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仆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的施工是施工中的重点、难点。软弱围岩自支护能力较弱,在软弱围岩施工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保证掌子面的稳定,确保开挖及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主要是控制围岩的松弛、坍塌。施工中采取的措施很多,可以归纳为稳定掌子面、及时闭合、加固围岩。其中,超前支护对稳定掌子面及加固围岩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软弱围岩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措施。
超前支护是使用锚杆、钢管、钢筋等,沿隧道外轮廓以低角度打设的方式防止掉块,并予以注浆处理,是加固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方法。
施工中,超前支护最常见的施工措施为超前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技术。
现结合洞湾隧道工程施工情况对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洞湾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长405 m。隧址区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下统龙马系组粉质页岩,沟底分布有0.5~3.0m 厚的第四系残坡积层粘性土层。隧道区地质构造单一,岩层微有扭转,岩体中裂隙发育。
隧道围岩主要为Ⅳ级围岩及Ⅴ级围岩,围岩较软弱,为确保围岩稳定及施工安全,需对围岩进行加固,在进洞及软弱带处理时,均采取了超前支护。主要措施为超前管棚及超前注浆小导管。
洞湾隧道进口设计有长管棚。洞口长管棚钢管长35m,每个洞口均设置35根。钢管采用外径Φ108mm,壁厚6mm 的热轧无缝钢尖管,钢管前端呈尖椎状,尾部焊接Φ10加劲箍,管壁四周钻两排20mm 压浆孔。
洞湾隧道出口端左洞从开挖的隧道明暗交界拱部断面上看,隧道开挖轮廓线拱顶覆盖层较薄,厚度约1.5m,左侧厚度约为1.9~2.5m,属浅覆盖层,已揭露的岩层为松散的强风化页岩,且岩层走向大致与隧道轴向相平行且为针片状,开挖后易发生坍塌现象。
洞湾隧道出口端右洞从已开挖的仰坡坡面上看,已揭露的岩层为松散的强风化页岩,且岩层走向大致与隧道轴向相平行且为针片状,开挖后易发生坍塌现象。
为了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围岩需进行加固处理,经设计、业主、监理、施工四方会勘,采取超前管棚进行处理,以确保围岩稳定,进洞安全。其结构形式与进洞口管棚一致。
2.1.1 套拱
套拱作为管棚的固定端,拱内设3榀20b工字钢,在钢支撑上安装Φ150×5mm 孔口管,孔口管沿拱圈环向布设35 根,环距50cm,孔口管采用Φ16钢筋焊接在工字钢上,方向与管棚位置方向一致,Φ16 钢筋与工字钢、孔口管相接处采用双面焊接,焊接宽度不小于5d。然后浇注100cm 厚的C30砼包裹钢支撑和孔口管。混凝土由拌合站统一拌制,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吊机吊运方法施工。施工时注意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施工时对四周土体进行喷射C20砼封闭周围坡面,作为注浆时的临时止浆墙作用。
2.1.2 钻孔
1)钻孔顺序按从拱顶开始往两边对称开钻,钻孔时钻杆分次接杆。随着孔深的增长,应对回转扭矩、冲击力和推力进行协调,推力应严格控制,不能过大。
2)钻机开孔时,钻速宜慢,钻深20~30cm 后转入正常速度。施钻时台车大臂应顶紧在掌子面上,防止过大颤动,引起施钻精度下降。
3)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本隧道较管棚钢管超钻约50cm)后,拆卸钻杆,钻机退回原位。
2.1.3 顶管
1)管棚钢管制作:按照管棚长度一般每节钢管按3m 和6m 下料。管棚接长时,应将第一根长管顶入孔内,再逐根以丝扣连接,且相邻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同一截面上。
2)顶管:将钢管安放在工作台车大臂上,工作台车对准孔口钻,低速顶进钢管,当第一根钢管顶进孔内,孔内剩余30~40cm 时,凿岩工作台车退回原位,人工装上第二节钢管,凿岩工作台车再以低速顶进钢管,并按同样方法继续顶进其它钢管。
2.1.4 注浆补强
按设计将管棚钢管顶进后,用钻头掏净钢管内的残碴,接着安装管棚钢筋笼,最后进行管棚注浆。注浆前,先将钢管口外径与孔口周边的岩石用水泥密封,并留一排气孔排除钢管与孔壁空隙内的空气。然后往钢管内注浆,注浆初压力0.5~1.0 MPa,终压力2~2.5 MPa,直至浆液从排气孔冒出。
2.1.5 施工工艺流程
制作管棚工字钢拱架→测设中线及水平基点→检查已开挖的断面尺寸及形状→安设管棚工字钢拱架→安装套拱模板→浇筑套拱砼→钻管棚钢管孔眼→打设管棚钢管→安装钢筋笼→孔口处理→浆液制备→注浆。
