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立,刘亚东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66632)
2011年3月份河南某养猪场的产仔舍发生了一起以关节肿胀、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通过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该场有基础母猪400头,存栏3800头,该发病舍有产仔母猪20头,产仔235头,发病100余头。据场主介绍发病前天气突然变冷,而保暖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仔猪第二天便出现了背毛粗乱,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的现象,继而关节炎和神经症状出现。猪场技术员把此病当作了链球菌来治疗,用了大量的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先锋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两天后不仅无效反而病情更加严重,已经开始死亡,后来经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了病原,但在治疗上已贻误了最佳时机,最终死亡了50余头。
发病初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5℃~41.5℃,1~2天便出现关节肿胀、跛行,接连咳嗽或打喷嚏,严重者鼻孔流出血丝;部分猪表现出头颈后仰,四肢呈游泳运动的神经症状,最后两眼分泌物增多,甚至把眼睑黏住;耳尖、腹部、臀部及后腿内侧出现紫斑或紫点,呼吸衰竭而死亡。
体表有大面积的瘀血和瘀斑,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浑浊,内含有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脑膜表面出血或充血;心肌肥大,心包积液并含有纤维渗出物,心肌表面及心内膜有点状出血;胸腔积有大量黄色液体并含有纤维渗出物,严重者肺脏和胸壁黏连。肝脏肿大,质脆,腹腔积液增多,内含大量蛋白;脾脏肿大、大部分边缘有出血性梗死;膀胱有针尖状出血点,肾表面及肾乳头有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切面浸润,有出血,部分呈大理石样。
4.1 无菌采集关节液及血液接种鲜血琼脂和巧克力琼脂于37℃培养24~48小时,观察到鲜血琼脂上无细菌生长,而巧克力琼脂上生长有一定量的细小而透明的菌落挑取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红色的小杆菌。
4.2 挑取单个菌落作生化试验,该菌发酵葡萄糖和蔗糖而不发酵乳糖、甘露糖和L-阿拉伯糖,不分解尿素,吲哚试验呈阴性,结合镜检及培养特性,诊断该菌为副猪嗜血杆菌。
4.3 动物试验:取病死猪的脑小块,称重后剪碎并研磨成糊状,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0%的悬液,并于每毫升悬液中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单位,室温静置2小时后,以每分钟1500转离心10分钟,然后取上清液接种于2千克的青年兔2只,在大腿外侧皮下注射每只3毫升 ,观察3~5天,没有体温升高,惊恐,呼吸急促及啃咬注射部位的现象,证明没有伪狂犬病的感染。
4.4 猪瘟抗原的检测:取病死猪的脾脏,淋巴结及血液共10份,该产仔舍的母猪血液10份,送河南省畜牧局疫病控制中心做猪瘟抗原PCR检测,结果仔猪8份抗原阳性,母猪3份抗原阳性;同时对母猪血清进行猪瘟抗体的检测,1︰256的有2头,1︰64至1︰128的有5头,1︰32的有3头,总体保护率不高。
5.1 对该产仔舍全群仔猪进行猪瘟免疫,用生理盐水稀释猪瘟细胞苗,每头猪免疫6头份,同时对再生的仔猪进行0日龄猪瘟免疫,每头猪1头份,1小时后再吃初乳。
5.2 对发病仔猪及母猪与健康猪隔离,同时对病仔猪肌肉注射30%氟苯尼考2~3毫升,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对每吨母猪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1.2千克,其他保育、育肥猪的每吨饲料中添加30%氟苯尼考0.6千克。
5.3 加强对猪舍粪便及尿液的清理,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粉,以及用喷雾器在空气中喷洒含二氧化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1 猪瘟的隐性感染并且持续性排毒是发生猪瘟的主要因素。猪瘟抗原的检测,尤其是基础母猪的检测,一年两次,两年后可一年检测一次,淘汰猪瘟抗原阳性的母猪是铲除或减少该病的关键,特别是污染严重的场更要认真、仔细。同时也要加强猪瘟的免疫,使仔猪能够得到较高的母源抗体。
6.2 天气突然变化,而保温措施未能及时跟上,这给仔猪造成了很大的应激,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又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各种诱因都可导致发病。神经症状一般只有产仔舍仔猪才可能发生,又加上关节肿胀很容易误诊为链球菌病,所以对疫病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6.3 产仔舍仔猪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母猪应携带有该病原,虽然产前一周每吨饲料中已加有10%氟苯尼考400克,但药量过小,不仅不能消除猪体内病原,反而使病原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治疗起来更加困难,所以药物一定要足量,争取一次清除。
6.4 早期预防是切断疾病传播的关键,仔猪由于日龄小抵抗力差,0日龄免疫猪瘟能够使仔猪较早获得主动免疫力来抵抗环境中猪瘟病原的侵袭。环境消毒也尤为重要,及时的消毒能使病原的繁殖和传播在萌芽状态即被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