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岩(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发病率高,预后差,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癫痫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报道,我国脑血管疾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5.16%~13.5%,国外为2.0%~17.0%,一般为2.7%~8.0%[1]。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治疗的32例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9~89岁,平均(56.3±2.7)岁。32例患者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颅脑CT或MRT等辅助检查手段,均为首次发病,早期入院者,既往无癫痫病史及家族史,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癫痫状态出现时间:12 h以内者17例,12~24 h之间者8例,3~7 d以上者4例,7 d以上者3例。癫痫发作类型:根据200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的癫痫病分类方法,本研究中单纯部分运动型发作者14例,部分发作至全身强直痉挛发作者6例,全身强直痉挛发作者9例,精神运动性发作者2例,癫痫持续状态者1例。
1.2 护理措施
1.2.1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除了掌握高血压等原发病的常规护理外,密切观察本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尽早及时发现出现癫痫状态的前期症状,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尤其是频繁的全身强直痉挛发作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抓紧时间,及早控制,有利于改善预后。由于本病患者累及大脑皮质的可能性较大,故我们对意识障碍程度较轻的患者,常规应用苯巴比妥钠肌注,目的之一是防止癫痫的再发作,避免对大脑的再次损伤,另外还由于苯巴比妥钠的镇静、安眠作用使患者情绪稳定,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同时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1.2.2 及时控制抽搐,预防并发症发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是出血性脑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癫痫持续状态将会对大脑形成永久性损害,在原本脑出血的基础上继续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措施,尽快控制抽搐,防止并发症发生。
1.2.3 保护患者,防止外伤:出现癫痫先兆时,首先要保护好舌头,抢在发作之前,将缠有纱布的压板放在患者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和颊部,若发作之前未能放入,待患者强直期张口进再放入,阵挛期不要强行放入,以免伤害患者。发作期使患者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大发作时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易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抽搐时口中不要塞任何东西,不要灌药,防止窒息。肢体抽搐时注意保护大关节,不可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引起骨折,防止患者在剧烈抽撞时与周围硬物碰撞致伤。对发作情况详细记录,警惕脑疝发生。
1.2.4 加强其他基础护理:因癫痫持续状态时机体消耗大,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缺氧、脑水肿情况,因此除了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外,还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减轻脑水肿,根据监测的水电解质等生化指标,补充电解质,纠正平衡紊乱,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并严格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对于高热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降低体温,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保护脑组织。
本组3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25例癫痫发作得到良好控制,脑疝死亡者4例,颅内再出血死亡者2例,颅内高压死亡者1例。
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有一部分患者为首发症状或主要症状。本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颅内出血早期,脑组织发生水肿、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脑内出现代谢紊乱,应激反应启动,加之理化刺激,则出现神经元异常放电;或者是脑出血后脑内血管持续痉挛,神经元细胞发生缺血、缺氧而异常放电;或是脑出血后期,因形成的瘢痕、萎缩粘连等病理刺激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而产生癫痫[2]。
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多数患者癫痫发作可在短期内消失,可有效控制病情。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期患者,仔细观察患者有无癫痫发作先兆表现,对于明显发作倾向患者,可以根据个体病情给予抗癫痫治疗。一般随着导致癫痫发作因素的改善,癫痫的发作亦发生改善,随原发病的好转,癫痫发作也会好转或终止[3]。我们对本组32例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25例患者癫痫发作得到良好控制,说明对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恢复,有利于提高预后。
[1] 罗 蓉.出血性卒中急性期继发癫痫发作2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0,29(9):91.
[2] 闫桂芳.出血性脑卒中并癫痫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85.
[3] 李建甫.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