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门区林业建设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2013-04-18 02:52孟祥玉
防护林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造林林业建设

孟祥玉

(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农村经济局,辽宁 阜新 123006)

1 清河门区基本情况

1.1 自然环境概况

1.1.1 地理位置 阜新市清河门区位于阜新市西南部,东与义县稍户营子镇隔细河相望,西与北票市小塔子乡毗邻,南与义县高台子镇相连,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接壤。介于121°19′29″—121°31′45″E,41°41′28″—41°48'48″N。东望医巫闾山,西依大青山,地处细河两岸,属半丘陵地带。全区总面积9 853.8hm2,城区距阜新市中心直线距离为25.18km。

1.1.2 地形地貌 海拔82~386m,为北高南低的平缓丘陵。境内丘陵起伏,侵蚀沟纵横,是土层较薄的石质山和水土流失非常多的地区,山体和沿河植被较少。由细河、汤头河、清河3条河冲积而成的南北狭长的小平原,构成“三丘一水六分田”的地貌。

境内细河、清河、汤头河3条河流,均属大凌河水系。细河是大凌河下游左侧最大支流。清河、汤头河是细河支流。

1.1.3 土壤 土壤多为褐土、草甸土、风沙土。褐土分布于本区丘陵缓坡和平坦的中部地区,面积较广。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本地区沿河两岸,以碳酸盐草甸土为主,pH值7.0~8.5。风沙土主要分布在细河、汤头河两岸,土质疏、不抗风、不保水,土壤瘠薄。

1.1.4 气候 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较大,降雨集中。本区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气团过境影响,长年多风,6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75 d,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37d。年均气温6.5~7.5℃,多年平均降水量520mm,雨量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8%以上,无霜期154d。

1.1.5 植被 属于华北植物区系,为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一般为天然次生和人工植被。全区植物88科、1 000种左右,其中野生植物有800种左右。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区辖两镇17个村,4个街道,总人口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总土地面积为1.0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0.2万hm2,耕地面积0.4万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0.2万hm2,宜林地面积333hm2。森林覆盖率为15.4%。林木绿化率17%。

1.2.2 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全区粮食总产量15 015t。农民人均年收入4 681元。区域经济总体特点是工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较低,农业产值所占比重较高。但由于气候干旱、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年收入不稳定。急需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3 林业建设现状

清河门区1982年列入了三北防护林工程,根据国家省市的要求和我区的实际情况,以“带、网、片”、“乔、灌、草”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放宽林业政策,落实林业承包责任制,以农田防护林建设和荒山荒地绿化为重点,大力植树造林,先后完成了四期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近年来,又开展了退耕还林和大规模造林工程建设,林业有了长足发展。林业用地1 921.5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 581.5hm2,宜林地206.3hm2,活立木蓄积96 700m3,森林覆盖率15.4%,林木绿化率17%。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

2 林业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通过对多年林业建设实践的总结,清河门区林业建设的制约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

2.1 人为因素

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是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经全区多年的努力,近山,容易造林的荒山荒地都已进行了绿化造林,因此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远山、高山的造林绿化。这些地段不仅投资高,效益低,而且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难度大。人们受眼前利益驱使,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认识不足,通过承包不能完全解决造林绿化问题。因此首要任务是科学造林,提高造林成功率,千方百计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二是巩固现有绿化成果。当前现有林地树木因干旱、病虫害影响,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大量存在,林农采伐林木的意愿与采伐限额的矛盾非常突出,严重影响群众造林管林积极性,因此,巩固现有绿化成果,首要任务是解决当前林农对林木采伐的诉求,调动其积极性。

2.2 气候因素

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气团过境影响,长年多风,6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75d,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37 d。多年平均降水量520mm,雨量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8%以上,无霜期154d。可见,干旱大风是我区最突出的气候特点,也是影响造林成活的主导因子。

