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艺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多媒体教学已在高等学校普及,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课件中的教育游戏内容拓宽了课堂的视野。教育游戏的教学手段是按老子哲学中“无为而不为”所强调的:人做事情不能破坏自然的节奏,要循顺自然的规律。教育游戏不能采用“冲动或莽动”的教学方式,要用重在教学的游戏方式。道家哲学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自然”指的是要自然而然地顺应世界自然的态度。大自然的一切、世界的一切都有各自的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1]。所以教育游戏的教学形式应该本着这种哲学态度,以多种多样的多元化方式做好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应使教学风格化、特色化、能量化;就像条形码中放入某些色彩,形成多种风格色彩,将零乱“色块”用朴实的“黑色、白色、灰色”隔开、并统一成某种风格。例如,《机械设计》课程分析脉动应力循环和对称应力循环的破坏差异,要说明后者相对前者更具破坏力时,教育游戏可用动画形式或直接用实验演示。演示方法应与课堂机缘相吻合,追求最简单、最明了、最朴实的方法;强调用生活中实例,要使问题通俗易懂地达到目的。例如,演示上述两种应力形式,可用两根细铁丝,分别进行“行为”显示:将其中一根铁丝进行“由直到对折地循环往复”的动作,铁丝拐点处的应力在“零和最大”之间跳动,属“脉动应力循环”;而将另一根铁丝进行“先向一面对折后,后向反向对折,这样循环往复”的动作,铁丝拐点处的应力在“正最大值和负最大值”之间对称地跳动,属“对称应力循环”。结果是:受到对称应力循环的铁丝很快就断了。这种来自于生活的“朴素”实例,具有道家哲学中的“原初的美感”。像这样使问题“初始化、简单化、兴趣化”的教育游戏,学生容易接受。这种教育游戏它像一剂中药的能量化,调理人体血脉,成为人的营养;它像一股温暖的“气脉”流淌在人的心田。一个授课能力强的教师的授课作品,如同一幅好艺术的绘画作品,能体现画家的感受,还能引发观赏的人们体会到其感受。教育游戏的“美的形式”和“构图”技巧,包括组织、集合、配置,有着种种表现形式。
实现教育游戏要像绘画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技法。“应物”就是认识对象的特征,“象形”就是表现这种物质对象。只有这样,教育游戏才能依据客观事物去“随类”“化”出事物变化,规范“同类”事物变化的本质。采用这种方式方法就是“随类赋彩”地把“同根”类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教育游戏成为变动外在形象、固守内在依据,按照“师法自然”原则,持脉达变;即在变动现象中,选择合适“真理”解释现象“师法自然”,就是“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利用在科学授课上。教育游戏的技法要像画家石涛所说“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指出了“无法”与“有法”的辩证关系,丰富着美学思想和联想能力,做到了“推陈出新”。“无法”就是“美”的多样性,“有法”就是“美的具体性”,“无法”与“有法”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再者,中医里常言:天人合一,人体与天气相应,体弱人有不同反应的病态,但要抓住“当令天气”对应人体的重要经脉对症下药,这叫“异病同治”;当然也有“同病异治”,因同样病态会有不同经脉所致。中医治病时,要用因人而异的手段调整经脉。教育游戏要像中医治病的理念,对问题也要“分形辩症”地找到一个合适的“游戏”脉络方式,例如:1)确定某科目涉及的元素、适应的作用,透过现象使问题变成吃“洋葱”似的,“先整体、后层层剥离”、再层层“消化”的方式。2)把要讲的科目包装成一个故事或事件,再用哲理方案巧思妙解。中国哲理讲究思维,就指世界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2]、“通透”。3)教育游戏也可用阴阳观念解释。例如坐标系,分别设为“阴阳”两轴。可将“游戏”设为“阳轴”或纵轴;而将“某科目对应元素”设为“阴轴”或横轴。相关事物的“终极”点可在的坐标系上找到一点,能容易判断出该事物的启承转合;即把所有可向同一轴向引申的事物都可联系起来,形成同类阴性或阳性的事物,具有“通透性”、“可比性”、“可借性”,使问题分支化、单一化,以便分析研究。《机械设计》课程中的齿轮设计,常用此法将齿轮轮齿某点的受力分解为圆周力和径向力。中医学里也常将某种杂病分解为阴虚、阳虚,或分解为寒病、热病,或分解为上焦病、下焦病。所以采用坐标系分析事物都使问题简单化。按照上述三个因素“无法而法”的具体实施,就可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游戏。
