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探究

2013-04-16 10:07:22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俄语人文俄罗斯

栾 昕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莫斯科 999081)

我国教育部新出台的《俄语课程标准》规定:“俄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俄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①

一、设立人文化教学目标,利用探究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俄语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语言知识,创造语言环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更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机会,充分利用教学材料里的文化习俗、国情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更频繁地接触、体验两种 不 同 文 化 的 冲 突 与 融 合 。 在 讲 解 《 С о в р е м е н н ая м о л о д е ж ь— —к ак аяо н а ?》②一文 时 , 涉 及 到 青年 人 对 政 治和时事的态度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政治和时事关注不够,对此我们引用了 “北京精神” ——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一人文素材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心中要有爱,爱国就是最大的政治,有了国家的安宁、繁荣和富强,才能安身立业,爱亲人,爱家庭,爱城市,爱并敬畏自然,爱人民,爱整个宇宙,只有大爱无疆,才能融入社会,承担重任;其次,富有创新精神,并付诸实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在大量积淀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大的贡献;第三,学会包容,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应了解俄罗斯国家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了解俄罗斯与本民族文化中存在的差异,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提高中俄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著名英语专家许国璋先生曾强调:“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会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③因此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利用俄语特有的资源引导学生对俄罗斯乃至西方文化关注和了解,学会理解包容多样文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关注人类的命运;进一步提升自身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第四,厚德就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乐于助人,大公无私。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谦和宽容、理性礼貌、自立自强的品格。通过探讨 “北京精神”,学生们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自己的职责,应发奋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

二、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用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感染学生,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及其个性,珍惜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并融情感于教学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激发表达欲望,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说,大学时代是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蔡元培曾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者”,④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俄语课堂教学,创造清新、活泼的学习氛围等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容忍有度;学习上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不断增强和提高人文素养。在讨论青年人的业余时间如何渡过的问题时,引用英国学者培根的名言来激励学生:“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⑤建议学生大量阅读哲学、政治、经济、文学、文化、历史、地理、艺术、名人传记等书籍,从中汲取人生的阅历和经验,补充精神营养,用人文素养扩展深化、不断发展和升华外语知识、技能,增强理性思维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实现 “教人做人”的教学理念。许国璋强调:“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⑥告诫学生在学好外语专业的同时,要全方位拓展自其他领域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三、充分利用俄语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在课文中寻求有关俄罗斯文化的背景知识

俄语教学是一个跨文化底蕴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更是一个人文素养不断提高的 过程 。 如教授 《 Р о ж д е с т в о》 课 文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圣诞节、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等知识,西方以及俄罗斯人怎样渡过圣诞节,圣诞老人如何给每个孩子邮寄礼物。 教授 《Н о в ы йг о д》 课文时, 教师讲述俄罗斯人过新年的习俗,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在亲人和朋友之间互相敬酒,祝贺新年快乐,默默祈祷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在新年过后,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2月20日至26日是俄罗斯民间非常有趣的、持续一周的 “谢 肉节” (М ас л е н и ц а), 这是 俄罗 斯典 型的 传统 节日,是既美丽又具有人文性的节日,人们一周内不吃肉,目的是净化心灵和赎罪,请求亲人、朋友以及所有诚实的人的谅解,俄罗斯人有吃煮“彩蛋”、特制面包、用牛奶和面烤制的薄饼的习俗,里面加盐、糖、油、鸡蛋等,在节日里姑娘们头戴花环,边唱歌,边跳舞,表现出俄罗斯民族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性格。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后,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而且丰富了文化视野,自觉地融入到俄罗斯文化中。

2、利用谚语、俗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俄语谚语既简练通俗,又表达朴实的哲理,包含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特点,是俄语语言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瑰宝,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蕴涵着广大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智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便于人们传诵和记忆,使人们形成约定俗成的思想道德规范。首先,谚语能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 价值 观 。 К т ои щ е т, т о тн ай д е т.(有志 者 , 事 竟成 。)П о дл е ж ач и йк ам е н ьв о д а н ет е ч е т.(不 付出努力是 不会有结果的 。)Т е р п е н и еит р у дв с еп е р е т р у т.(只 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К т он ер аб о т ае т,т о тн ее с т.(不劳 动者不 得食。)其次,谚语能培养学生爱学习、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 。У ч и т ь с я—в с е г д а п р и г о д и т с я. (开 卷 有 益 。)Б е р е г и п л ат ь е с н о в у, ч е с т ь с м о л о д у.(衣服从 新爱惜 , 而 名誉从 小珍惜 。)Д р у з ь яп о з н аю т с явб е д е. (患 难 见 真 情 。)У м х о р о ш о, а д в а л у ч ш е. (人 多 智 广 。)С ам п о г и б ай, а т о в ар и щ ав ы р у ч ай.(宁 可自 己牺 牲 , 也 要 抢救 朋友 。)Н е и м е йс т ор у б л е й,и м е йс т од р у з е й.(朋友重于金钱)。 第三 ,谚语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 。 Н ио д н од о б р о ед е л он ео с т ае т с я б е з н ак а з ан н ы м(做 善 事 不 会 受 到 惩 罚 。)Д о б р о в е к н е з а б у д е т с я.(善事一生都不 会忘记 。)

3、精选写作题目,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写作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途径。首先,要突 出 写 作 主 题 的 思 想 性 、人 文 性 。 诸 如 : Ч е л о в е к и о к р у ж аю щ аяс р е д а (人 与 环 境)、 У д ач а р о ж д ае т с явт р у д е(成功诞生在劳动中)之类的作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精心指导和评价学生作品。借助范文与学生面对面指导和点评,既能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俄语课程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是教会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及智慧,更重要的是通过俄语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充满爱心,不畏艰难的好品质。教师要在俄语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注释:

①高中俄语课程标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0,5.

②新东方俄语(第五册第二课)[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③⑥李新烽.许国璋教授谈英语自学[J].外语教学,1985,(2).

④蔡元培著.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⑤培根著.论读书.王佐良译.英国文学论文集 [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俄语人文俄罗斯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另辟蹊径
环球时报(2014-10-08)2014-10-08 08:06:24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环球时报(2014-02-17)2014-02-17 23:53:35
同舟共济
环球时报(2012-02-06)2012-02-06 11:16:37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2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
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