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华,花传祥,孙 涛,杜战其
(上海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导向,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1]。近年来,老实人的论述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不让老实人吃亏”已成为共识,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针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旨在基于科学管理与和谐管理的相关理论,探索“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相关制度建设及其途径。
所谓“老实人”,不是那些庸庸碌碌、无能无为的人,而是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老实人首先要遵纪守法,识别老实人应该以党章、国法及有关法律、纪律及社会公德为标准去识别。其次,老实人具有3个典型特征:1)做人实在,老实本分,为人厚道,诚实守信;2)干事实在,埋头苦干,不挑不拣,不装样子;3)作风实在,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再次,从小的方面讲:老实人是指诚心诚意待人,对什么事都不计较,不义之财不拿不沾,个人利益不要不争,提拔任用不吵不闹,给人一种憨厚的感觉。从大的方面讲:老实人是指忠诚可靠、品德高尚、顾全大局、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2]。
当前,确实存在着部分老实人吃亏的现象,特别是在提拔使用、调职晋级、评选先进、福利待遇等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老实人真的很“吃亏”。究其原因:1) 不善于做表面文章。老实人只知埋头苦干而不玩花拳绣腿,干的都是些打基础、管长远之事,短期内难以收到成效,自然也就很难进入领导的视野、吸引公众的眼球。2) 不善于宣扬自己。老实人善琢磨事而不善琢磨人,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在许多事情上都礼让三分、低调谦让,自己的优点与能力、辛苦和业绩常常不为人知。3)不善于交际。老实人会干事而不会“来事”、只说真心话而不说奉承话,不善奉迎、不跑不送,关系不广。因此,在是非颠倒之下,老实人自然被冷落,吃亏在所难免[3]。
在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弊端和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官场运作中诞生的所谓“潜规则”很快成为一些干部飞黄腾达的灵丹妙药,并由此在正常的官场政治体系之外建构了一种不成文的、看不见的“实用体系”。正是这种不成文的、看不见的官场政治运作的“实用体系”,使得一些官场中的庸俗之辈、投机者、不老实之人得以迅速崛起。而那些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求真务实、一心一意、大公无私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埋头苦干的老实干部,有的在职位的晋升中却被投机钻营者远远地甩在身后、踩在脚下、玩弄于股掌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实”、“老实人”、“老老实实”,在官场就成了一个贬义词。无论是在选人用人还是在社会生活中,老实人都事实上被打入了“冷宫”,成了谁都不愿去光顾的角落。“老实人吃亏”之说也就自然形成了[4]。
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对一个部门和单位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如何对待老实人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一个单位只有真正重视用好老实人,一个领导只有充分认识老实人的宝贵价值,才能激励人们愿意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换句话说,注重选用老实人、努力用好老实人,既是坚持原则、主持公道的需要,也是做好工作、推进事业的需要,更能反映一个领导的水平和能力。领导干部要敢于为老实人说话,切实关心老实人的工作和生活等。
1) 不让老实人吃亏,要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形成重用老实人的用人导向。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其核心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选人用人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要切实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人用人,大力选拔那些埋头做事、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坚决不用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老实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导向。2) 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老实人。对干部的评价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实绩论德才,凭德才用干部。进一步充实考德内容,明确考德标准,创新考德方法,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要全面考核干部的德,既看政治思想觉悟,又看作风和品行;既从工作实绩看德,又防止用成绩代替对德的评价。对那些只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干部要善于甄别,保证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5]。
所谓“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组织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要加强不让老实人吃亏的执行力,将“不让老实人吃亏”落到实处是重中之重。为了形成不让老实人吃亏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老实人,要积极挖掘身边老实人的先进事迹,利用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扬他们的感人事迹,真正让老实人叫得响、站得住、吃得开,切实形成老实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导向[6]。
在21 世纪的今天,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老实人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不断提升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十分珍惜和继续发扬“老实”这一优秀品质,不能消极地随波逐流、变得不老实;另一方面,要主动“亮剑”,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以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以开放的胸襟加强交流,以进取的精神完善自我[7]。
不让老实人吃亏与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为了防止投机钻营者得到提拔重用、对正常的干部提拔任用制度产生损害、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必须从路径措施上杜绝投机钻营者得利的可能性。
1) 领导者对于投机钻营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投机钻营者对领导者的金钱投资和感情投资不是领导者的福音,而是可能会断送领导者政治生命甚至自然生命的一大祸害。2) 必须及时准确发现投机钻营者,勇于借助群众监督的力量,通过群众举报、信访提供的线索和网络、传媒对舆论的引领,将隐藏在社会上、隐藏在干部队伍中的投机钻营的人,准确及时地深挖出来。3) 对于投机钻营必须严厉惩处。为了不给投机钻营者留出发展空间,对投机钻营者一定要加大党的纪律处分、行政处罚、司法惩治的力度。
[1] 黎辉.“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制度设计[J].领导科学,2010(3):41.
[2] 程竹亭.不让老实人吃亏[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4):20-22.
[3] 张传禄.有感于“不让老实人吃亏”[J].军队党的生活,2010(5):74.
[4] 张书林.论“不让老实人吃亏”与“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J].实事求是,2011(6):26-29.
[5] 李小三.小议“不让老实人吃亏”[J].中国监察,2010(9):62.
[6] 林彦博.将“不让老实人吃亏”落到实处[J].党建,2010(5):40.
[7] 刘桂民.再谈“不让老实人吃亏”[J].党建研究,201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