传统教育技法应为教育游戏的“土壤”,教育游戏是在其“土壤”中升化来的多元化教育方式。由于不同教师的文化艺术的取向不同,各自的发展取向虽然不同,他们体现出了不同的多媒体课件、体现出了不同的幽默方式、体现各种自信的讲课风格、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层次,但是都会体系井然、自成一家、形成多元,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让其心灵得到升华。所以教育游戏将传统教育技法加入了新鲜的、阳光的文化艺术元素,是把老的传统教学方法增添了新的生机活力,可谓继旧开新、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效果很好。
教育游戏应该符合“自然科学”的教学方法,其理念似如树本的生长规律;要从根本问题抓起,引出大方向的脉络,使纷繁的事物分门归类,找到对应脉络解决教学问题。古代中医治病时,也是首先关注根本问题。将病归结于某种虚损相关,再把虚损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后以简架繁、调整几种虚损脉络通畅后,利用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病愈。据此,教育游戏把其科目分为气质型、物质型游戏,遵循“阴阳”辩证统一关系,做到取向分明。气质型游戏具有整体性美的欣赏价值、调整心灵的力量;将思路推衍开去,实行“开发式”心态;使师生心灵同节拍,把课堂气息收于心田、把科目知识“聚丁”,加强调动学生精、气、神的物质能量。例如教师带着激情讲课,一会儿用课件中的“动漫”效果,一会儿用有趣方式授课,要使学生得到心灵安顿、找到心灵支撑,构成师生相融合的气分[3]。物质型游戏强调抓住“借”字,就是“随假即真”,利用生活中物质生成原理的“同根性”,“借”来为我所用;体现“同根性”具有“互化性”,表现出教育游戏的独创的风格和特点。这也体现了画家石涛《画语录》中说的“至人无法”的道理和“有法必有化”、“无法而法”的道理。教育游戏存在着多样性、具体性、客观性,要在实施的具体技巧方法上体现。因此,教育游戏应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为人心而造”,如同画家创作作品时,实施先整体后局部的辩证方法,使学生带着目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科学教学与教育游戏具有交叉关系。教育游戏是教学手段,强调“用何方式”理解科目问题。
教育游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同教育游戏与生物体的关系;教育游戏是表层生物体的管理者,生物体是由底层种子成长起来的。当教育游戏给出命令或请求时,生物体以自身的运动方式回应,构成系统思维。当要学习某种科目时,教育游戏能置于更高层次清晰看出、并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这背后有一个“生灵”的东西,就是种子,它会成长壮大。教育游戏将种子的成长轨迹以信息形式隐含在其中,并符合“种子”的成长规律,随时调整“种子”的成长倾向;而且种子信息能够自我展开知识果的形成过程。教育游戏在此过程中,它像内行园丁一样,不急于开花结果,要慢慢地“由下而上”地使其结出“大器果实”,这是《道德经》的理念。虽然不同种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大致同理的,这说明事物之间有着相同的部分,体现事物的“通透”性思想。但是不同的果实是由种子本身的核心和特点决定的。“果实”是表层称“智”,“种子”是底层称“慧”。“智和慧”的“深度”是由“表”及“里”产生的,因此,教育游戏是踏着事物发展节奏创造出容易理解的,容易心领神会的教学方法。总之,教育游戏应是多元的、包容的、含有事物成长“血脉”的。
教育游戏可视为心灵的小舟,带着人与学科的缘分、带着游戏的气质接纳各位朋友,使人们愉快地思考问题获得知识,享受着成就感。这就是教育游戏吸收了中国文化中的“灵性”,顺应自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之道。
[1] 宫作民,张桂芸.学科教育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8(8):5-8.
[2] 林艺.教育游戏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4):32-34.
[3] 林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整合优化[J].机械管理开发,2011(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