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昊,蔺照东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爆破拆除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工程爆破与人工、机械拆除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拆除速度快、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特别是对高耸建筑物更具有不可取代的优点,它可以变高空作业为地面机械破碎,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爆体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复杂化,使施工复杂性越来越大,各类安全隐患防不胜防,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功率,给爆破拆除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工程爆破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工程爆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爆破工程安全评价是在爆破工程施工以前,对爆破工程中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引起爆破事故的技术和管理状况,论证安全技术措施的合理性,避免选用不安全的施工工艺和危险的材料,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对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建立使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实现爆破工程本质安全化。
爆破工程安全评价作为爆破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爆破工程中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减少爆破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系统中,主要因素是人,因为一切事故的根源几乎都可追溯到人。人的失误包括能预见而未采取措施的失误或还未认识而造成的失误。人员的管理应该是实现安全爆破的首要考虑因素。
爆破工程使用的材料本来就是危险品,存在极大的不安全因素,当人员在管理、使用过程中未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操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发生。在工程爆破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在爆破设计失误、工程施工管理不当及个人专业素质不足等。
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首先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其次要注重人员的技能培训与教育,保证在爆破施工过程中的正确安全操作。
炸药在岩石中爆炸时,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应力波迅速衰减,不能引起岩石的破裂,只能引起岩石质点产生弹性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造成地面震动,会引起爆源附近的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摇晃、损坏等,形成严重的爆破危害。
爆破地震的特点是振动幅值大,衰减快,振动频率高,持续时间短,能量有限。为避免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必须计算爆破振动的危险半径,如果位于危险半径以内,那么需要将建筑物拆迁;如果建筑物不允许拆迁,则需要减少一次爆破的装药量,控制一次爆破的规模。
为确保爆区周围人和物的安全及减小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可采取以下减震措施:1)采用多段微差起爆,因为在药量一定的情况下分段越多,爆破振动越小。2)合理选取爆破参数和单位炸药消耗量。单位炸药消耗量过高会增大爆破振动和空气冲击波,过低则会延迟和减小从自由面反射回来的拉伸效应,使爆破振动增大。3)限制一次爆破时的最大用药量,选用低威力、低爆速的炸药,改变装药结构,采用不耦合装药,利用飞散爆破减振。4)推广预裂爆破,增加地震波的反射,减少对被保护物的地震波影响。进行预裂爆破时,应分段延期起爆,同时尽量减少各分段同时起爆的炮孔数,减少预裂爆破造成的振动。5)在露天深孔爆破中,防止采用过大的超深,以减少爆破振动。6)调整爆破传爆方向,以改变与被保护物的方位关系,适当控制被保护物处的振动大小[1]。
炸药爆炸时,在有限的空气中会迅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导致爆炸气体产物的压力和温度局部升高,高压气体生成物迅速膨胀的同时,急剧冲击药包周围的空气,空气中压力陡然上升,形成以超声速传播的空气冲击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空气冲击波逐渐衰减,最终变成声波。空气冲击波具有比自由空气更高的压力,常常会造成爆区附近建筑的破坏、人类器官的损伤和心理反应。
为确保人员与建筑等的安全,必须对空气冲击波加以控制,减小爆炸空气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个是防止产生强烈的空气冲击波;另一个是利用各种条件来削弱已经产生的空气冲击波。
空气冲击波的强度与炸药爆炸时能量的利用率有关,提高爆炸能量的利用率,减少形成空气冲击波的能量,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气冲击波的强度。
在工程爆破中,特别是在露天进行抛掷爆破或用裸露药包进行大块破碎时,个别岩块可能会飞散的很远,其飞行方向与抛掷距离难以预测,常常会造成人员等生物的伤亡及建筑物的破坏[2]。
防止飞石产生的措施有,在爆破工程中,要根据爆破条件,合理确定单位炸药消耗量和爆破参数,采用不耦合装药和反向起爆,同时报做好炮孔的堵塞工作,严防堵塞物中夹杂碎石,保证炮孔的堵塞长度和质量。
另外,为了防止飞石对人物的破坏,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在爆破体上进行覆盖防护,以降低飞石速度、减小飞石高度和飞散的距离,或者对被保护对象采取严密的覆盖,以防飞石破坏。
炸药爆炸不完全或炸药为非零氧平衡时,会生成一定的CO和NOx。有些矿石也可与爆炸产物发生化学作用,生成有毒气体,如含硫矿石可生成H2S、SO2。当人员吸入这些有毒气体时,轻则中毒,重则死亡[3,4]。
对爆破毒气的防治的措施有:完善炸药配方,采用零氧平衡炸药,降低炸药爆炸时生成的有毒气体;加强炸药的质量管理,不使用过期变质炸药;采用最记得起爆能量,保证炸药反应完全达到稳定爆轰,减少毒气生成等。
1)2001年11月16日,西宁西关街四号商住楼在一声巨响过后,并没有倒下,只是做过预处理的底层支柱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19日,又加大药量,进行二次爆破,但楼房坐落1层后仍没有倒下,反而成了向北倾斜近20°的“斜楼”。
此次事故的原因在于承办公司是三级爆破企业,超越资质进行爆破,并且在未对该楼建筑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爆破方案严重失误的情况下进行爆破。
2)2001年10月30日,被称为“西南第一爆”的云南宣威电厂120 m烟囱在爆破倒塌后落地反弹,飞石砸向200 m外的密集人群,造成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卫队爆破飞石的影响进行防护,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此次爆破未设置足够的安全距离、大多数人员未采取安全措施、安全意识淡薄。
根据系统安全理论,任何微小的环节也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在爆破中,偶然的失误,就可能会带来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工程爆破的安全管理,在工程爆破前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危险性因素,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爆破工作能精确安全的进行。
[1] 颜事龙,胡坤伦.现代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秦清风,马红茂.城市控制爆破的安全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07(12):106-107.
[3] 钟冬望,林大泽,肖绍清.爆炸安全技术[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4] 冯叔瑜,顾毅成.安全:爆破工程永恒的主题[J].爆破,20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