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猪的胴体瘦肉率

2013-04-18 04:05福建省武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3643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瘦肉率肉猪眼肌

陈 鸣 福建省武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3643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肉猪胴体瘦肉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为40%~50%,发达国家为55%~65%[1]。作为养猪和猪肉消费大国,肉猪生产,特别是瘦肉生产在养猪业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努力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已势在必行。本文介绍影响猪瘦肉率因素和提高瘦肉率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注重猪品种选育、杂交种的培育、科学提供营养、改善饲养管理技术、适时出栏、开展人工授精、利用分子育种学改良品种。

1 猪胴体瘦肉率的概念

瘦肉重占瘦肉、脂肪、皮和骨的总重之比为胴体瘦肉率。猪的胴体瘦肉率是指胴体剥离瘦肉量占胴体重的比例。我国的国家标准(GB 8467-87)是:左侧胴体称重后(去头),除去板油和肾脏;进行皮、瘦肉、脂肪和骨的剥离;剥离时,肌间脂肪不易剔除算作瘦肉,皮肌(包括腹部和大腿部皮肌)不易剔出算作脂肪[2]。

2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

性状的表型都是动物个体由双亲所获遗传基础与环境互作的结果,即所谓“G×E”[3]。

2.1 猪瘦肉率及胴体性状的遗传因素 一般而言,品种 (系)对猪胴体瘦肉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品种(系)的瘦肉率不同。不同品系以及品系间的不同杂交组合,瘦肉率也不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猪瘦肉率属于中度偏高遗传力性状。其瘦肉率主要取决于活体平均膘厚,与眼肌面积、边膘厚存在较强的遗传相关[3]。

2.2 环境条件对猪瘦肉率的影响

2.2.1 营养 营养方面主要是蛋白质营养的影响最大,瘦肉组织的增长其实质主要是蛋白质的沉积,在粗蛋白的需求上需要一定的量。

2.2.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方面主要是不同饲养阶

段供料的影响和不同饲养方式的影响。育成猪瘦肉组织生长强度大的阶段为3~5月龄(体重30~60 kg),而脂肪组织的最大生长强度阶段则在中后期(育肥期),越是后期生长强度愈大。故在瘦肉组织生长强度大的阶段给予充分饲养,脂肪组织生长强度大的阶段适当限制饲养,瘦肉率就会更高[3]。

2.2.3 适时出栏 不同阶段屠宰,瘦肉率不一样。理论上应在猪瘦肉率最高的阶段屠宰,但又要考虑增重速度、肉的品质、消费习惯、瘦肉量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70 kg增重至100 kg时,瘦肉率降低6.6%,肥肉率增加9.5%。90~100 kg出栏为宜。另外,饲料添加剂、气候、畜舍条件等也会影响瘦肉率。

3 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方法

3.1 猪品种选育 应根据猪种类型特点,合理选用。同时,选用的品种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并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突出的生产性能,符合生产目的的需要。

3.1.1 选猪种类型时注重胴体瘦肉率指标 猪胴体瘦肉率是一个高遗传力的性状,它与体长、腿臀围呈正相关,而与背膘厚呈负相关。在猪的表型选择中,应注重根据体躯长、腿臀围、背膘厚进行选择。通过选择体躯长、腿臀围大和背膘薄的个体留作种用,提高后代胴体瘦肉率[4]。

3.1.1.1 猪的背膘厚选择 肉猪的背膘厚与胴体瘦肉率呈很强的负相关性(r=-0.70)。背膘越厚,胴体瘦肉率就低。相反,背膘越薄胴体瘦肉率就越高。因此,通过选择背膘薄的种猪,能达到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的目的。

3.1.1.2 注重眼肌面积 在以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为目标的选种中,都很重视对眼肌的选择,眼肌面积与瘦肉率的相关性为0.79,眼肌面积的遗传力较高,变动范围为0.45~0.60,在选种时要考虑眼肌面积[5]。

3.1.2 通过纯种繁殖提高瘦肉率 通过培育瘦肉型猪品种来提高商品猪瘦肉率,提高该类型猪的纯度。如杜洛克猪,通过二三十年的本品种选育,从脂肪型转变为瘦肉型,其胴体瘦肉率高达65.1%,汉普夏猪从兼用型转变为瘦肉型,其胴体瘦肉率达64.7%。

