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云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浙江绍兴 312300)
一直以来,庙会文化都被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粹而被一些学者所青睐。“庙会文化的研究自我国二十世纪初北大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开始了,并且相继经过了民国时期的材料收集和整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沉寂、改革开放80年代的重新兴起、90年代以来不断深入和探索等几个时期。”①可以说通过一大批资深学者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庙会实地调查资料和庙会研究文献,乡村庙会文化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得到拓展。但是对于庙会文化的研究,笔者考察到学者们在选择研究对象案例上往往都以北方庙会为主,如北京香会、山东泰山庙会、河南女娲庙会等。南方庙会被作为典型个案进而提升至文化内涵剖析的较少。在普遍意义的庙会文化解读中,南方庙会只是被作为一个整体剪影充当北方庙会的研究参照物。长期以来,对于南方庙会的专项研究一直是个冷僻的角落,其中涉及浙江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的就少之又少了。
“曹娥江流域占整个绍兴市版图的60%以上,涉及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市、绍兴县东部、越城区东部五个行政区,流域内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0%以上。”②曹娥江流域的庙会活动渊源流长,从先秦两汉的 《越绝书》、《吴越春秋》到六朝的《会稽记》、《会稽地志》等史料文献都如实记载了浙江曹娥江流域上虞曹娥娘娘会、新昌城关城隍庙会、嵊州长乐庙会、绍兴安昌元帅会、绍兴越王城庙会等历史盛况。“庙会一般会在当地持续三至五天,当然也有长达十多天的。每到庙会,当地百姓迎神赛会、龙舟竞渡,善男信女焚香点烛、求神拜佛,当然也有趁此赶会市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测字算命、占卜星相、耍猴戏等市井三教九流都会在庙会中亮相。”③曹娥江流域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承载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经济急剧转型时期,这种庙会传统文化整体性的反思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
浙江曹娥江流域庙会最早的形式就是隆重的祭祀活动。通过庙会,人们敬祀神灵表达对庙神的敬畏,同时虔诚祈福、愉悦身心。庙宇在上虞、嵊州、诸暨、绍兴等各地的城镇建筑群体中,其地位是十分神圣而特殊的。各地庙宇往往被当作神灵的 “居所”,因此是凡人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宇也因此成为该地区或某城镇的重点“保护”对象。为了达到和神灵的心意相通,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习惯了一整套隆重的祭祀活动。可以说庙会成为了民间祭祀最佳的展示和演练的舞台。以上虞曹娥娘娘会为例,庙会从五月十五起至廿二落下,庙会时间要持续七天。每家每户都会来曹娥娘娘庙中烧香、拜菩萨。因为曹娥娘娘具有的孝行和灵气,致使人们相信心诚则灵。但无论人们是去拜曹娥娘娘还是城隍老爷,可以说曹娥江流域各地庙会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延续和进行着各种宗教精神的外化活动。“人们通过庙会这个神圣场所的祭祀操练,借以由平凡世俗生活走入神化的神秘空间,庙宇内人们祭祀的香烛、鞭炮、礼赞、唱诵和跪拜等纵横交错成程式化和符号化的象征,人与庙神之间的情感交流由此成功完成。”④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庙会和集市效果开始融为一体。人们在庙会中除了敬祀神灵和交流感情外,也逐渐进行商品交换和贸易往来。庙会功能的发展变化与商品生产以及经营活动密切相关。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庙会逐渐由单一性的祭祀场所演变成集经济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场所。”⑤曹娥江流域庙会是个特殊的市场,它往往按照商品的种类分片划圈,经营的商品也较为集中。庙会市场上以突出祭祀类商品为主,如香、烛、炮等,其他以饮食和装饰、儿童玩具、手工艺品等为重要补充。曹娥江流域庙会虽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集市交易的商业色彩,但受庙会适应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影响,它的市场发育是不完善的,它的开放度也是十分有限的。庙会中交易的商品多以本地生产的物品为主,竞争机制不完善,市场面也很窄。但对于曹娥江流域区域经济来说,庙会这种特殊的市场却产生了特别的效果和作用。庙会集中反映出了曹娥江流域特有的经济观念和经济形式。同时庙会在市场流通领域中发挥出了优势,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商品的流通机制,客观上为物质积累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曹娥江流域庙会成为搞活区域经济的有效载体。
