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鹏,安焕霞,郭永峰
(1.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林业局,陕西 渭南714000;2.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810016;3.渭南市临渭区农技中心,陕西 渭南714000)
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更是生态文明的标志,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林业建设对于人们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1]。
渭南市临渭区位于关中平原的东部,坐标介于109°23′—109°45′E,34°15′—34°45′N。南北长约60 km,东西宽约32km,辖区总面积1221km2,海拔在335~2499m。地形南北差异明显,自北向南依次可分为渭河平原、黄土台塬、丘陵沟壑、秦岭山地四大地貌类型,尤河、赤水河、零河三条河流由南而北呈“川”字形注入渭河,将黄土台塬切割为相互对峙的东西两塬。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景色优美,人文景观源远流长,黄土台塬区光照充足,丘陵纵横交错,发展森林旅游业和杂果产业具有良好的潜势。本文介绍了渭南市临渭区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该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依托退耕还林、三北工程、日元贷款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塬区经济林产业面积已发展到0.8万hm2,同时按照“抓点示范,典型带动”的工作思路,先后建成了40余个以核桃、花椒等为主的基地村、示范村和万亩核桃基地乡一个,截至目前,区内核桃挂果面积达0.2万hm2,核桃供不应求,销售价格逐年攀升,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经济林年产值达2300万元。
结合荒山造林、村屯渠路绿化,临渭区因地制宜,在村屯渠路四旁积极发展桐、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做到经济、实用、绿化、美化融为一体。建成西潼高速宽幅速生杨林带11km,总面积近1333.3 hm2,在桥南镇沟谷平地建成333.3hm2速生杨示范基地,站南办韩马村333.3hm2泡桐基地。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在抚育管护好原有刺槐林的基础上加大造林力度,使区内刺槐用材林面积达2333.3hm2,用材林蓄积达6.2万m3,年产值达800余万元。
区内现有森林公园3个,生态观光园1个(石鼓山省级森林公园、天留山市级森林公园、秀龙山森林公园、华夏生态园)。同时,桥南镇、大王乡、向阳办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的生态观光饮食“农家乐”蓬勃兴起,成为全区林业产业的新亮点。
目前全区林业产业一、二、三产业比值为8∶1∶1,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林产品加工业滞后,森林旅游业还处于初始阶段,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种类多,面积散,优质高效林面积少。
经济林总体规模不大,拳头产品没有形成,缺乏知名度,涉林企业数量少,经营规模小,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及原材料,附加值不高。
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社会化,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坐地等客、被动销售的问题较为突出。另外,市场意识薄弱,群众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依靠林业重点工程扶持,缺乏翔实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学管理技术,自我保护林地,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科学合理搭配一、二、三产业,使一、二、三产业发展相互协调,均衡发展,彻底解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区林业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将发展林业产业作为巩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不断壮大林业产业规模,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3.3.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林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种投资主体来我区投资办林业产业。切实加大对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华夏食品厂等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和对外宣传,引导林产品加工企业同广大农户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模式,通过走“公司+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管理路子,以公司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以利益为纽带,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3.2 进一步加快林果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以市场营销带动林业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主产区广大林农成立核桃、冬枣等产业协会,通过协会或其他行业中介组织满足广大林农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应对市场的抵御能力。
3.3.3 各乡镇办、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农务网络,建立健全林产品市场供需求信息平台,全面掌握当地林产品生产情况,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并就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提出建议。
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稳定所有权、放开经营权、维护收益权”的原则,根据区情,制定合理的集体林地拍卖、承包、租赁办法,规范林地林权流转机制,并依法确权发证,明确其管护责任,保障其收益权。不断创新林业经营体制,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制度,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开发林区生态旅游。
建立区、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林木病虫害监测防治网络,形成稳定的产业科技服务队伍,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鼓励广大技术人员深入林业生产一线,指导群众进行科学栽植,大力推广丰产栽培和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认真搞好田间管理,不断提高林产品产量和品质。健全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网络,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危害,使全区林业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