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网络教育职能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2013-04-15 01:50傅国栋周长青张博文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傅国栋 周长青 张博文

【摘 要】伴随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到来,网络以其信息快捷、全面、交互式等特点渗透到各种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趋利避害,针对网络的消极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方略, 如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环境,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如何强化高校网络教育职能,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我国互联网自诞生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网民超过了5.13亿,已居全球首位。现代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在开阔视野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中越发的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电脑手机等媒介,作为高校,青年学生群体集中地,势必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形式的改变,因而,积极强化高校网络教育职能,对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自身特点为学生熟悉网络提供足够的可能性

1、青年学生强参与性与网络易融入特征吻合

互联网发展至今,从论坛到微博,从聊天工具到信息发布都已经变得极为简单,青年学生很容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各种软件和工具都是对象化设计,上手极为容易。青年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愿意成为新生事物的参与者,唯恐落后,以致“被”“OUT”,因此,青年学生的年龄生理等特征与网络的已融入特征十分吻合。

2、网络信息的高效传播特征与青年学生的信息习惯吻合

网络信息具有宽泛多样的特点,涵盖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信息,有的经过校对,有的就是基础信息未经斟酌,获取起来更容易,但有需要青年学生进行整理加工,变成自己的资料。大学授课过程中,经常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而图书馆中各类期刊资料的检索相对网络检索明显繁荣复杂,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来说,时间是挤出来的,他们更希望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而留出足够的时间供自己支配,因而,网络信息的高效传播特征与青年学生的信息习惯不谋而合。

3、青年的叛逆心理与网络的虚拟规则无缝连接

大学生的成长一直以来伴随着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教导”,但这些所谓的对子女和学生负责的做法演变成了对他们的束缚和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徜徉的环境,在这里可以远离父母的“唠叨”,远离学校的监控,实现了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真正自由生活梦想。在虚拟世界里,他们肆无忌惮,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可以打扮的花枝招展,可以扮演成救世主,成为大英雄等等。一些网络游戏的日益兴起成为青年学生释放自我,实现自我的依恋,他们沉沦其中,难以自拔,这正说明了网络对青年学生的诱惑。

4、全方位实时性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放在掌握信息的同一起点

网络时代的信息获取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同时的,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面对信息传递的高时效性,思政工作者必须时时发现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客服新的困难,解决新的问题。

二、合理利用网络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强化法制教育,以德治网,文明网络行为

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信息网络方面的法规。但法规的知情率不够,需要高效广泛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明确权利与义务,了解网络违法犯罪的危害。思想政治教育关键一点是内塑品格,因而网络道德的倡导与推广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案例共享,榜样教育等引导和端正青年学生的心态,引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增加“遵守社会公德,创建网络文明”、“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网民”等专题内容,努力使大学生做到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2、以开拓创新为导向,引领大学生网络运用的正确方向

将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分类引导,以共同的愿景促使学生自发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专业学习和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深入研究中,并希望取得一定的创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实践的机会,以期使学生的积极性、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即“正能量”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求学观念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大学生活,对大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换,最终实现自我学习是一种强力的推动,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更好的学习工作,更好的奉献社会。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完善网络监督机制

大学生错误使用网络或沉迷游戏等往往因为自身控制力差,缺乏监督提醒的机制,因而,高效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制定文明使用网络的体制机制,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适当监督学生的网络行为,做到及时发现,防微杜渐。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作用,选取党员、学生干部等与同学们结成互帮互助小组,相互学习勉励专业知识的学习,相互提醒督促文明网络的使用。

4、以丰富载体为举措,合理引导学生积聚正能量

拓展相关活动载体,以期使得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用武之地,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合理引导学生文明使用网络。一是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邀请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的名家和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培训和前沿技术报告等活动,从知识普及的角度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二是紧跟“科技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注重网络信息类活动的内涵和深度,积极打造具有网络信息类活动的高参与性、强专业性和深学术性结合。三是鼓励大学生,特别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网页及网站制作竞赛、动漫设计大赛等。

总之,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及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并不断强化网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俊.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

[2]王栾生,李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3]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发展策略[N].中国教育报, 2005-10-24.

[4]张景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化初探.《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5]李皓.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化途径探索.《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3).

[6]罗映光等.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5).

作者简介:

傅国栋,男,1982年生人,讲师,辽宁大学信息学院辅导员.

周长青,女,1975年生人,讲师,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张博文,男,1982年生人,讲师,辽宁大学信息学院辅导员.

注:

本论文是辽宁省社科联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3lslktjyx-05)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