曹娥江流域庙会既是特定区域经济形态的集中表现,同时又是乡土文化展示的最好窗口。在曹娥江流域各地庙会中往往多种乡土文化样式共存,彼此渗透、彼此影响。庙会上锣鼓、歌舞、戏曲、杂耍等乡土文艺演出热闹非凡,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多为敬神表演,庙会活动由此达到神圣与世俗的完美结合。在曹娥江流域的各地庙会活动中,各地特色乡土文化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例如绍兴越王城庙会的舞龙狮和踩高跷表演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在绍兴各乡村都存有布龙或板龙,每逢庙会各乡村的 “龙会”都一定要大显身手。舞龙表演时,板龙的龙头龙尾都要贴上金箔,龙口、鼻、耳等都要有雕刻,漆成朱色。舞狮也是绍兴庙会中最常见的,狮头用竹子扎成,描金涂漆,狮身用麻扎成,缝在布单上与狮头连接,每只狮子有两人擎着,作出各种狮子跳跃奔腾的姿态。庙会中最令人惊奇和赞叹的是高跷队。表演者边走边表演,扮演的多是旧戏中的故事,如白娘子水漫金山,众多的虾兵蟹将作兴风作浪样,他则们踏着高跷前后进退,整个表演真是惟妙惟肖。”⑥通过这些具有曹娥江流域乡土特色的娱乐活动,庙会的狂欢气氛达到高潮。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庙会推动了当地农村文化的繁荣,而多样化的乡土文艺也见证了庙会是一个神圣与世俗联欢的节日。
曹娥江流域庙会是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背景中产生的。受庙会这种形成本源的属性影响,各地庙会往往彼此独立而缺少紧密的联系。同时参加庙会的人群以本地百姓为主,一般情况下外来人口较少。这种情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庙会活动初期,人们的观念还比较传统和古板,庙会活动时间长了却又约定俗成下来。另一方面是由于早时客观上交通运输比较落后,缺车缺船的局面阻碍了各地人们的情感交流。简言之,曹娥江流域庙会活动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各地庙会如上虞曹娥娘娘会、新昌城关城隍庙会、嵊州长乐庙会、绍兴安昌元帅会、绍兴越王城庙会等往往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庙会这种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使之成为聚集地方民心的最佳平台。当然,庙会中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热闹非凡的商品贸易也为聚集地方民心创造了客观条件。每到庙会,人们就像过节一样全家出动,在庙会这种特殊的社交场所,人们的共同语言比较多,庙会在满足人们物质消费的同时更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消费。一旦人们的情感交流在庙会中集中和蔓延,民心向背也就一目了然了。自古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当地庙会活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庙会能真实反映该地区民心力量的厚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比照历史,现今的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正发生一些深刻而明显的裂变、转型。例如庙会活动以乡村为中心变为以城市为中心。随着曹娥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一些优势资源向城市集中,原先的一些闭塞的乡村庙会活动逐渐萎缩,庙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庙会活动由封闭变为开放。庙会活动本来局限于某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但随着曹娥江流域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交通的日益发达,庙会活动的开放性特征日益凸显;庙会活动由文化、经济并重变为重经济、轻文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庙会的经济效益,主观上轻视、客观上少投入,再加上许多传统的庙会乡土文化正萎缩或消失,造成现有的曹娥江流域庙会经济味道变浓,文化气息减淡;庙会风格由淳朴型向现代型转变,现代化气息开始浓郁。由于曹娥江流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政府的干预力度加大,庙会活动的宣传、布置都大张旗鼓,传统庙会淳朴的味道少了,发广告、搞投资的现代气息浓了;庙会活动由草根性民众参加为主变为各阶层、各集体参加。传统庙会活动草根性特别强,参加的主要是农村下层老百姓,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开放性,现在的曹娥江流域庙会参加人员阶层较广,从上至下,多集体性参加;庙会活动青少年参与性由强变弱。传统庙会是最贴近民生的一项娱乐活动,但由于现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娱乐产品的极大丰富性,民众的休闲出现众多选择可能,特别是喜欢追求刺激的青少年,逐渐游离庙会。