隧道洞口加强段设计采用拱部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方法预支护。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为4mm的无缝钢管,每排33根,每根长度为5 m,环距40cm。管壁四周钻四排Φ6mm 压浆孔,施工时钢管沿隧道周边以15°外插角打入围岩。
施工过程中,部分围岩由于围岩极破碎,岩层近于水平,块状结构,页理、节理裂隙发育,容易导致拱顶塌方,对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经设计、业主、监理、施工四方会勘,对出现以上情况的围岩采取超前注浆小导管对围岩进行固结,并加密工字钢间距。
施工前,应注意控制超欠挖,并及时对掌子面进行初喷混凝土。
1)小导管制作。钢管按设计尺寸钻Φ6mm 注浆孔,同时为便于小导管插入围岩,前端做成尖锥状,尾部焊上箍筋。
2)采用钻孔打入法,即先按设计要求采用隧道掘进台架配合人工钻孔,钻孔直径比钢管直径3~5mm,然后将钢管穿过钢架,用钻机顶入,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钢管尾端与工字钢钢架焊接在一起。
3)小导管安装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必要时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砼,以防止工作面漏浆、坍塌。
4)注浆前应对注浆机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
5)注浆材料采用42.5等级水泥制作的30号水泥净浆或掺入一定比例水玻璃(由试验确定),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 MPa,为加快注浆速度,采用群管注浆(每次3~5根),同时,注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管、跑浆、漏浆,并做好记录。
6)注浆采用一次升压法施工,即从注浆一开始在短时间内将压力升高至设计规定值,并一直保持到注浆结束。在规定的压力下,根据进浆量情况分级调整浆液浓度,直到裂隙逐渐被填实,单位吸浆量逐渐减少,达到结束标准时结束注浆。
7)注浆顺序根据降水漏斗原理,从拱部开始由上而下压注,先压注无水孔,后压注有水孔。如遇串浆或跑浆,可间隔一孔或几孔灌压。
8)隧道的开挖长度应小于小导管的注浆长度,预留部分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止浆墙。
9)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钻孔→掏孔检查→导管安装→孔口处理→浆液制备→注浆。
洞湾隧道由于采取了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注浆的超前支护措施,软弱围岩得到了明显的加固。施工中,除出现小规模的坍塌、掉块现象外(出现后均及时进行了处理),围岩基本保持稳定状态。通过监控量测,周边位移、拱顶下沉等均符合设计要求,未出现较大规模的塌方、变形等情况,施工安全得到了保障。由于围岩稳定,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均未产生裂缝、变形等质量问题,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
根据施工实践,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对稳定掌子面、加固围岩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是两种有效的超前支护措施。
其中,超前管棚钢管长度长、管径大、刚度大,承载力强,支护效果明显,可靠性强。并且可一次支护较长地段,有效减少超前支护循环次数,加快施工进度。缺点是需要专业设备,施工作业面大,施工难度大,且施工费用较高。并且一次施工距离较长,不易根据围岩实际情况调整支护方式,有时会造成浪费。一般用于洞口的加固处理,以及较大规模塌方的处理。超前小导管的优点是施工设备简单,施工难度小,并且可根据围岩情况随时调整支护方式,经济效益较高。缺点是钢管较短,加固范围较小,支护效果也比不上管棚。一般用于可能发生小规模塌方、变形的地段。
施工中应结合设计要求及现场围岩情况,参考监控量测数据,采取合适的支护方法,确保围岩稳定,施工安全。
[1]JTG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王建宇.隧道工程监测和信息化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
[3]关宝树.隧道力学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4]黄永清.现场监控量测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2):67-69
[5]李泳伸,刘锦模.公路隧道施工中的现场监控量测[J].世界隧道,1999(5):62-64.
[6]吴明生,刘会,刘保伟,等.隧顶溶洞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3):35-40.
[7]黄云科.石塘隧道煤系岩层塌方处治技术及效果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