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张苗+雷霆+刘娟+王燕萍
摘要 小麦是渭南市临渭区主要夏粮作物,历年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产量损失较大。通过开展小麦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评估试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危害损失统计标准,探讨和评估各个单项病虫草害对综合危害损失的作用,为正确估测各病虫草害的单一危害损失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危害损失;陕西渭南;临渭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112-0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固市镇营里村,田间栽培管理水平基本一致,肥力中等,地形平坦,前茬为玉米,土壤类型为垆土,pH值7.8,面积共0.37 hm2。种植品种为西农3517,2016年10月9日统一机播,2017年6月7日收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专防区,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适时进行综合防治,其他栽培管理正常进行;处理B:自防区,专业技术人员不作任何指导,由农民自行防治,其他栽培管理正常进行;处理C:病虫防治区,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仅防治病虫害,其他栽培管理正常进行;处理D:杂草防治区,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不防治病虫害,其他栽培管理正常进行;处理E:非防区,田间不进行任何防治,种子也不进行包衣处理,使病虫草害自然发生,其他栽培管理正常进行[1-3]。
采取小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处理A、B均为0.13 hm2,处理C、D、E均为0.03 hm2,处理C、D、E在同一区域,与处理A、B相隔10 m以上,以免防治区和非防区相互影响[1-3],处理B在处理A、C、D、E附近且有一定距离的区域,避免农民自防区与专防区在施药时间与用药品种发生重复。
1.3 试验调查
1.3.1 地下害虫调查。①播前基數调查。于秋季小麦播前2016年9月29日进行虫口基数调查。②危害情况调查。在返青后调查2次,每个处理小麦田调查3行,每行查2 m长。
1.3.2 小麦病害调查。①小麦条锈病调查。秋苗期调查1次,春季初见病叶后每5 d调查1次,至小麦成熟期或条锈病病情停止增长为止。②小麦白粉病调查。小麦秋苗期调查1次,春季从小麦拔节期开始,每10 d调查1次,拔节后每5 d调查1次,查到乳熟期末止。③小麦赤霉病调查。从抽穗始期开始,始见病穗后,每3 d调查1次,至病情稳定时止,调查病穗数和病情严重度。
1.3.3 小麦虫害调查。①小麦吸浆虫调查。于秋苗期11月19日调查1次,调查虫口基数。成虫调查:从始见成虫开始,到成虫终见后3 d止,每天调查1次,每日记录捕获成虫数,计算总累计10复网虫量。后期发生程度调查:在幼虫发生盛期(小麦扬花后10 d至幼虫脱出麦穗前) 5月14日剥查1次。②小麦蚜虫调查。小麦返青拔节期至乳熟期止,开始每10 d调查1次,当日增蚜量超过300头时,每3 d调查1次。③小麦红蜘蛛调查。小麦返青后至抽穗期,每5 d调查1次,调查蜘蛛种类及其数量。
1.3.4 杂草发生情况调查。在小麦秋苗期、返青期和抽穗期调查,记载小麦优势杂草种类及杂草数量。
1.3.5 产量调查。小麦进入蜡黄期后进行田间测产,用面积为1 m2的正方形铁丝框进行框定选取,每处理按对角线取样法取3个重复,统计穗数、穗粒数,剪取框内全部麦穗,带回室内挂晾,晾干后称重,折算平均产量[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危害情况
试验田对小麦造成危害损失的病虫草害与当地大田病虫草害发生实况一致,吸浆虫较大田发生危害程度轻、危害小。穗蚜、红蜘蛛、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播娘蒿、婆婆纳、节节麦、猪殃殃等病虫草害与大田发生程度相当,危害损失程度较大的为穗蚜、赤霉病和草害,其他病虫害危害损失程度较轻。在病虫草害防治中,以病虫害防治最重要,普通年份防治1~2次。草害防治以早春防治为主,冬前防治较少。
2.2 各试验处理区的产量及损失率差异
测产调查显示,专防区小麦产量最高,影响因素小;病虫防治区次之;农民自防区位于第三;杂草防治区位于第四;非防区最低。其中,非防区(不防治病虫草害)较专防区产量损失达2 658 kg/hm2,产量损失率达33.6%,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害虫、杂草等危害,导致穗数较少;中后期病虫害危害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下降。杂草防治区(防草害不防病虫)较专防区产量损失1 476 kg/hm2,产量损失率为 19.2%,主要原因是由于防治杂草而未防治病虫害,导致病虫害危害严重,造成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少。农民自防区(自防区)较专防区产量损失600 kg/hm2,产量损失率为7.8%,主要原因是农民自防随机性强,影响防治效果,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少。病虫防治区(防病虫不防草)较专防区产量损失354 kg/hm2,产量损失率为4.6%,主要原因是穗数和千粒重低。
2.3 各项病虫害和草害危害损失情况分析
条锈病发生程度轻度(1级)时,可挽回损失66 kg /hm2,实际损失42 kg/hm2。地下害虫、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和红蜘蛛发生程度偏轻(2级)时,均可挽回损失130.5 kg/hm2,实际损失85.5 kg/hm2。吸浆虫和麦田杂草发生程度中度(3级)时,均可挽回损失205.5 kg/hm2,实际损失133.5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病虫害中等发生时,通过植保技术指导,开展病虫草害专防示范,小麦病虫草害明显减轻,危害损失较轻。如果不防治病虫草害,则产量危害损失较大。只有利用科学的防治方法,正确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才能最大限度地挽回各种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
另外,试验结果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田间管理。由于试验示范田块面积大,在不同的农户间进行,田间管理存在技术差异,并且不同的田块地力之间也存在差异。二是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各种病虫发生的影响不同,每年每种病虫发生程度不一样,对产量的影响也不一样。三是药剂防治不能完全控制病虫害,开展综合防治,仍然会有一定损失。四是理论产量是一个理想化的数据,在进行大田示范时,受到各种因素干扰,理论产量不确定。为掌握更准确的试验结果,需在病虫发生严重程度不同的年份做进一步论证[1-3]。
4 参考文献
[1] 许艳云,张求东,肖辉荣,等.小麦病虫害自然损失率估计试验结果初报[J].湖北植保,2009(5):5-6.
[2] 李平松,马永翠,马沙,等.马铃薯病虫草害损失评估试验[J].中国果菜,2017(1):38-41.
[3]刘西灵.2013年阜阳市颍州区大豆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评估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43-144.
[4] 李春广,刘梦泽.农作物病虫草危害损失评估与分解方法[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