综上所述,现今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正面临严峻的裂变和转型,如何进一步弘扬传统庙会文化,利用庙会打造好地方文化名片成为有关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为使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进一步健康发展,我们在做大做强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移风易俗、防止迷信。一方面我们要多投入、多宣传,进一步挖掘庙会的传统文化,积极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引领工作,加强尊重科学的宣讲力度,领导率先垂范,地方政府利用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避免老百姓在庙会祭祀中陷入迷信的泥潭。
我们应该改变现今庙会活动文化为体、经济为用的局面,实现经济、文化两手抓。只有这样做,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庙会的经济效益,其实这已经走入误区。宏扬庙会文化与搞活地方经济两者并不矛盾,相反重视文化能帮助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挖掘经济深层次潜力提供契机。同时地方政府对正在萎缩、消失的古老庙会乡土文化应积极保护,必要的话提供资金支持,以增强曹娥江流域庙会的文化韵味。
我们应该进一步规范曹娥江流域的庙会活动,使之更安全、有序,杜绝庙会中的各种安全事故隐患。庙会活动由于参加人数较多而且各阶层人员混杂,其间难免存在安全隐患。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往往趁此机会浑水摸鱼,大行其道,给老百姓的精神和财产都造成了很大损失。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应该说对于庙会活动的有力整治已经成了当前迫切而紧要的问题。遗憾的是,现在各级地方政府尚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庙会安全保障体系,各地庙会秩序往往流于无序。
各地庙会要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注重打造核心竞争力,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成熟,适应市场竞争必然是各地庙会的本质要求。那么各地庙会如何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呢?只有打造庙会特色活动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曹娥江流域庙会要各有特色,不能雷同。由于地区性客观的原因,不少地区庙会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类似,政府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并进行资源整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各地区庙会活动应以民间力量为主,政府干预要适当,应尽量回归庙会草根本色。现在一些大型的曹娥江流域庙会活动,从布置到宣传,全程往往都由地方政府策划,政府干预过多反而使庙会少了很多草根味道,有点不伦不类了。作为政府应大胆放手,积极让民间力量参与其中,同时注意回归庙会传统的淳朴气息,现代化的东西不要粉饰太多,这样才能让现在的庙会多点原汁原味的美感。
我们应该在青年人中加大庙会文化传承的宣传力度,让青年人接受并喜爱庙会,让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青年人激进、个性强,追求社会上新鲜而时髦的东西,对于庙会青年人往往缺乏激情和兴趣,从而接受并欣赏庙会文化的能力也较弱。要进一步宏扬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就需要加强庙会文化在青年人心目中的影响力,这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多方努力。
注释:
①李秋香.庙会文化研究论略.松辽学刊.[J]2002.2:71
②浙江在线:曹娥江流域是中国成熟瓷器诞生地[2005-1-7]http://zjnews.zjol.com.cn/
③朱丽娟,唐乐平.当代浙江风俗文化变迁点状透视.[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52
④王伯然,黄杰,刘玉静.从实然庙会到应然庙会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0.3:73
⑤高有鹏,孟芳.简论庙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J]1995.6:110
⑥曹娥江论坛:庙会 渐行渐远的风景[2007-9-20]http://www.cejbbs.com/
[1]黄骏《论走向现代经济社会的我国庙会文化》未来与发展 2010年第10期
[2]王建光《张力与裂变:地方性视野中的庙会文化及其转型》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刘铁梁 《作为公共生活的乡村庙会》民间文化2001年第1期
[4]占祥《论庙会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5]杨庆《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郑振满 《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荷学威《经济民俗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