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宏
(石家庄市三环路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目前,因桥梁防排水系统设计及施工的缺陷,对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再加上交通量的大幅增长和超载的影响,使桥梁过早地遭到破坏,甚至成为危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桥面系防排水缺陷。长期渗流水致使桥面铺装层、护栏、梁板底部、边梁外侧等结构混凝土出现腐蚀酥松、脱落、钢筋与混凝土分离、钢筋裸露等病害。另外桥面水泥砼铺装太薄和铰缝混凝土质量不高,水由铺装层向下渗漏,从铰缝流到梁板,对混凝土产生腐蚀,削弱了梁板的承载能力。
1.2 过去采用的伸缩缝形式基本上都是漏水的,由伸缩缝处渗漏水往往流到梁端和盖梁,对其顶部混凝土产生严重的腐蚀。
1.3 桥梁墩台等下部结构受到水的侵害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桥面系水的顺流,二是外界水的浸蚀,尤其在河流、海洋水位上下浮动的部位更是严重。作为桥梁重要承重结构,墩台被严重腐蚀的病害如不及时修复,后果不堪设想。
1.4 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积水未注意及时排放,预应力孔道未注意封口,排水孔布置密度低,积水对梁体、孔道内钢绞线束、压浆浆体造成侵害。
从对公路桥梁病害调查结果来看,桥面和施工过程的积水的损坏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边梁外侧、梁端、盖梁、下部结构墩台水位浮动处损害。
桥梁结构水泥混凝土长期处于潮湿条件下,尤其在干湿或冻融的交替循环状态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会大受影响。
水泥混凝土在塑性期或硬化初期会因为水分蒸发造成塑性开裂,形成微小裂缝。若桥梁结构混凝土厚度薄,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则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塑性裂缝会随着车辆反复荷载的冲击逐渐扩展,加速带有腐蚀性物质的水对混凝土产生腐蚀。
碱—骨料反应、盐腐蚀、冻融作用是混凝土结构的三大主要破坏因素,三种反应都是因为水进入混凝土结构内部引起的,只要没有水,就可以减缓或避免,所以必须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将混凝土与水隔离开来,使其不具备发生反应的条件,就能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桥梁防排水系统的设计目的,就是设法将水与混凝土隔离,使水不能进入混凝土本体,尤其不能进入裂缝,并排出桥梁结构范围以外。设计及施工重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混凝土经常大面积接触水的部位要设计为防水混凝土,尤其是桥面和下部结构水位浮动的部位。桥梁结构设计为防水混凝土或加入丙烯纤维可以起到阻裂作用,并使其具有很好的抗渗能力,达到自防水的基本要求。
桥面水泥混凝土的平均厚度不能小于10cm,最薄处厚度不能小于8cm,桥面钢筋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能大于150mm。
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上面必须设置防水层,防水层要与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都有很好的亲和性,附着力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否则就成为一个层间抗剪力很低的夹层,将导致桥面沥青混凝土出现拥包、滑移,直至松散、破坏。
预制梁桥的铰缝处是受力复杂、混凝土最薄弱的部位,最容易受到侵蚀,桥面水通过铰缝裂缝进一步腐蚀梁板混凝土和钢筋,易形成单梁受力,降低承载能力直至破坏。
铰缝混凝土应设计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并保证振捣密实。在施工时,铰缝底部应提前灌注砂浆封堵,防治底部混凝土漏浆离析。铰缝顶部混凝土高出预制梁顶板部分要凿除,以保证桥面铺装层厚度。
伸缩逢下面的梁端和盖梁因伸缩缝漏水受水损害最严重,造成该部位最容易损坏。目前毛勒缝、仿毛勒缝有较好的防水效果。对伸缩量小于5cm的小变位伸缩缝,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弹塑体填充式伸缩缝,也能成功地解决伸缩缝漏水的难题。
无论设计还是施工,桥面泄水孔的设置都容易被忽略。常见问题有:未正确计算桥面收水面积,收水口小,不能及时将桥面的水排走;收水口高于桥面,造成桥面积水;收水口周围混凝土不密实,造成收水管周围漏水;出水管过短,发生尿檐现象,导致收水口周围以及边梁外侧混凝土的破坏,并影响桥梁外观。
目前大跨径连续箱梁桥往往在墩柱上设置落水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外附着式,将PVC管道附着在墩柱上,在盖梁外侧与桥面泄水管连接,将桥面水排放于墩柱下的收水井中,这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排水管道容易受到外力破坏。另外一种是将PVC管道预埋在墩柱及箱梁体内,水由墩柱内部出水口排出到桥墩下的收水井中,此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管道疏通困难,桥面杂物容易堵塞排水管道,容易造成墩柱混凝土在管道内积水侵蚀或冻胀的作用下遭到破坏。
两种设置方式相比,第一种方式比较合理,且施工简便,笔者认为,对附着在墩柱上的管道应尽量布置在墩柱内侧或中间,以防止行人及车辆的破坏。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将排水引出墩台周围,在大部分设计中,收水井并未与其他路面排水设施相连,收水井只是形式上的积水井,多余排水在墩台周围渗入地下,依旧侵蚀墩台混凝土。
对受水位上下浮动影响的墩台,不但墩台本身混凝土设计为防水混凝土,还应对墩台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加强其防水性及耐久性。
护栏外侧应设计为光滑的表面,底面设有止水槽,雨水能很快地顺外侧流向地面,避免流向边梁外侧。设有人行道的桥梁,人行道的防水也不能忽视,防止雨水渗流到主梁。但有些设计忽略了这一点,雨水从人行道缝隙渗漏,沿外侧漫流,从而造成边梁翼板及外侧的污染和腐蚀。
现在箱梁设计中普遍设有排水孔,但布置密度偏低。在箱梁施工结束时,往往忽视将其凿开,造成梁体内空间积水。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因空置期较长,雨水进入管道积存于管道最低处,对于管道弯度大的部位,排除是很困难的,这不但腐蚀钢绞线,而且会加大压浆的水灰比,降低压浆浆体强度。因此在加强施工管理的同时,设计中很有必要对管道在空置期的封口提出重点要求。
4.1 桥梁必须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首先是混凝土本身的自防水,保证本身的密实性和防腐蚀性能,另外桥面系防排水系统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4.2 在保证桥面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上,必须设置防水层,防水材料要有很好的亲和性、牢固性和高温施工性。伸缩缝必须设计选择防水型的,毛勒、仿毛勒伸缩缝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伸缩缝,5cm以下小伸缩量,可使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弹塑体填充式伸缩缝。
4.3 梁端和帽梁顶部建议用普通的防水涂料进行处理,防止伸缩缝失效时漏水腐蚀混凝土。下部结构在水位浮动部位处,除了要作防水混凝土外,也要涂防水涂料,墩柱应做附着式排水,并避免受撞破坏。护栏外侧应包住翼板并设计滴水槽。 桥面收水口必须低于水泥混凝土铺装的高程,出水管应保证不尿檐。
4.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积水排放及预防管理,设计时要加大排水孔布置密度,对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在空置期的封口提出重点要求。
[1]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JTG/T 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S].
[3]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