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013-04-15 01:50邱新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

邱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强调“健康第一”。这就把体育教学的地位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也为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从而,体育课质量高低,也就成为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

那么如何普遍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在诸多影响体育课质量的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解决好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障碍,该障碍主要存在于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上。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此。

研究这些障碍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以及制定有效消除它们的对策,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并要下功夫认真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一、思想障碍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对体育课认识的偏差。

在学生思想中,有一小部分人喜欢上体育课(特别是男同学比例比较大),他们认为:上体育课是“大放松”,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缓解一下学习的紧张和疲劳。他们不懂得上体育课也是在学一门科学与技能,更不了解体育课在造就人的意志、情感、气质、智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上体育课只不过跑跑、跳跳、玩玩而已。

第二部分人,是上体育课兴趣不浓,只是服从教学安排,让学什么就学什么,是处于被动参与状态,他们往往是表现松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嬉戏、打闹、聊天、玩耍等。

第三种人,是对上体育课有反感,认为上体育课是浪费时间,还不如上自习,写点作业之类都比这强。

第四种人是怕上体育课。一是怕苦怕累,怕风吹日晒;二是怕运动损伤;三是怕动作学不会,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四是怕考核成绩不合格,过不了关。

上述各种情况,构成了来自学生方面的思想障碍,是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双高、事业心强、有责任感、各方面素质一应具备的,可以说还是大多数。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在综合素质上有缺陷。其具体表现是:

(1)认识上的偏差。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对自身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体育科目可谓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三分天下之一足”。如果能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自身的地位,就不会轻视自己,就会信心百倍,看中自身的价值。

体育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造就身体和心理全面健康的人才,对这样重大责任,没有高度认识,还抱着过去那种“体育工作被歧视、被冷落、被遗忘的不良心境不放”,就不会有搞好本职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

(2)业务水平低下。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对体育课质量高低、效果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有的教师对教学阶段性目标心中无数。没有合理的教学计划,更谈不上专心设置安排,本身对课程理解不深不透,讲解不到位,甚至示范动作也做不好,教学效果自然欠佳。

(3)对学生缺乏耐心、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粗暴、居高临下、不尊重学生人格、动辄训斥、乱施惩罚,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恐惧情绪。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氛围的要求,反而形成学生思想涣散、纪律松弛,身体素质下降的后果。为此,必须从源头抓起,解决好学与教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从而使体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消除障碍,取得理想效果的对策。

(一)让学生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体育课不仅是跑跑、跳跳、玩玩,它是使受教育者从肉体到灵魂,包括:体魄、心理、意志、能力、气质等全方位受到雕琢的过程。通过体育课,要达到的目标是:在身体受到全面锻炼的同时,还要逐步树立起“健康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敢、顽强、敢于拼搏、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掌握终身的健身方法;养成保持心理健康的习惯;规范人的行为举止,塑造高雅的气质风范。

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找到并摆正自身的价值和地位,消除过度紧张、烦躁、抑郁、沮丧、自卑等不良心态;三是使人形成勇敢顽强、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好品格;四是使人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懂得合作、宽容、礼貌等,加强沟通与理解。

以上这些道理,要在自始至终的教学全过程中进行灌输和渗透,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接受、去认可、从不自觉转变到自觉,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躲避、搪塞到向往、追寻。

(二)要提高体育课的吸引力。

要让那些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有恐惧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从参加体育活动找到兴趣、找到快感,把阻力变为动力。

如何使冷漠变为热情,使被动变为主动,使逆反变为欢迎,实现这一百八十度的转向,需要一个不寻常的过程,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先要在思想上明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渗透心理教育,把学生作为朋友,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把教与学变成为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教学相长得过程,使体育教学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共同体。这样,才能使学生打开心扉,愉悦地吸纳知识,并能大胆地实践、创造性地发挥,更好地张扬个性,充分展示才能。

(2)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要求,教育必须建立在爱得基础之上。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启发、鼓励学生、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分别给予帮助和激励、对优者不偏爱,对差生不厌弃,帮助差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争取获得成功。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师生的情感才能融为一体。敞开心扉、互相交流、互相接纳,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方法上要讲究艺术。防止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不切合实际情况的盲目施教。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状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就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什么基础都没有。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从最简单、最基础做起,先让他们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低难度动作,待跨进“门槛”有了进步之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并加快步伐、努力追补上空缺。

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进度过快,难度过大、要求过严,这样会使能力较低的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当然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要求过低、自由放松、甚至放任自流。总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难易适度,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同学都能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信心,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期望。教师的期望,是学生上进的动力和源泉。除了语言,还有表情,哪怕是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可以给学生以暗示,使学生鼓起勇气去完成难度较大的训练任务。

(4)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目标确定后,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智慧、潜能去创造性的学习,并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互相探究解决办法。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5)组织好课堂活动和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和增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培养成就感和竞争意识。锻炼学生学习毅力和耐挫折的能力。

(6)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这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改革以往不讲实际情况、单纯靠考试成绩达标来评价体育学习好坏的旧模式。要全方位的衡量和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心理、情感等各方面。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与其适应的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忽视对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的关注。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有的学生本身素质好,达标轻而易举;可有的学生,却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及格,从而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消弱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评价学生时,除了体能成绩之外,还要看是否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是否有积极向上的热情,还有意志品质、精神面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都应纳入考核内容之中。

以上谈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但要想使这些方法和对策全面落实,取得成效,只靠教师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最根本的是学校领导和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要真正转变观念,把体育教学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从体育教师的选择录用,到对他们的培养、教育、管理,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对他们加以关怀、支持和理解,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把各自蕴涵的潜能都释放出来。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讨厌的理由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