2.3 立地条件因素

清河门区属辽西低山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侵蚀沟纵横,是土层较薄的石质山和水土流失非常多的地区,山体植被较少,土壤大多属于山地褐土,土体板结坚硬,有机质少,土层较薄,贮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不适的立地条件成为影响造林效果的主要因素。

2.4 经济因素

主要投入包括上级投资和本地投入。

2.4.1 上级投资 近些年无论是三北工程造林,还是大规模造林,建设投资额度是1 500~3 000元·hm-2,即使完全用于建设,相对于我区一般造林10 500元·hm-2的成本也远远不足,虽然当前实行的是工程造林,但由于资金不足,也不可能建设出优质的工程,也就难免出现豆腐渣工程。

2.4.2 本地投入 由于本地经济条件差,人们生活还不富裕,一方面地方政府不能对上级投资的不足给以补充,另一方面,个人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造林绿化上。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林业建设的进程。

3 林业建设的对策

由于林业生态建设受上述因素制约,因此,应根据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解决制约因素入手,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先易后难,专业队统一造林与个人造林相结合,适地适树与降低造林成本相结合,造林与采伐利用相结合,科学建设,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3.1 广泛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

林业建设既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保护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促进区域林业协调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政府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林业建设在改善生态、防灾减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林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加强领导,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

一方面,明确各行业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以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使各级领导都能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率先垂范,带头办示范点,带动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3.3 完善政策,切实解决群众的有关诉求

3.3.1 林业建设是一项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公益事业,投资机制应与工程造林相对应,应全部由国家投资,加大投入,切实让造林者得到资金的支持。

3.3.2 继续坚持“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积极推行承包造林责任制,将规划任务和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将责、权、利紧密结合,提高群众造林、管林意识,增强责任感。

3.3.3 制定合理的采伐政策,集体统一治理的地段,严格执行现有采伐政策,限额采伐;个人投资造林的,允许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自主采伐,实行备案制,使群众造林和种庄稼一样,自主造林、经营、收获,充分调动其造林、管林的积极性。

3.4 严格管理,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管理是工程实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制约人为因素的有效手段。

3.4.1 强化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加强对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做到前期有规划,中期有设计,后期有验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从而加快建设步伐。

3.4.2 强化对建设成果的管理。加强对建设成果的经营管护,责任到人、到地块,巩固建设成果。同时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增强依法造林,依法治林意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和手段,提高执法和监督水平。

3.5 统一规划,专业队造林与个人造林相结合

只有统一规划,明确建设方向,才能科学合理布局,才能保证专业队造林与个人造林相结合,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科学合理实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增加林地效益,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3.6 科学造林,切实提高造林成功率

植树造林是一门科学,要把不同树种苗木,按照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相互搭配,实现造林质量好,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抗性强,速生丰产,成本低的目标。

3.6.1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造林队伍的业务素质。科学造林,人的因素最为关键,人的认识、人的素质决定造林方法、造林树种的选择、先进技术的应用。要通过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技术服务,采用先进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功。

3.6.2 根据造林目的和所定目标进行造林设计。造林设计是科学造林的头道工序,进行造林设计,必须对造林地各项因子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无论是树种的选择还是造林方法设计,主要考虑4个方面的因素,一应考虑我区气候干旱,特别是春季干旱大风天气较多的特点。二应考虑因地制宜,造林树种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不同树种对土壤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性,应区别对待,只有树种适应土壤条件,才能成活、速生、丰产,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要考虑造林成本,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四要考虑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兼顾。

3.6.3 严格按设计施工,把住五关。一是整地挖穴关。整地挖穴最好在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按设计株行距打点放线,穴的大小根据设计树种根系大小确定,保证穴底平整。二是苗木选择关。要选用合格苗木,实行分级造林。三是栽植关。我区春旱风大,应以秋季栽植或直播造林为主,春季土壤墒情好,有特殊要求的也可春季栽植大苗。必须做到浇透水、踩实。四是检查验收关。要及时检查,跟班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五是把好造后抚育关。植苗造林要加强抚育,特别是要及时除蘖定株,除草松土。

猜你喜欢
造林林业建设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