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淑香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林业站,辽宁 营口 118200)
北五味子是东北三省中药材中优势种群之一,特别是宽甸地区近几年,北五味子人工栽植面积日趋扩大,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其生长环境发生改变,病害也随着加重,病害的防治将成为北五味子生产上面临的重要管理环节。目前,宽甸地区北五味子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叶枯病、白粉病、根腐病、日灼病等,实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确保北五味子安全生产的保障。
此病危害北五味子1年生实生苗。发病部位在幼苗的基部,距地表3~5cm土壤干湿土交接处,病部初显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凹陷长斑,逐渐深入茎内,使感病的病茎缢缩变细软化,造成地上植株死亡。发病多在5-6月中旬,7月初为发病末期。春季气温低、湿度大、土壤板结或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病。
防治措施:(1)育苗地应选地势高,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通气性强的地块,早春及时松土,提高地温。(2)用拌种双药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或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种,栽植前北五味子苗用上述药剂浸泡10~30min。(3)在播种前或栽苗前用扑海因25g·m-2,或用甲基托布津药剂25~35 mL·m-2处理土壤。(4)出苗后发现病株拔除并浇灌药剂,可选用太盛600倍液、安泰生400~600倍液将发病地块封闭浇灌。
最初由叶尖开始发病,形成褐色坏死斑,逐渐向叶片内部扩展至全叶,导致叶片枯死脱落,发病严重时,果穗脱落,甚至绝收,病叶后期产生小黑点。病菌可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从而进行田间再侵染发病。多雨、高湿天气有利发病,东北地区每年5—7月发生和流行。
防治措施:(1)选择林缘、溪流两岸等湿润、肥沃半阴、排水良好的偏酸性土壤栽培。(2)秋季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基数。(3)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4)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深埋,并用1∶1∶100波尔多液、80%大生6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药液交替喷施,每隔7~10d喷一次,连喷数次。
白粉病危害北五味子叶片、果实和新梢,病菌一般先从幼叶、幼果开始侵染,叶背面出现针刺状斑点,逐渐上覆白粉,严重时扩展到整个叶片,病叶向上卷缩,枯萎脱落。幼果发病先是靠近穗轴,严重时扩展到整个果穗;病果出现萎蔫、脱落;在果梗和新梢上出现黑褐色斑。高温干旱有利发病,发病始期6月初,6月下旬—7月上中旬达到盛期。枝蔓过密、氮肥过多、通风不良环境有利其发生。
防治措施:(1)5月下旬喷施一次1∶1∶100波尔多液预防,以后7~10d喷一次。(2)发病时用25%粉锈宁800~1 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每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3)也可用仙生、腈菌脞等杀菌剂防治。(4)在管理上,注意枝蔓的合理分布,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萌芽前清理病枝病叶。
病害初侵染根尖、根毛区或受伤的伤口处,被侵染处出现黑褐色坏死,随侵染时间的延长,病组织向上、向下扩展,导致部分或整段根呈黑褐色坏死,甚至扩展至茎节。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病斑梭型,然后根部与地面交接处逐渐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在湿度大时,表面可出现白色霉层,干后呈白色粉状,几天后病株死亡,一般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生产上土壤温度低、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易发病,土壤瘠薄或肥水不足植株抗病力下降发病重。
防治措施:(1)注意雨后及时排水,保持土壤不积水,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灌根。(2)田间出现整株死亡,应将死株挖出烧毁,将病穴土挖出扔掉,换上新土,补栽新株。
黑斑病又名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生时先从叶尖及叶缘开始,叶表面有针尖大小圆形黑色斑点病斑,初为圆形至椭圆形黑色斑点,随其扩展,多数病斑相互愈合呈不规则病斑,干燥时易脆裂,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黑色霉状物;果粒感病时,果面形成浅色失绿小点,随着扩展,病部向下凹陷,变成褐色,严重时种子外漏,造成落果;茎上病斑初为椭圆形,褐色,后上下伸展,严重时早枯。此病在空气潮湿、雨量偏大条件下易发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始发病,7—8月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1)秋季落叶后或萌芽前,清理病枝病叶。(2)发病初期可喷施阿米西达1 500倍液,发病较重时,用斑绝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施。
日灼病为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在硬核期至浆果均可发生。高温夏日直接曝晒于强烈阳光下的果实,易使果粒表面局部温度过高,水分失调而灼伤。受害果粒表面出现凹陷的坏死斑,受害处易遭受其他果腐病菌的侵染而引起果实的腐烂。另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地块的果实发病较重;施氮肥过多的植株发病也重。
防治措施:(1)夏季修剪时,在果穗附近适当留下几片叶遮阳,以免曝晒。(2)用遮阳网可大大降低日灼病的发生。(3)雨后注意排水,防止植株因雨后出现骤阳而使叶面失水导致果实失水产生日灼病。(4)适当增施有机肥,避免过多施用速效氮肥造成植株徒长,导致叶片蒸腾过大,从而使北五味子果实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