3.2 杂交种的培育 引进的猪种具有较高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但繁殖性能较低,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我国的地方良种,生长速度较慢、饲料利用率低、胴体瘦肉率低,但繁殖性能高,适应性强,肉质好。所以,培育品种可以介于这两类品种之间,即杂交种的培育。

3.3 科学提供营养

3.3.1 合理配制日粮,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 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三个阶段。即猪年龄越小,体重越轻,骨骼生长越快;随年龄及体重的增加,肌肉长势加强,一般20~60 kg时,肌肉生长迅速,60 kg后则脂肪沉积加快。因此,猪各时期所需物质含量不同,粗蛋白质含量前期 (25~60 kg)为 16%,后期 (60~100 kg)为14.5%。配制的日粮应含有与猪只生长阶段相符合的理想营养成分。

3.3.2 合理使用添加剂 日粮中应用添加剂可以提高猪的瘦肉率、改善猪肉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适当添加氨基酸、甜菜碱、有机铬制剂、半胱胺、对氨基苯胂酸、L-肉碱、二氢吡啶、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中草药添加剂等[6]。同时,利用优质牧草养猪,既降低饲料成本,又提高瘦肉率和经济效益。

3.4 改善饲养管理技术

3.4.1 合理组群,密度适宜 育肥猪最好按原窝群饲养,每群不超过20头,群间体重差别不超过5 kg。圈养时每圈饲养头数要适当,一般封闭式饲养,每头占地面积应不低于1.2 m2。

3.4.2 “稀粥料”改喂“干湿料”由于瘦肉猪生长速度较快,需要营养条件较高,为保证生长瘦肉的需要,饲喂方法必须改“稀粥料”[料水比为(2~4):1]为“干湿料”(料水比为1:1),特别是在肉猪饲养的前期,更要加大喂料的浓度,以“捏得拢,散得开”为度,同时要保证供给清洁新鲜饮水和优质青绿饲料。

3.4.3 温度控制 体重20~90 kg的生长育肥猪,舍温保持在15~27℃为宜,超过35℃时,采食量减少,日增重减小。因此,夏季要防暑降温,冬季要防寒保暖[7]。

3.4.4 前充后限饲养法 在60 kg前肉猪生长发育强度大,机体对饲料的转化率较高,一般猪体重在60 kg前不限量饲喂;60 kg以后应采取限制饲喂,一般达到该体重的猪消化器官发育已完善,采食量大,通过减少饲喂量或饲喂次数,可以降低脂肪的生长速度,提高商品肉猪瘦肉率。限制饲喂的饲喂量一般为足采食量的80%~85%。

3.4.5 去势 去势的公猪比未去势的公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育肥期缩短20 d左右,瘦肉率提高3%~5%。

3.5 推广人工授精(AI技术)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可充分发挥最优瘦肉型种公猪的作用。一头好的公猪一年能配近700头母猪,可生产7 000多头商品瘦肉猪。

3.6 分子生物学育种(MAS)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从众多数量性状位点中扫描到数个与猪瘦肉率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肌生成抑制素基因、生肌蛋白基因、肥胖基因及其受体1eptin基因等。深入研究这些基因与瘦肉率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上调控其表达,进而应用于分子育种生产实践,将会大大提高瘦肉率,促进以肉用动物为核心的我国畜牧业的发展[8]。

在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时,可能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会降低肉质的鲜美度。所以,在选用提高胴体瘦肉率的措施时也需同时考虑相关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效应。

[1] 张正山.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的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160-161.

[2] 王超,李学伟.影响猪瘦肉率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22(12):56-58.

[3] 雷明刚,熊远著,邓昌彦.猪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及改良方法[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0(5):36-40.

[4] 刘志刚.提高商品猪瘦肉率六措施 [J].农友致富月刊,2003(5):22.

[5] 王重龙,陶立,张勤,等.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51-452,495.

[6] 李振.提高猪瘦肉率饲料添加剂的应用[J].中国饲料添加剂,2008(10):13-16,35.

[7] 刘金江.提高瘦肉率的养猪技术措施[J].新农村,2009(2):19.

[8] 张锐,孙美榕,张红莲,等.提高猪瘦肉率的分子育种学方法[J].生物技术,2004,12(4):73-76.

猜你喜欢
瘦肉率肉猪眼肌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商品猪场杂交母本的选择
商品猪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提高生猪瘦肉率的方法
肉猪安全卫生监督的关键技术应用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适时出栏养猪更赚钱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