、抓好落实。四要督促检查抓落实。督促检查是从决策部署到工作落实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工作成效的重要法宝。应积极探索内在规律、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使督促检查工作更加符合形势任务要求,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盯住落实工作的各个环节搞好督查,对已经落实的看效果,对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对尚未落实的问原因,对落实不力的严问责,以好的作风保障好的执行力、贯彻力、落实力。尤其是要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和我省出台的关乎民生改善的惠民措施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收到扎扎实实的效果。各级党委办公厅 (室)作为服务党委工作大局的运转中枢、保障省委决策落实的重要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以督促检查保落实的职责,着眼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实践,围绕中央 《决定》和省委有关要求,注重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注重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注重督查方式方法创新,确保党委政令畅通,在服务我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五要建章立制抓落实。要真正把各项工作抓深抓实、抓出成效,就必须树立起 “制度就是保障”的意识,建立起促进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抓落实的全过程,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针对出现问题和矛盾的深层原因,将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完善组织建设、考核机制、激励措施,特别要健全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激励鞭策,推动落实。比如我省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问题上,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开办和推荐课外辅导班或在课外辅导班授课,建立问责制度;建立高校分类指导管理体系,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等,就是要以制度的形式将改革措施固定下来,保障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世界上最怕 “认真”二字。只要我们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工作部署,深入研究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推进落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不了的问题。

猜你喜欢
工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工作,爽飞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选工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