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浅析

2013-04-16 05:51陈明强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陈明强

【摘 要】地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观察实验(广义)→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理论总结→实践验证理论”的途径。地理教学中讲授知识、介绍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用新模型取代旧模型,逐步逼近真实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标准 教学方法

新《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师应在兼顾新课程共性的前提下开发个性化课程,所选课程要从提高协调人地关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角度,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前提,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用贴近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诱发地理教学活力。

一 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因此,高中地理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丰富性、趣味性、边缘性与实用性。作为地理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科特点,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地理课堂怎样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有机整合呢?

1.从不同的视角分解教材中贴近学生需求的目标。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需要决定主体对行为目标的价值实现的需求。布鲁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对目标来说,最终要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描述,目标必须清楚、具体、可操作。”(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必须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细拟化和可操作化,建立贴近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具有饱满精神情感生活的教学体系,把教学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递增的形式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使之体系化。

以“北京时间的运算”教学为例,教师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简单应用,巩固认识;第二层灵活运用,形成策略;第三层综合运用,获取技巧。显然,这样的预设只考虑了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忽略了学生课中“做地理”的经验积累这为学生灵活应用规律进行判断做好了策略上的准备。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可能主动跳出课前第一预设(巩固认识)和第二预设(形成策略)而直接进入第三预设(获取技巧),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受到影响。这时教师可以机智地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2.以知识目标为主线,渗透“能力”与“情感”

众所周知,地理学习如同建设高层建筑,一层一层的累积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例如,必修一教材中“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正是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因此,地理学习中的剪接、转换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彰显出魅力。翻开教材,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每一节内容的最后,都有一两个“活动”,这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了方便,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地理知识时能够根据内容间的精妙转换体验地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确定课的目的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对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是如此。“问题并不在于在课时计划里写上本节课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规定可能是被照做了,但是教师并没有认识课的真正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听课和评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地理教学有多种教学模式,只要是生动活泼对学地理有利的都可以在地理课程中综合运用。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问题设计、课题设计、实地考察、实验都可以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导入较好。例如,笔者在教“俄罗斯的气候”时就采用简介导入法,取得的效果较好:“西伯利亚的冻土层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于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在冬季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通过生动形象的介绍,学生兴趣大增,这时就可以导入冬季漫长而寒冷的俄罗斯气候的讲解了。

2.教学中多使用读图法,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地理图的学习技巧,如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本着“图—文—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的内容时,鼓励学生先看图再看文字,最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笔者的努力,学生不仅提高了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好的提升。

三 加强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学习比地理知识学习要难,它不是一次教学就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地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广义)→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理论总结→实践验证理论。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讲授知识、介绍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用新的模型取代旧的模型,逐步逼近真实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假说→新实验→新假说”这样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又如,在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教学中,使学生接触了实体理想化、过程理想化和条件理想化的实例,才能对理想化方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演示。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地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教师应结合教材充分挖掘和适度补充相关的地理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平常的地理思想方法,感受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象热爱自己的生命那样去热爱地理、发展地理。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