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智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文昌分公司,海南 文昌5713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得到了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生产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原材料作为建筑的生命力所在,其质量状况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建设收益,因此,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是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开展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目前原材料的实际检验过程中,检测结果往往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本文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检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供参考。
对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检测质量控制,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原材料检测机构从规模到数量都发生了惊人的蜕变。但是,与这种规模和数量不相适应的是,检测机构的功能并未得到完全地发挥,其存在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检测机构建设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检测机构在我国从分布范围、数量上虽然可观,但是检测质量却令人堪忧。由于固定资产的投入极为有限,一些检测设备过于简陋,根本无法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2)专业人员缺乏。虽然我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原材料检测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一直处于匮乏的状态。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检测试验中,除了依靠先进的设备之外,人的因素也是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重要方面。
(3)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机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检测机构从开始出现到发展至今,大多是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近年来,虽然政府监管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对检测机构的规范性进行了规定,但仍一直是以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企业独立运作的机制。
在当前的检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一些传统的原材料由于其普及程度较高,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施工经验往往能够对其质量进行初步判断,其质量控制效果也明显优于对新材料的质量控制。其原因分析如下:
(1)新材料的出现往往是对某一方面性能的改进或者完善,对于除了这方面性能以外的新材料的其他性能,许多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对此并不了解。一旦将这些新型材料用于具体的工程中,由于操作经验的匮乏,可能会产生新的质量问题。
(2)新材料出现的周期较短,这就使得这些新材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往往没有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国家也就无法对这些新材料的使用性能、检测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即使对这些新材料进行检测,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评价标准,所有的检测结果无法作为质量控制管理的最终依据。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检验。水泥在使用之前,必须保证其各项质量检测结果满足使用要求,并且保证所用水泥的存放期不超过3个月;对于快硬硅酸盐水泥,则要保证存放期不超过1个月。检验人员如果怀疑水泥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提交复检。
砂石检测主要包括级配、粒径、含泥量、外观、密度、针入度、压碎指标等几个方面,一般采用取样检测方法。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试样组成检验的样品组,再提交检验。而且还要与混凝土配合比要求相结合,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对砂石的粒径、级配、砂浆等实施复检。
对于混凝土的检验一般包括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等方面。其中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应严格按照混凝土试件制作的步骤及相关规定制作,保证试件的形状、尺寸符合要求。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1~2 d,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置于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养护时间28 d。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并认真填写试验记录及报告。
首先,针对建设项目的规模,建立相应等级的试验检测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负责。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试验检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程及规范进行。其次,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工作制度,包括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的管理及保密制度、检测样品及抽样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同时要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并非是随意地进行,抽样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原则。通常的抽样规则就是根据某一批次、某一产地或某一类型来选择抽样检测的对象,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则会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管类材质,明确规定对1根钢管的哪一部位进行抽样检测,才能实现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对于规定的这些细节,要求检测人员在取样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规范来执行,这样做才能保证所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最终取得的检测结果才是可信的。
国家对绝大部分的建筑原材料制定了标准,并且对于具体的检测流程也有较为清晰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是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科学和公正的前提。
要按标准规范的要求配置齐备试验设备和有关器具,并建立统一的计量设备台账和设备检定周期表。严抓设备检修和检定核准工作,务必使试验设备运转状态良好,并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使用,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要求每一位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都要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检测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避免人为因素和习惯性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另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非技术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检测工作的公正性来源于检测机构的公正独立性。检测机构是组织整个检测工作的主体,最终的检测结论也是由检测机构出具。这就意味着如果检测机构没有独立的地位,那么它就很难取得公正的检测结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具有独立的品格和资质极易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失真。所以,检测机构应当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赋予其的权利和职责,客观公正地得出检测结果,避免受到其他利益主体的干涉和影响。
提高原材料检测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整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材料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建筑单位提升建筑质量的关键措施。检验人员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理论知识,提升实际工作水平。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增强工作的责任心,重视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增强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文.建筑材料的试验与检测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