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工教育 构建和谐餐饮——以内江师范学院食堂为例的思考

2013-04-16 10:07邓海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合同工后勤食堂

邓海成

(内江师范学院 后勤管理处,四川 内江 641000)

新形势下,如何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做到依法用工、规范用工,加强职工教育工作,彰显制度优势,突出民主氛围,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职工能动性,是目前食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当前食堂职工现状分析

(一)从年龄结构看,合同工年龄在25-5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3岁,男性均龄47岁,女性均龄42岁(女职工数占总人数的58%),技术骨干均龄46岁。其中,在师院工作满2年以上的58人,占总人数的56%,他们是食堂职工的中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具体数据分析来看:目前我校食堂合同工年龄结构偏大、技术相对落后、性别比例不合理、职工队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非常突出。

(二)从文化程度看,正式工学历较高,合同工学历明显偏低。具体说,合同工学历大多为初中文化,占总人数的81%;小学和高中人数较少,占18%;大专学历仅2人,主要从事微机管理工作。因此,目前食堂合同工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思想文化素养不高,对高校食堂工作的特点认识不够,职工教育亟待加强。

(三)从工资福利看,正式工和合同工差距明显。合同工月工资平均水平在1500元左右,明显低于正式工,处于内江市餐饮行业中等工资水平。除工资性收入外,合同工的福利待遇(主要是保险)差异较大。近年来,后勤处适当提高了食堂合同工工资待遇,学校也适时兑现了养老保险等政策,但苦于总体工资水平较低,福利待遇未完全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新人来得快走得更快。

(四)从思想动态看,正式工因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稳定,工作表现好。合同工工作情绪波动大,稳定性较差,思想教育工作复杂。比如,年轻人注重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对食堂工作期望值较低,对大集体的工作性质不够认同,其敬业精神和稳定性较差;中年人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家庭负担较重,对工资待遇(特别是保险福利)要求较高,虽然稳定性和敬业精神较好,但这部分人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因此,了解食堂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每一位职工的心理变化,是食堂工作中繁琐且必要的一项工作。

除了上述几点外,目前我校食堂合同工的主体是农民工(小部分为正式工家属)。农民工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二是学校周边失地农民。这样的人员构成,先天决定了食堂职工现状。

二、加强食堂职工教育的意义

(一)为学校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高校是社会稳定的窗口和标志,后勤是高校稳定的重要保障,食堂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点。高校食堂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在校师生,他们的学历高、知识广、眼界宽、思想活,与食堂职工的文化素养低形成鲜明对比。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如何不断满足广大师生的餐饮需求,为其提供质优价廉的餐饮服务,要求食堂管理者要有大思路、长思维。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提升职工队伍的素质,这不仅是后勤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所需。

(二)为后勤事业发展提供动力

食堂工作要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管好一帮人,带好一支队伍,把人力资源作为食堂发展的重要资源,把人力资源管理当成事关食堂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我校食堂职工的现状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抓住后勤改革的大好机遇,切实联系工作实际,结合标准化食堂建设,积极宣传,正确引导,加强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下功夫,着手解决职工关心的“小”问题,着力改变职工队伍中突出的实际问题,为食堂的长远发展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三、加强食堂职工教育的思考

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人。只有重视人的因素,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运用各种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1]。

(一)思想教育是前提。人们认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往往是思想认识走在前头。职工教育的加强,首先在于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建设。食堂管理者必须从工作实际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建设重视起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召开各层次的会议、谈话、讲座等形式,灵活多样地进行规章制度的宣讲、食品安全的解读和员工手册的学习,转变职工观念,明确岗位职责,进而培养职工正确的工作态度,树立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在职工中大力提倡爱校荣校、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努力营造食堂工作也是学校重要育人岗位的良好氛围,提高职工对食堂工作及自身岗位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长期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让每一位职工理解高校食堂是特殊的服务行业,进而增强职工服务育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最终落实到积极、正确和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提高完成工作的自觉性,为食堂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二)职业教育是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新机械设备的应用,使得员工必须把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和适应岗位需要的一种手段。[2]食堂工作要将职工技能培训作为饮食保障工作的基础来抓,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开展。

一是利用学校、后勤及食堂现有的师资条件和资源,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对职工进行职业规划、知识普及和技能的培训;二是准确结合食堂工作实际和岗位需要,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比武,让岗位之间、食堂之间联动起来,使职工之间互动起来,达到切磋技艺、交流技术的目的,调动职工勤学上进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争取校外资源,将年纪轻有潜力的职工送出去,参观学习,参加培训,沟通交流,畅通信息,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达到取长补短的积极效果。通过不断地为职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有效地将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让每一位职工正确地评估自己,定位自我,找出自身优势所在,找准职业发展方向,达到增强工作信心和增加工作动力的目的。

(三)科学管理是关键。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后勤企业要突破新时期人力资源的“困境”,加强外聘员工的全过程管理至关重要[3]。作为新时期的食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合同工管理问题,做到依法用工,规范用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因此,食堂职工教育一定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与时俱进,严把“入口关”,注重“使用关”,理清“出口关”。除了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教育外,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上讲求准确性、针对性、远瞻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工资绩效考核办法,稳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合同工工资福利待遇,增强工资福利的对外吸引力。二是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实行“按需选人、以岗择人、考核上岗、择优录用、按岗定酬、奖勤罚懒”的用人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坚持论功行赏有利工作的原则,形成有功奖、有过罚、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局面。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把职工与食堂、个人利益与食堂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

(四)文化建设是灵魂

在高校校园中,后勤文化是以后勤职工为主体,以后勤实体为依托,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基础,在长期的管理、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信仰追求、员工素质、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载体的综合,是以管理哲学和后勤实体的精神为核心、形成后勤实体职工的归属感,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人本管理理论。[4]学校要文化建设,后勤要建设文化,食堂同样需要文化的氛围,需要文化的熏陶。

好的食堂文化,对外是名片,能让师生员工真正理解食堂工作,并积极参与和支持食堂的建设;对内是股绳,能让广大职工凝聚在一起,成为食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方面要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背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业余活动,及时宣传报道食堂先进事迹,增强职工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展示食堂职工的风采风貌,彰显食堂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把职工的“小事”当成食堂的“大事”对待,尊重职工,关心职工,尤其是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着力解决职工关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让职工有归属感,产生认同感,提高职工的政治待遇,进而激发其更大的工作热情。

总之,人才是食堂建设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食堂工作要与时俱进,紧跟学校发展步伐,紧紧围绕教科研等核心工作,以提高餐饮服务质量,构建和谐餐饮文化为目标,创新用人机制,拓宽工作思路,加强职工教育,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餐饮服务队伍,充分发挥食堂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和岗位责任感,使学校的食堂工作走上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刘松柏.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小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后勤队伍素质[J].高校后勤研究,2006,(4).

[3]罗永全.高校后勤外聘员工的全过程管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4]杜国富.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后勤文化 [J].社会纵横,2008,(11).

猜你喜欢
合同工后勤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后勤服务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加强合同工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我校健康发展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地方高校合同工党员发展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C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