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晟,唐慧平(贵州省黄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黄平 556100)
盆腔炎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性反应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大多数的表现形式是身体的这些部位发生疼痛,同时伴有畏寒高热,病情严重时,还会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如不能早期规范地进行治疗,极易导致孕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或者不孕不育等其他疾病。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盆腔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在诊断的过程中,除依据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外,还应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测,以便进一步确诊,而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出正确规范的诊疗方案,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机抽取就诊的盆腔炎患者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主要致病微生物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盆腔炎患者112例,年龄18~48岁,平均31.2岁。患者体征检查均有下腹部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附件区压痛。病情严重者,血常规检查可伴有白细胞计数>10×109/L。伴寒战,体温38℃以上。部分患者后穹隆穿刺可抽出脓性液体。
1.2 方法:对就诊的患者均自阴道壁后穹隆处取分泌物做法国梅里埃培养基培养,pH值测定和涂片。对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查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阴道菌群情况。纸片法快速找淋球菌。根据医生送检的棉拭子进行PCR检测。在快速检测过程中,若显示淋球菌阳性的患者,可再次取样进行淋球菌培养。
1.3 观察指标:解脲支原体、细菌性阴道炎、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等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处理。
112例盆腔炎患者中,分别检测出解脲支原体33例(29.46%)、细菌性阴道炎32例(28.57%)、沙眼衣原体10例(8.92%)、阴道毛滴虫11例(9.82%)、白色念珠菌8例(7.14%)、淋病奈瑟菌3例(2.68%)。
随着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多,盆腔炎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通常认为与盆腔炎发病与性活动、性伴侣数量、年龄、宫内避孕器的使用及曾经有淋病、病史等有关。我国以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期[1]。这可能与性生活频繁等因素有关。
本组盆腔炎患者中,检测分离出的致病微生物结果显示,解脲支原体和细菌性阴道病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9.46%和28.57%,可见这两种微生物是引起盆腔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有研究表明细菌性阴道病可能是盆腔炎的前驱表现[2]。在此次抽样的盆腔炎患者中发现有64%的患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在观察的112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合并大肠杆菌、放线杆菌等微生物感染。这些微生物通常为正常菌群,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与致病微生物合并致盆腔炎的发生。
解脲支原体不侵入机体组织与血液,而是在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黏附并定居后,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这类微生物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初期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引起可引起生殖系统炎性反应,是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
本组结果显示盆腔炎患者中的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8.92%,虽然不高,但却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该微生物可以直接引起盆腔炎,另一方面因为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会导致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的微生物逆行感染[3]。
为了更好地保证女性生活质量,对患有盆腔炎的患者,早期确诊微生物,可以辅助临床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
[1] 凯文·基普.盆腔炎的病原体和特点[J].大众健康杂志,2004,8(2):1847.
[2] Pavonen J.Microb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in acut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Br J Obstet Gyneool,1987,94(5):454.
[3] 曹云飞.120例盆腔炎致病微生物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4):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